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八旬老人爱玩泥巴,用黄泥捏出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民生   2024-11-20 17:04   广东  
(来源:河源日报)

每天,一些老街坊和好友总爱来到连平县城北矮岭西直街1号的小花园,观看季日晃用双手与泥土对话。


季日晃,这位80岁的老人,心中仍然荡漾着孩童般的乐趣——对泥巴的热爱。他的巧手能让一块块小泥巴变成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季日晃在制作泥人作品

季日晃从小爱玩泥巴,读书时,制作泥塑是他心中的一个梦。参加工作后,因为事务缠身,一直无暇追求自己的爱好。退休后,他终于可以专心学习捏泥塑了。季日晃捏泥塑已有20年了,他认为,学艺一定要静下心来,浮躁是学不成的。季日晃使用的原料是黄泥,手工捏制,创作出的人物、动物形象或素或彩,生动逼真。


创作灵感、对象源自农村生活,取材于民俗

据考证,中国的泥塑艺术可上溯至新石器时期,是一种以黏土塑造形象的传统手工艺,属于一种民间文化艺术。


泥塑艺术需要美术基础,甚至要了解古代青铜器,以及传统石雕、砖雕、木雕等民间艺术中的雕塑构图。季日晃学过绘画,在校时作品常受老师表扬,也参与过连平县的宣传活动。他还尝试过根雕和木雕。他认为泥塑的立体感强,更能展现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使作品惟妙惟肖。

季日晃的泥塑作品——耙田(驶牛)。

季日晃小时候住在农村,听惯了牛鸡鸭狗的叫声,看惯了田野的四季变化,几乎所有的创作灵感、对象都源自农村生活,取材于民俗。他选用的黄泥,须带黏性又足够细腻,取回家后彻底晒干,用时加水浸泡、过滤,形成浆泥。待浆泥慢慢阴干,至软硬度适中,经过捶打、摔、揉,增强韧性。然后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形象,修饰、磨光、上底粉,晾干后送入窑中煅烧。



作品是乡愁的体现,具有生命的活力

季日晃的泥塑作品《踏碓》再现了粤北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夫妻俩配合默契,丈夫踩踏,妻子放谷或投米,辛勤踏米,虽苦犹乐。他的作品人物用黄泥,踏碓用木,底座用水泥,场景逼真,仿佛听到了碓头起起落落时的和谐音韵。普通的泥巴,经季日晃的拿捏,赋予情怀,就变成泥塑,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前没有电力,加工粮食靠碓、砻,这是40多年前农村里常见的一种木石做成的舂米器具。碓的动力,如果靠水,就叫水碓;如用人工脚踏,则称脚碓或踏碓。

季日晃的泥塑作品——宰猪。

季日晃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200多人只有2个踏碓。由于人多碓少,每逢腊月,家家户户踏米要排队。他的其他作品如《犁田》《打铁》《弹棉花》《洗磨石》《宰猪》《补锅头》《丰收锣鼓》等,灵感皆来自旧时记忆。

季日晃的泥塑作品——洗磨石。

季日晃认为,作品必须高于生活,创作前需要巧妙构思,经过艺术加工,才能让作品生动传神。他常常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间。泥土通过他的指尖,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他说:“泥巴只有捏得精细,作品才有神韵。”


季日晃的泥塑作品都是案头陈设的工艺品,一般尺寸不大,易于保存、携带,不易褪色。《驶牛》《踏碓》《弹棉花》《洗磨石》《砻谷》《刨薯片》等作品,记录着他的实践轨迹。这样的艺术,是乡愁的体现,具有生命的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也是他的作品吸引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魅力所在。

连平微生活
备受41万连平人关注的自媒体平台,提供最新的连平动态、人才招聘、房产信息、交友活动等便民信息的查询与发布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