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土家吊脚楼:古老智慧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文摘   2024-06-26 14:05   湖南  

土家吊脚楼



历史渊源


土家族吊脚楼的历史渊源深远,最早可追溯至东汉以前,发展于南宋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建筑最初是由巴人在三峡地区和武陵山区定居时建造的。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巴人散居武陵山脉“五溪”山地,逐渐演变为土家人。他们依山而建木质结构的千柱落地式吊脚楼(又称转角楼),以适应当地山地坡度大、气候温暖湿润、木材丰富的环境。

土家族的吊脚楼与宇宙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它不仅被自然环绕,同时也将宇宙纳入其怀抱。这种独特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的上梁仪式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和“日月”象征着宇宙。在某种程度上,土家族的吊脚楼使人感觉与宇宙更接近、更亲密,使得房屋、居住者与宇宙融为一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建筑特点


土家吊脚楼通常为三层结构:底层用作家禽畜栏或储物空间,中层为主人生活区,顶层则用于粮食储存和晾晒。建筑材料多为本地的木材、石头和竹子,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土家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正屋建在实地上,而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外,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吊脚楼通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地势高低,将楼房的一部分架空,形成独特的“吊脚”结构。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防潮防虫,还能减少对地面植被的破坏,体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土家吊脚楼的建筑理念与现代环保理念不谋而合。它的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用的材料也大多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木材、石材等。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居住模式。



现代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土家吊脚楼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防止它们在城市化的浪潮中消失;另一方面,也应当探索如何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土家吊脚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讲述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它们不仅是土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珍惜并传承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智慧,让土家吊脚楼的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技艺凝聚着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智慧,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结语


土家吊脚楼不仅仅是一种居住的空间,它承载着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每一根梁柱、每一块石板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土家人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吊脚楼不仅仅是一种居住空间,它还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楼内雕梁画栋,装饰精美,墙上挂满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和符号。

此外,土家人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都与吊脚楼紧密相关,使其成为研究土家族文化的宝贵资料!


END




图   片 | 网   络

编   辑 | 张益萍

责   编 | 吴江南 梁泽巽

一   审 | 熊   芬

二   审 | 刘泽芬

三   审 | 黄馨仪


计算机之声
发布学院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