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真事,绝对不是玩笑。
金小博有个玩收藏的朋友,在金山收藏圈里也是小有名气。此公精于古玉收藏,脖子上、裤腰上、手指间,差不多都有各式玉挂件佩戴。闲暇时间,真没少听他讲在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如何捡漏,如何鉴宝,如何避坑的那些个火眼金睛的事迹。
有一天刚好赶上老酒半酣之际,他又开始神吹。见席间各位兴趣索然,也没了神侃的劲头。平时尽听他讲些过五关斩六将的神迹,金小博就怂恿他讲个走麦城的事。眼看着这个酒喝不下去了,他终于上头了:“昨天看到一本册页,那上面真有原来我手里的一个东西。那个老玉是我花一千块从乡下淘来的,后来五千块出手的。XXX的,册页上标明的拍卖成交价是五十万……”说到这,他端起酒杯一口干掉,没一会儿就趴在桌上起不来了。
再到后来,就再也没有听过他讲自己的收藏故事了……
这里就不说此公是谁了。言归正传,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学点基本常识吧!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玉器以其独特的品位和属性,融入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已经能够充分运用玉这种珍贵材料。
在金博的诸多馆藏中,实际玉石器占比仅6%左右,但是就这为数不多的玉石器,却包含着礼器类、工具类和装饰艺术品等各类,前者如璧、琮、戈、斧、锛等,后者如串饰和各类造型生动、琢磨精良的肖生玉器。尤其是这些玉石肖生器,代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也折射出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博物馆中的那些肖生玉器。
目前学术界对肖生玉器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不多,多是对某一时段、某一地域或某一墓(地)的玉器或玉文化的研究中涉及到肖生玉器,再或者对肖生玉器中某一种类(如玉鹿、玉蝉等)的研究文章较多。
关于肖生玉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肖生玉是指以动物、人物为造型的玉质圆雕作品,并具体分为写实动物形、抽象动物形和人物形三类;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各种动物造型是肖生,包括花草树木所代表的各种植物纹样装饰玉器是不是肖生?
杨伯达在《中国史前玉文化》一书中指出:“肖生系形体:即仿生器形,仿生对象经历了由少到多、由象征到写生、由粗到精的上升过程。从仿生对象分析,可分为仿现实的生物类、非现实的生物类。”【杨伯达:《中国史前玉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28页。】在此概念下,广义的肖生玉器应当泛指以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为主题的玉器。其题材丰富,无论是走兽飞禽等现实类动物,还是花草树木所代表的各种植物以及龙凤等非现实的神兽仙鸟、具有生活气息的玉人等,都是模仿与创造的对象。鉴于肖生玉器中动物形最具代表性,故本文多以此类做具体分析。
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肖生玉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雕琢精致、形态逼真,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玉器的特点和风格。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为代表,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提到红山文化,人们可能没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一说到“中华第一龙”,大家立马就会想起红山文化玉龙的形象。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先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玉龙是红山文化最为典型的标志之一。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肖生玉器,包括写实动物形、抽象动物形、人物形等,如玉龙、玉人、玉鸟、玉鱼、玉龟等,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金小博摄)
凌家滩文化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从已经发掘的玉器来看,凌家滩文化的玉器造型生动、工艺精妙,尤其是其阴刻线技法,对中国古代玉雕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凌家滩文化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中,以玉鹰、玉龟、玉人、双虎首璜为代表的肖生玉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独有的体悟。张宏明认为:“(肖生玉器)这一大类是凌家滩玉器形态特征最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精华所在,是凌家滩史前文明最具神秘色彩和无穷魅力的显著指向,更是凌家滩玉器工艺鬼斧神工精美绝伦的重要见证。”【张宏明:《五千年前的玉器工艺留下的文明记忆》,《玉魂国魄》论文集(五)。】
双虎首璜 故宫博物院藏
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玉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良渚文化的玉器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可以说是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良渚人不仅创造出一套以玉琮、玉璧、玉钺等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而且玉雕艺术品形制多样,肖生玉器被大量生产制作,由阴刻线构成的人面或兽面纹是最常见的纹饰,其他小动物如玉鸟、玉蝉等,极具艺术价值。如反山、瑶山出土的兽面纹玉琮、兽面纹三叉形器、冠状器以及玉鸟、玉龟、玉鱼等,造型生动。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的兽面纹镯、玉鸟等,雕琢精细,玉鸟虽寥寥数刀,却刻画出小鸟栖息时的生动形态。
神面纹玉琮 金山亭林遗址出土
玉鸟 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
