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具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目标相统一的实践路径,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行动目标。
近年来,我市各学校不断优化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强化环境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各美其美的校园文化品牌,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与育人内涵显著提升。
接下来,玉环微教育特推出“校园文化展示”系列报道,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些充满创意与智慧的校园空间,近距离感受各学校可视可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这期让我们走进城北学校~
善能之韵润城北
教育新篇启华章
城北学校,是一所年轻的九年一贯制的城郊公办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师生人数1800多人。办学七年来,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秉承“善德修能,经世致用”的校训,倡导“善能教育”,积极探索理念文化塑心、课程文化筑梁、行为文化践真、制度文化护航、环境文化育韵的办学方略,学校蔚然蓬勃,内涵累年续添丰饶。获评台州市乡村名校、台州市中小学书香校园、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等荣誉。
#PART 01
理念文化塑心
锚定“善能”导向
理念文化是学校前行之基,对育人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善能”出自《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经世致用一词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善能教育的意旨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心智上的成长和能力的发育。学校深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与城北百姓的期望之中,特赋予了“善德修能,经世致用”这一独具内涵的校训指引,学校深入挖掘“善能”理念文化,溯源古今中外品德修养之精髓,融合学校“善能教育”办学宗旨,构建起以“善能”为核心的理念文化体系。
#PART 02
课程文化筑梁
铺就“修能”通途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跑道。学校系统构建“多元融合、进阶启能”课程建设工程。聚焦学生亟待提升的知识掌握与运用力、实践创新力、综合素养拓展力,以及跨学科整合与问题解决力,开展“善能课程”开发。
“善能课程”体系包含一个核心、两大系列、三级课程、四大模块、五育并举和六种素养。一个核心指的是基于国家课程、又以国家课程为中心融合五育而成的“善能教育”这个核心教育理念;两大系列指的是体现德育和劳育的“明德乐善”系列课程和体现智体美育的“砺学强能”系列课程;三级课程指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善能)课程;四大目标指的是“明德乐善”系列课程和“砺学强能”系列课程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分别为“有善心”“懂生活”、“会学习”“知创造”。“善能课程”体系借助四大课程模块,五育并举,形成闭环式循环,致力于提升全体师生的品格素养、社交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从而实现培养“有善心”“懂生活”“会学习”“知创造”的四好公民和创建“爱心润泽的乐园,书香浸染的学园,慧心飞扬的家园,率性本真的梦园”的办学目标。
#PART 03
行为文化践真
彰显“善能”风范
教育成效的彰显在行为,学校以行为塑造为着力点,推行“善能行为”素养培育。
于学生而言,借由品德践行,依托善能书院开展阅读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于书籍中感悟品德力量,筑牢道德根基,使学生“德馨行端”,达到“善·阅读”;通过能力施展,从一年级起注重学习习惯培养,以“理”促教落实学习任务,促进多元技能发展,让学生“能者有为”,实现“善·学习”;依靠实践磨砺,积极参与阳光体育、体育吉尼斯、运动会等,学会“善·运动”;于学科与艺术教育中开展劳动,挖掘劳动价值,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令学生“手脑并用”,达到“善·劳动”;凭借协作共进,在各类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增强团队意识与沟通技巧,促学生“携手共进”,达成“善·合作”。
于教师而言,秉持“善学强能”理念构建“善能课堂”,从教学出发,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磨课等多样活动,邀请名师指导,努力打造善能教师团队,实现“善·教学”;于研究中,积极投身课题探索,众多课题结题获奖,论文成果丰硕,在各级赛课中屡获佳绩,坚持在实践与反思里成长,达到“善·研究”,彰显“善能”风范。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点滴中,师生以实际行动诠释善能真谛,使善能理念落地生根,成为校园中亮丽且富有内涵的人文风景。
#PART 04
制度文化护航
保障“致用”落实
教育目标的达成靠制度,学校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推动“善能制度”体系构建。围绕“管理规范化”、“激励长效化”、“考核精准化”、“反馈及时化”,明确“规范准则”、“激励机制”、“考核标准”、“反馈渠道”四大核心板块,确立“善管、善引、善察”的制度文化。
“致用”是连接教育实践的关键导向。依靠规范准则,为学校各项事务划定清晰边界,使师生“有章可循”,如在“善能少年”德育体系下,规范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流程;凭借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积极进取的动力与活力,让师生“主动作为”,借由“善能少年”“善能团体”评选,给予荣誉激励;借助考核标准,精准衡量教育教学成果与个人成长,促师生“明晰优劣”,通过“善能少年”评价机制及综合评价报告单呈现结果;通过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以优化制度,保制度“与时俱进”,依据评价反馈优化德育形式等。在制度文化的有力保障下,“善能教育”得以高效有序地推进,其“经世致用”的价值理念切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能够学以致用的优秀人才。
#PART 05
环境文化育韵
厚植“善教”土壤
教育氛围的营造于环境,学校以环境创设为媒介,开展“善能环境”文化营造。着眼“空间功能化”、“布置主题化”、“氛围人文化”、“景观艺术化”,彰显“功能分区”、“主题展示”、“人文关怀”、“艺术熏陶”四大环境特质,打造“善润、善感、善悟”的环境文化。
“善教”是融汇教育环境的深刻内涵。借助功能分区,为教学活动提供适宜场地,让师生“教学相长”;通过主题展示,传递善能教育理念与成果,如以校训石“善能修德・经世致用”为引领,教学楼“善能楼、善仁楼、善学楼”命名及理念墙、学校赋墙、校标、校徽等展示,使师生“耳濡目染”;依靠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温馨校园人际关系,促师生“心灵交融”;凭借艺术熏陶,提升校园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于善能书院、文化长廊、楼道文化等建设中,创建宁静幽雅、书香浸润且催人奋进的环境,引师生“诗意栖居”。在精心雕琢的环境文化里,“善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泽每一寸校园土地,为“善教”理念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而持久的土壤,滋养着师生在善能之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
学校坚持文化立校,以文化为根,深植“善德修能”之理念,滋养师生心灵,启迪智慧之光;以课程为干,构建“多元融合”之体系,延展知识枝叶,茁壮能力枝干;以行为为花,绽放“善能践行”之风采,散发品德芬芳,结出素养硕果;以制度为枝,编织“规范保障”之网络,稳固教育根基,护航成长之路;以环境为叶,营造“润心启智”之氛围,遮蔽风雨喧嚣,输送精神养分。如此,方能让学校在文化的沃土里,成长为教育的参天大树,庇佑莘莘学子走向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