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看望方老师的心愿已经很久了,前不久,老同事中大六院放射科的周智洋教授告知方老师与师母已搬进老年公寓了,才猛然感觉到老师94岁高龄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方老师一直是“生龙活虎”,退而不休,坚持阅片指导,好像是60后、70后一样。
6月中旬我休假,第一时间安排去看望敬重的方老师,因为疫情,我提早一周与公寓管理员联系,那一周,我心切切,方老师也几乎每天都给我电话,问我哪天去广州,真是老师弟子心相连。去广州的那天,已经连续下了一个星期大雨的天气却雨过天晴,微风徐徐,如同方老师的润物细无声。
来到了广州“长者公寓”,刚到门口,透过玻璃隐约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站在大堂的入口处,看着那依然挺拔瘦长的身影,是老师在等着我!守门人告诉我“方爷爷已在大堂等你很久了”,这就是我的老师,儒雅、执着、细心、深情!还是像昔日一样,牵挂着他的学生和飘荡在外的游子,霎那间,鼻子一酸,两眼已朦胧。回首向来萧瑟处,岁月荏苒一过往;流年似水,老师那豁达淡然的情怀,温润慈祥的笑容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
方老师的临床思维和阅片风格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在我从事放射学三十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是向年青医生不断灌输同样的理念和风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方老师很好学,孜孜不倦,即使晚年,也从未停止追求新的知识。他常常教导我“要多看书,多学习新知识”,他回忆说“在新疆医学院的那些年,图书馆的书很少,特别是外文书就更少,但很珍惜,反反复复看并做笔记,有些书看了十多遍”,他总是说我们遇到好时代,不要浪费大好的时光。方老师一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即使65岁退休后,他也没有停止过发挥余热,一直帮助中大三院和中大肿瘤医院,上午帮助读片,下午为年青医生授课,还要参加中大一院的会诊。70岁时他因陪伴孙子而出国定居了近十年,但在国外仍继续关心和学习放射学新进展及整理过去的案例,帮助年青学者修改英文论文,审校了十多本英文翻译的译著,其中就有我参与主译的二本专著[《艾滋病临床影像诊断》和《软骨影像学:意义·技术·新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方老师是真正的大咖,有一分热就发一份光,为我国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耗尽了他毕生的精力。
方老师从国外回到广州一晃又是十多年过去,老师已是耄耋之年,这次看望方老师,老师健谈两个多小时,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教导我,与我一起回顾那陈年的有趣病例,了解我掌握了多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问“你见的脑胶质肉瘤多吗?”,又说“现在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很多,要多点关注”,好像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求知岁月,重新领会老师如春风般的教诲,感受似海深的师恩。学生已从早年的学子成长为高级职称的专科医生,但永远是老师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