商周时期以殷墟玉器、广汉三星堆玉器为代表,达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特别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肖生玉器大量出现。这一时期出土肖生玉器的大墓数量众多,如金小博的家乡——河南的安阳殷墟妇好墓、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三门峡虢国墓地等以及陕西、山西、山东、江西、四川等地的大墓,均有大量各类肖生玉器出土。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是殷墟的中心,著名的宫殿宗庙遗址就是在小屯村东北地发现的。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侧,有一片岗地,而妇好墓即位于此岗地的东侧。妇好墓出土肖生玉器种类达240余件,有兽类、鸟类、鱼类、虫类等。
如果要用两种祥瑞动物象征殷商和周代,莫过于玄鸟和凤凰,他们正合玄鸟生商和凤鸣岐山的传说。关于玄鸟,有人认为是燕子、有人认为是凤凰,还有人说是鸱鸮。提起鸮,大家最先想到的估计是著名的妇好鸮尊。其实,妇好墓还出土6件玉鸮,造型古朴神秘,有的玉鸮脑后或足下有供插嵌的圆孔,可能是祭祀用的法器。西周时期凤鸟纹饰在玉器和青铜器上比比皆是,而且经常出现在玉琮、玉璜等玉礼器上。
妇好青铜鸮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金小博摄)
玉鸮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外,这一时期玉鹿、玉蝉的形象十分流行,自古以来,鹿便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因此鹿在体现吉祥如意、加官进爵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古代玉器中鹿纹图案丰富,造型千姿百态。
玉鹿 金山博物馆藏
玉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亦具有独特的地位。蝉,一直被视为高洁脱俗、复活再生的象征。这一时期出土的玉蝉,多为佩戴用的装饰品,可以看出佩戴者对自身美好品德的追求。死后又以玉蝉随葬,寄托着灵魂不灭、生命再生的祝愿。此外,玉蝉佩戴在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意蕴,如佩于腰间,寓意“腰缠(蝉)万贯”,佩于胸前,寓意“一鸣惊人”,将蝉伏卧于树叶上,寓意“金枝(知了)玉叶”等。
玉蝉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
三星堆——金沙遗址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附近,它是古蜀先民在商周时期创造的最为辉煌、发展程度最高的地方文明。出土的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精美文物,尤其是出土的玉石肖生器,如石虎、石跪坐人像、石蛇、石鳖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族群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
石虎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小博摄)
石蛇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小博摄)
石鳖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金小博摄)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繁荣。汉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一座高峰,种类繁多。在汉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中国人的爱玉崇玉传统涉及国家制度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王室更是以和田白玉制作玉玺,作为继承大统的重要凭证,又因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死后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陪葬品。汉代的肖生玉器趋于简洁,除鸟、羊、虎、蝉等写实动物外,玉舞人是其独特题材。玉舞人通常为佩玉,是汉代肖生玉器中非常流行且极具特色的器形。
汉代玉舞人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唐代的肖生玉器更趋于写实,在造型上受雕塑绘画等的影响,特别注重制作工艺的表现,以圆雕和浅浮雕技法表现动物的形体和轮廓,尤其擅长用排列整齐的浅细阴刻线表现动物耳廓、腹部、尾部的绒毛,密集而有条不紊,类似绘画上是铁线描,是唐代独创的刻画手法。1993年松江西林塔地宫出土的唐代青玉圆雕大象,长鼻下卷,大耳下垂,左右口角各露三枚象牙,背厚臀圆,四肢粗壮作行走状,象背和底座上贯有天地孔,可作佩。玉质莹润,形象生动写实。
唐代青玉圆雕大象
松江西林塔地宫出土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社会趋于稳定,文化艺术、手工艺十分发达。这一时期的肖生玉有别于过去的神圣化、神秘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生活化,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造型生动写实,现实生活中的花鸟虫草、飞禽走兽等,都是仿生对象。而且宋人在雕刻肖生玉器时,常把人们对美好生活质朴简单的愿望寄托其中,如用羊、鱼、蝠、鹿等寄托美好寓意。
宋白玉鱼形带钩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肖生玉器工艺粗糙,风格粗犷,带有游牧民族豪放的习性。秋山玉、春水玉这种与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射猎活动相关的肖生玉器最具代表。秋山一词,始见于《辽史》,指辽代皇帝秋猎的地方。金、元继承辽制,风俗依旧,还把这一题材雕琢在玉器上,始有“秋山玉”之称,是我国北方民族特有的地域性文物。“秋山玉”以熊鹿山林为题材,“春水玉”则是以鹘攫天鹅为题材,再配以花卉、水草构成图案的玉饰件。
元代青玉“秋山”带饰
松江西林塔地宫出土
明清时期随着玉雕业的繁荣,肖生玉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这一时期是肖生玉器,形态生动、风格写实。明代作品雕刻略粗壮,雕饰简洁,不大注重细部造型;清代则打磨光亮,工艺细腻,强调对细致部位的具体刻画。
明玉蜻蜓 金山博物馆藏
清蝴蝶形玉饰 金山博物馆藏
一个时代造就一种文化,不同时期的肖生玉器造型丰富,精彩纷呈,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状况等,也是古代艺术品的杰出代表,每一种类都蕴含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中国史前玉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28页。
2.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编:《上海考古精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37、294、349页。
3.周巧燕:《唐青玉兔形镇与唐代圆雕肖生玉器》,《文物研究》,2017年第四期(总第196期)。
END
来源 | 金山区博物馆
责编丨徐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