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梦千年,传情万里

文摘   2024-08-29 14:10   湖南  

绣梦千年

传情万里

非物质文化遗产——绣球

轻纱掩映花间笑,

绣球寄情意绵绵。
千年古韵传佳话,

月下良缘结同心。

01

起源与发展

非遗绣球起源于中国古代,据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吉祥物和信物出现的,尤其是在壮族地区,绣球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相传,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名叫阿弟的年轻人用绣球向邻村的姑娘阿秀表达爱意,这一传统逐渐流传开来。

绣球的制作工艺独特,通常由十二片花瓣状的布料拼接缝制而成,内填中草药如艾草、薄荷等,不仅美观,还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绣球的外观精美,色彩鲜艳,常常被用来庆祝佳节与喜事,如春节和三月三山歌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绣球不仅成为壮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方式,也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媒介。在广西等地区,绣球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之一,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保护和传承。

如今,绣球已经从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发展成为一种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工艺品。各地绣球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02

制作工艺

制作材料

布料:通常选用质地柔软、色彩鲜艳的布料,如丝绸、棉布等。

填充物:传统上使用各种中草药,如艾草、薄荷等,不仅有香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装饰品:如珠子、亮片、彩色丝线等,用于装饰绣球表面。

制作步骤

裁剪布料:首先根据模板裁剪出十二片花瓣形状的布料。

缝制花瓣:将每两片布料的边缘相对缝合,留出一个小口以便填充。

填充药材:通过预留的小口将中草药填充进布袋中。

封口:用针线将填充好的花瓣边缘缝合紧密。

组合绣球:将十二片花瓣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球形。

装饰:在绣球表面绣上各种图案或添加珠子、亮片等装饰品。

收尾:最后加上流苏或其他装饰性的附件,完成整个绣球的制作。


03

文化意义

爱情的信物

在壮族地区,绣球是年轻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重要信物。当一位男子对某位女子心生爱意时,他会精心制作绣球并抛向心仪的女子。如果女子接受这份情感,她会接住绣球,并回赠手帕、香包等物品,以此表示接受爱意。因此,绣球成为了一种爱情的信物,寓意着美好、纯洁的爱情

家庭的传承

在壮族家庭中,绣球不仅是爱情的象征,也是家庭传承之物。当家中的女儿出嫁时,母亲会将亲手制作的绣球交给女儿,寓意着家庭的传承和亲情的延续。因此,绣球也寓意着家庭和睦、亲情深厚

吉祥与祝福

绣球在中国古代民间被视为吉祥信物与工艺玩具,常用于庆祝佳节与喜事之中。它不仅是一种美观的装饰品,还寄托了人们对于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托物言志

绣球还承载着托物言志的功能,人们通过绣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无论是表达爱情还是祝福,绣球都是传递情感的有效载体



04

传承与发展

非遗绣球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品,其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绣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到了唐宋时期变得尤为流行。在明清时代,绣球更是成为了青年女子赠予心上人的爱情信物。

在当地,有许多技艺精湛的绣球制作师傅,他们通过家族传承、师徒授艺等方式将技艺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绣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借助现代媒体和技术手段,绣球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绣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会走向世界舞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非遗绣球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通过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end



图   片 | 网   络

编   辑 | 向梦佳

责   编 | 吴江南 梁泽巽

一   审 | 熊   芬

二   审 | 刘泽芬

三   审 | 黄馨仪


计算机之声
发布学院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