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办于1958年,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下设8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入选国家一流建设专业,1个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专业,1个入选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入选江西省品牌特色专业。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拥有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资源与环境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江西省“九五”至“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重中之重及高水平学科、“十三五”及“十四五”一流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是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
★
★ ★ ★
★
学院教师科研、教学成果丰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40余项。学院教师每年获批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企业委托横向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40项,为行业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业界具有重要的影响。
专业简介:本专业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依托,是全国唯一的面向陶瓷热工及设备科研和生产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成立于1985年,2005年被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2012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9年获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0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学科,2006年成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硕士点,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本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思维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热工基础教学团队 。2010年成为江西省省级教学团队。专业教师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尤其是以陶瓷热工领域为主,能源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领域为辅,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能源行业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坚持陶瓷热工为主体的办学方向,兼顾能源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方向。陶瓷热工方向主要围绕陶瓷热工过程基础理论、热工设备节能以及陶瓷工业余热回收与储能布局,能源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方向主要围绕太阳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低碳清洁燃烧,低碳制冷系统及过程、高效换热系统及过程等领域。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学校在陶瓷行业中的优势,秉承学校特色办学的理念,构建以陶瓷热能工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在陶瓷热能工程相关技术及装备的开发应用方面具有优势的专业方向,同时兼顾能源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方向。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和陶瓷工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以及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转换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简介:本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批为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2014年入选江西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依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7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22年获得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年“中高计划” 2+2双学位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的外方合作高校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合作招收“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及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水、大气、土壤、固废和物理性污染防治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管理以及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的专业能力,能胜任在环境工程相关企业、设计研究院所、科研和政府相关机构独立从事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江西省一流专业“环境工程”进行建设,以水、大气、土壤、固废和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为主,同时可在清洁生产、低碳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绿色低碳相关设计与研发,强调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发展注重环境学科与化学、材料等学科交叉,依托学校在陶瓷行业的优势,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强,形成在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应用和绿色低碳设计与研发相关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专业。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江西省乃至全国环境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研发与制造、项目规划与管理、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简介: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西省一本招生专业。专业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198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目前专职教师高级职称占87.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00%,专业教师获得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专业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综合应用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在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从事新型无机材料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推动材料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坚持需求引领,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应用材料化学合成、修饰改性、分析测试等专业知识解决新型无机材料设计、制备、开发与应用中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具有“专业基础厚、学科口径宽”的特点,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化学学科、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的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化学在材料科技及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在陶瓷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聚焦培养能够综合应用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在陶瓷材料领域从事材料的设计、制备、开发及应用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选择人才需求旺盛的新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信息通讯、半导体芯片、先进陶瓷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设计、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简介:本专业2005年设立,专业所依托的材料学学科于198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所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入选“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本专业2019年入选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2022年江西省内一本批次招生。专业教师高级职称占66.7%,博士学位教师占88.9%。专业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综合应用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相关知识在先进陶瓷材料,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面向新材料、信息通讯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需求,培养能够运用材料科学相关知识实现和优化材料的光、电、力、热等物理性能,解决先进陶瓷材料,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服务先进陶瓷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围绕材料物理性能的综合应用,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突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物理学科交叉融合,强调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聚焦先进陶瓷材料,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新型结构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先进陶瓷材料或传统陶瓷材料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简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2009年,并于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全国唯一的以陶瓷粉体的制备、加工、改性及应用开发为主体,强调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色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陶瓷粉体的制备与加工等相关行业工作。专业依托的材料学学科198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2022年获得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第一,2019年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依托“陶瓷材料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工程”“化学”等2个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等19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为我国陶瓷粉体行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和企业技术骨干,在陶瓷粉体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7被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评为2017-2018年度全国第二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服务于陶瓷粉体材料及纳米材料行业,特别是在陶瓷粉体的制备、加工、改性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坚持陶瓷粉体的主体培养方向,兼顾纳米材料。综合应用粉体的制备、加工、改性及应用等专业知识解决陶瓷粉体、纳米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中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陶瓷粉体作为制备陶瓷的前端材料,专业培养方向为利用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合成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粉体,涉及相关的工程原理、流程及应用。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量级的晶态或非晶态超微粒为基本结构单元构成的材料,培养方向是纳米粉体的制备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围绕陶瓷粉体的综合应用,具有“专业基础厚、学科口径宽”的特点,形成了粉体材料与工程方向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的交叉融合的培养特色,促进陶瓷材料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服务于陶瓷、电子、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绿色建筑等行业,能够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加工、表征、设计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专业简介:为了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教育部于2011年批准创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景德镇陶瓷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依托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2009年开设的应用物理(光伏材料)专业基础上,2014年更名而来,2015年开始招生。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江西省内一本批次招生。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2名,高级职称占73%,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00%。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结构高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业曾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综合应用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发光、化学电源等新能源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坚持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围绕半导体光电转化材料与器件、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器件等方向,着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具备开等基本能力,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发光、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围绕能量转化与能量存储培养方向,重基础,宽口径,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完备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特色课程体系。
就业方向:专业围绕太阳能电池、半导体、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方向,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信息、交通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为面向国家能源存储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而设立的新兴本科专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工科专业。储能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电力行业储能配置需求以及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储能领域各方面面临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的巨大挑战。为了适应我国储能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储能领域本科人才,服务地方乃至国家产业人才需求,本专业于2022年申请并获教育部批准创办,于2023年全国二本批次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构建“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计为主旨思想,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综合应用能源动力、材料、物理、化学等专业知识在电化学储能、热储能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专业坚持面向国家战略性储能产业,立足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围绕电化学储能以及热储能技术,着力培养掌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具备在电化学储能和热储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结构、性能、制备技术、性能分析检测、设计及其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其中,电化学储能方向是利用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主要培养方向包括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铅酸电池等。热储能主要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直接利用或转化为电能,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该方向主要围绕储热技术和光热储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学制学位:学制-标准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特色:专业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建设,注重专业交叉融合,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先进设备。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以及热储能两个方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具有完备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跨学科交叉特色课程体系。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源)、储能材料等行业及其新兴交叉领域,从事储能本体、应用、控制技术的研发、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或者考取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编审丨沈华靖 李曼曼 任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