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五十一届养猪产业大会(广州)在柯木塱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南方农村报社、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联合承办。当天上午,第五十一届养猪产业大会分论坛“智慧养猪与生猪育种主题论坛”同期举办,论坛由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中山大学刘小红研究员主持。
论坛现场,参会嘉宾认真听报告。“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国计民生,是重中之重。”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部部长陈迎丰在致辞中表示,养猪产业大会是集中展示养猪产业发展新成果、新面貌,促进产学研交流对接的重要平台,有力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推动提高种猪质量以及养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作《人工智能在猪育种中的应用探索》报告分享。
种业是农业的基石,生猪常年存栏量约4亿头,每年需更新种猪1300万头,而种猪育种中“卡脖子”问题就是源头卡脖子、数量卡脖子、生产性能卡脖子。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表示,克隆动物具备血统纯、扩繁快、性别可控等优势,是畜牧业育种理想方案。然而胜任克隆操作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急需突破自动化动物克隆技术。赵新表示,用机器人进行克隆,总体上增加了克隆的成功率。其关键技术包括三点:一是卵母细胞拨动精准位姿控制;二是细胞微创刺入与去核;三是卵母细胞定量去核。此外,赵新表示已系统研制面向动物克隆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种猪培育与育种生产。据介绍,克隆母猪已用于育种生产,在京津冀多家生猪养殖单位繁育后代11.35万余头,经济效益7.67亿余元。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项韬作《猪基因组育种技术研究与探索》报告分享。
“顶端的种猪质量通过级联放大影响整个产业,育种通过提升种猪质量影响养猪业效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项韬表示,基因组选择是猪遗传评估的标准方法,基因组选择一步法(SSBLUP)至今无可取代,是国外最重要和全球主流的遗传评估方法。项韬还表示,终端猪肉产品大量使用杂交个体,杂种优势的基础是非加性遗传效应,不可忽略。通过基因型、系谱、评估模型及表型测定四个方面可将SSBLUP从纯种群体拓展至杂交体系中,充分利用纯种和杂交信息进行基因组育种,兼顾纯种的遗传进展和杂种个体的性能表现。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德琴作《猪智能检测装备研究探索与实践》报告分享。
“畜禽监测是畜禽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智能监测装备是提升效益的核心。”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德琴表示,目前养殖场生产性能监测设备应用不足,导致很多关键指标无法采集,造成健康与风险评估不全。肖德琴介绍了环境调控、智能饲喂、粪污处理、智能检测算法、智能决策模型等畜禽养殖重要管理系统,指出通过物联网实时采集养殖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处理海量信息,人工智能系统优化决策支持,智慧养殖为养殖者提供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同时,检测设备应与养殖工艺、养殖环境、养殖对像与场景的高度融合,建立从投入品到生理生化再到生产性能及风险评估的全链条协同。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冬作《牧原数智化管理实践》报告分享。
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冬作了《牧原智能化猪场最新应用现状》主题报告。胡冬表示,数智化实践体现在生物安全(单元空气管理、猪场用水管理、人员防控管理、物资车辆管理),猪群健康(健康管理路径、免疫管理、智能监测)、智能饲喂系统。此外,胡冬还从整体生猪产业链展现了牧原的养猪模型,着重提到了成本10元/公斤、每头猪利润增加600元、全程成活率94%等未来养猪指标。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中山大学刘小红研究员主持论坛环节。
原创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