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14.7亿人口。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CRP(C-反应蛋白)检测量已占全球的70%。CRP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其在中国的应用尤为广泛。
将全球人口按照地理和发展程度划分,例如北美、欧洲大部分地区、东北亚的发达国家和其他富裕国家,总人口约为15亿,与中国人口规模相近。然而,在多数发展中国家,IVD(体外诊断)技术和应用尚未达到中国的水平,这也让中国的CRP检测量显得尤为突出。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陆的人均CRP检测量远超西方国家,甚至高出10至12倍之多。
例如,一位住在马来西亚的朋友曾因轻微炎症去医院,总费用约为200令吉(约320人民币或45美元),其中大部分是诊疗费,少部分为药费。他询问医生是否需要做CRP测试,因为在中国这已是常规检查,但医生回复不需要,认为结果会因炎症而偏高,几天后自然恢复。这与中国的习惯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类似情况发生在中国,CRP的检测频率会显著提高。
Horiba公司可能是最早将CRP检测引入血液学仪器的跨国公司之一。十多年前,一位朋友访问了他们位于日本的总部,建议加快CRP检测速度以适应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日本团队并未重视这一建议,因为在日本及其他市场对CRP的需求并不紧迫。然而,中国的企业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在本土扩展并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血液学仪器是执行CRP与CBC/FBC联合检测的理想平台,因为它能在一次抽血中提供两个关键结果。这种方案广受中国医院的青睐,多亏了迈瑞和其他中国创新型公司的推动,CRP在血液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的标配。
如今,几乎所有占据中国CRP市场的主力公司都是中国本土企业。Sysmex是少数的国际企业之一,凭借与中国大型企业的合作在CRP领域有所涉足。
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企业,如果能够成功并保持竞争力,就具备了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的实力。中国市场的独特性为企业提供了试炼场,同时也提升了它们在全球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的门诊量达到95.5亿次。在排除常规体检和慢性病管理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患者都会进行CRP检测,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
CRP尚未纳入集采。为何如此?
中国的体外诊断行业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政策扶持下,一批本土企业迅速崛起。集采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本土企业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市场的扩展步伐,同时也导致这一行业的黄金时代逐渐终结。然而,本土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使企业即便在政策压力下仍有盈利空间。
如今的CRP市场是中国崛起的典型案例。以迈瑞为首的中国公司在本土血液学市场取得了显著优势,满足了大型医院的检测需求。凭借创新性、质量和速度,迈瑞等公司不仅在中国市场居于领导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前列。
国际企业错失了这个市场机会。以海外某公司为例,尽管在消费产品领域表现优异,但由于在业务管理中的决策仍依赖日本团队,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难以跟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CRP检测背后的关键是抗体和试剂。生产高质量的抗体是CRP检测的核心技术挑战。国产抗体公司逐渐取得突破,尤其是在兔多克隆抗体方面。快速的响应速度、高灵敏度、高亲和力和较低成本使其逐渐在本土市场立足,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最终,CRP检测市场的快速扩张不仅表明了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同时也是中国医疗和IVD技术进步的缩影。
正如Costco的联合创始人Sol Price对零售业的洞见:“这并非一门复杂的生意,只需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