前段时间,观察者网站发起投票,票选出“网络新四害”。投票最高的是:“网络谣言”“饭圈文化”“网络暴力”“极端言论”。一百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这本心理学著作中,勾画了这群人的本质:冲动、易怒,缺乏理性,对感情过度夸张……人一旦从众,失去自我意识,就特别容易丧失理性和底线。怪不得梁实秋在读完本书后感叹:“人多势众的时候,往往是不讲道理的。”可悲的是,现实中很多人,为了靠近人群,退化了自己,反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被动和失控。罔顾自身意志的合群,正在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生命,让我们成为自己讨厌的愚者。尸体被拖上岸,有五六个目击者言之凿凿,说他们认识两个小女孩。面对十几份完全一致的证词,法官很快签发了死亡证明。没想到,在这两个孩子的葬礼上,人们愕然发现,所谓“死者”竟好好活着,她们和溺亡的女孩们并无相似之处。这是作者在写《乌合之众》时,各大报刊争相报道的一条新闻。这样的“乌龙”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都是因为第一个人过于自信笃定,瓦解了大家的判断力,让人云亦云轻易取代了实事求是。于是,勒庞在书中写道:“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勒庞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而那些乌合之众,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他们只有“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这种简单而极端的感情”。他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你看,一个人清醒时,我们会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一旦让自己“随大流”,就轻易地抛弃了自我,变成了无脑附和的玩偶。书中分析道: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人类是群居动物,总是希望在群体共有认知中,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
仿佛这一生,似乎把自己投入人群当中,才是正确的、正常的。我们太害怕成为异类,所以身在其中不敢出走,把自己蜷缩在“合群”的保护色里,渐渐地,习惯性地和所有人保持一致。可这世上的事实真相,并不来自口耳相传,所有事物的价值评判,也并不来自情绪渲染。
书中有句话:“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总被外界的意见引导着,直到与他们价值观趋同。大多时候,改变我们的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外界的喜好。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
明明不喜欢喝奶茶,看见同事们都点了,抹不下面子也不得不加入“拼单”;明明对追星追剧没兴趣,看着周围朋友都兴致勃勃谈论,为了融入大家,也得硬逼着自己加入话题;明明最反感喝酒,聚餐时这个劝着那个逼着,耐不住众人相劝,只能拿起酒杯。
我们害怕落单,就马不停蹄地抱团,因为太在意旁人的看法,所以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扰乱我们的心神。
我们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反而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盲目合群,就是在为难自己,令自己陷入情感与信仰的消耗中无法脱身。鲁迅写过一篇叫《孤独者》的小说,里面的主人公魏连殳,是家族里唯一外出游学过的人。他不结婚不生娃,在丧葬仪式上不愿意哭泣,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传达新思想的评论文章。
大家视他为“异类”,学校不敢聘请他,亲朋不愿搭理他。终于,魏连殳顶不住生存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骄傲与信仰,对曾经最看不上的大官俯首帖耳,并屈尊成了他的顾问。原先攻击他的人,重新聚在他的周围,每天欢声笑语、热闹不断。他白天是假笑奉承的行尸走肉,晚上夜不能寐,甚至焦虑吐血。当一个人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原则,也许注定不被理解,但坚守住这份孤独,却能活得自由。而当一个孤独的人走向人群的时候,合群产生的内耗,迟早会变成一把刺向自己的刀。指望外界能治愈自我,不过是用另一种痛苦,来麻醉之前的痛苦。正如《乌合之众》写的那样,“对于群体深信不疑的人,命运都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但是,这样做无异于行走在悬崖边缘,注定有一天会掉进深渊。”合群的喧嚣无法抚平内心的空虚,反而会不断让自己迷失。有句话说,人生就像俄罗斯方块,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勒庞在书中也有同样的观点,合群的人,个性完全被埋没了,发展完全被堵死了——“他们的思想活力开始衰退,促进成长的才能渐渐干涸……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工作中,尽职尽责,仅此而已。他们最终变为了平庸之辈。”在勒庞心中,“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他在书中,提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创作的三幕音乐剧《唐豪塞》。因为瓦格纳塑造的唐豪塞,抛弃了以往英雄完美的形象,展现了作为“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甚至性格缺点。并且,为了保证剧情的完整,瓦格纳大胆对传统歌剧彻底改革,拒绝在第二幕塞入巴黎观众习惯的芭蕾舞。这部歌剧在巴黎上演时,有人暗中破坏,观众们也纷纷离场,导致演出完全失败。但即便这部作品备受蔑视,瓦格纳也不愿改变其创作的本意。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意识到《唐豪塞》的艺术价值,《唐豪塞》重新火了起来,成为西方歌剧里程碑式的“明珠”。现实中,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这“一生”也鲜有人坚持一生。前段时间,“消失”了三年的李子柒,用一条视频宣告回归,引爆网络。视频里,她如往常一样,安静、沉稳、不疾不徐,用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了雕漆隐花漆器。作为“田园牧歌”视频风格的开创者,她的独树一帜曾把自己捧上神坛,也令她陷入争议。她沉寂的三年里,各大媒体、电商平台都曾集体出动请过她参加活动,但李子柒都拒绝了。她既不接综艺广告,也不直播带货,而是沉浸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里,坚守着初心。“想力所能及地去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传统文化的传播,非遗文化手艺人,想把这些老底子的东西展现给大家,让更多人知道。”这个世界,一些人因为不像自己而输掉人生,也总有人因为做自己而赢得人生。跟着别人跑,从来不能复制别人的成功,只会让你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正如书中写的:“在生活中,判断力、经验、进取心和个性,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人在独处时,才会有豁然开朗的清醒,才会有守住内心的战斗力。摆脱外界的声音,坚定地听从内心的声音,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来越明朗。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深眠的时候,唯一醒着的人,注定孤独和艰辛。我们都曾渴望外界的温暖与滋养,但越到最后越会发现,人这一生的风雨险途,终究是要自己一个人去穿越。点个在看,远离喧嚣的人群,你离真正的自己,就会越来越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