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东京-北京论坛” 以民间呼声促日中交流

百科   2024-12-11 09:43   日本  
本文经共同社授权转载
图为在全体会议上报告各分论坛讨论情况的与会者。12月5日下午摄于东京都港区。(共同社)

  【共同社12月9日电】第20届 “东京-北京论坛” 4~5日在东京举行。以 “日中携手推动重塑多边框架下的国际和平秩序” 为主题,两国政治、经济和学术人士等共约100人汇聚一堂,开诚布公地展开了讨论。除了全体大会外,还设了经贸、媒体、和平秩序、双边政治与外交、数字经济、多边合作、安全保障、青年对话共8个分论坛,力争立足民间,促进日中交流。该论坛由日本的民间非营利团体 “言论NPO” 与中国国际传播集团主办。一部分分论坛的讨论概要如下。

▽ 经济贸易

  在主题为 “重塑多边框架下的国际秩序与日中经济合作” 的经贸分论坛讨论中,与会者肯定了维持自由贸易体系的重要性。鉴于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还一致认为日中两国首脑的战略指引至关重要。

  日本前经济产业相斋藤健就包括日资在内的外企在华投资减少指出,产业补贴和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是背后原因。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等部分中国商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过半,欧盟和美国、加拿大因而采取对抗措施,他担心此类情况会增多。斋藤还强调,“作为自由贸易的前提,国家间的信赖关系很重要,为此首先要建立首脑之间的互信。”

12月4日下午,“东京-北京论坛”经贸分论坛的讨论在东京都港区举行。(共同社)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主张称 “自由贸易是最好的一种安排”,日中都是受益者。关于应对 “小院高墙” 封闭政策和高关税等,他坦言经济学上不报复是最优解,但政治上不报复就无法向国内交代。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的贸易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这是日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于日企营商存在的担忧和挑战,日方与会者列举了驻华员工及家人的安全、中国的《反间谍法》以及与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等。有意见指出,在中国的日中企业分工正在从垂直向水平过渡。对于日中合作,有与会者提议进行商品共同开发并向第三方市场出口。

▽ 媒体责任

  媒体分论坛围绕 “错综复杂国际局势下的媒体责任” 进行了深入讨论。关于中国受访者对日情感明显恶化的此次舆论调查结果,日方专家认为,中国社交平台(SNS)上的负面言论影响了对日认知,“反日电视剧” 等被指造成了刻板印象。对于日本受访者对华负面印象也无大改善的情况,专家认为基于《反间谍法》拘留日本人以及深圳男童遇袭身亡案等使得日本人对中国望而却步。此外,中国对外国记者采访的限制也给媒体人在工作中带来压力。

  中方媒体人分析称,中国互联网上关于日本的信息源头很多是来自日本,中国网友把日本国内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和言论转发到SNS上,许多以前不知道这些情况的人也发现日本不喜欢中国,对日本的好感度可能因此下降。基于大数据的 “算法” 会推送类似信息,强化了用户的认知。关于 “反日电视剧”,中方人士称此类剧被戏称为 “抗日神剧”,观众多是调侃嘲笑其剧情,这类电视剧基本已成过去时。

  中方专家举出数据称,日本媒体和政府部门发布的中文信息得到大量中国网友的关注,而日本人对中方发布的日文信息却很少关注,这说明中国人喜欢听 “日本故事”,而日本人却对 “中国故事” 不感兴趣,如果对对方根本没有好奇心,那么就难以期待好感度会提升。

12月4日下午,“东京-北京论坛”媒体分论坛的讨论在东京都港区举行。(共同社)

  围绕调查显示日本受访者年龄层越低对华负面印象的比例也越低的现象,日方学者举例分析称,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接触有助于 “纠正” 在互联网接触到的对方国家负面信息。中方媒体人也介绍了带领百名日本大学生去中国的项目,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点安排行程内容,让他们从小而美的细节去了解现在的中国,参加的学生们反响热烈。

  双方专家认为,媒体间应当建立互信、积极对话并互访。媒体的作用不应该是加剧割裂,而应致力于 “修复”。打破互联网 “信息茧房” 很困难,但不应该默许仇恨言论的发酵,加强事实核查(Fact-checking)、报道关于对方国家积极的信息很重要。两国媒体应致力于维护和平、交流合作。

▽ 数字社会

  数字分论坛主题是 “推动AI治理与数据共享 共创数字社会美好未来”,与会者围绕AI和数字社会相关的政策原则、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伦理展开了讨论。

  围绕AI治理,有专家指出短期风险包括虚假信息、使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自主武器的应用可能成为现实等,而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使得仅靠个人的素养已无法分辨真假信息,呼吁就利用AI的伦理及运用规范等进行细化讨论,兼顾发展与安全。

  关于AI的长期风险,据介绍大语言模型(LLM)正接近于人类大脑的突触数量规模,未来比人类更聪明的AI有可能支配人类。也有专家提出从哲学角度如何看待AI这一根本问题,比如人类中心主义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把AI和其他机器一样当作客体对待,而当AI有自主意识后,是否应把它当作主体对等地看待?机器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友好的机器理性?认为这些都应进行前瞻性讨论。

  有关具体的合作,与会者认为日中可做到优势互补,例如日本的养老机器人走在前沿,动画的AI应用水平也很高。中国化工材料的研发在运用新的大模型后速度大幅提升,现在还有互联网法院,在深圳等地的实际应用中已经解决了一些纠纷。数字社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日中应携手在全球视野下进行规则制定、打造地区间的系统标准和框架等。

▽ 安全保障

  安全分论坛的主题是 “秉持互信协作 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与会者就东北亚安全环境的严峻性达成了共识。日方指出,应该认识到朝鲜半岛等地存在战争危险,也面临核扩散风险。中方提醒称需要防范本地区出现美日韩三边同盟与俄朝之间的对立。有日方与会者提出担忧中国加入俄朝一方,中国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张沱生回答说:“中国的政策是‘结伴不结盟’,绝不会加入俄朝的军事同盟”。

12月5日上午,“东京-北京论坛”安全分论坛的讨论在东京都港区举行。(共同社)

  日本自卫队原统合幕僚长河野克俊提及中国海警船频繁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周边日本领海,指出这是 “日本国民非常担忧” 的事项,而中国军机侵犯日本领空更是被日方视为行动升级,也是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出日本人对华印象不佳的背景因素。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就中国军机事件提出建议称,遇到小摩擦时 “应该尽快平息,尽快让两国的议程转到更加积极的、建设性的轨道上去,不应为了小事件反复纠缠并政治化”。

  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多名与会者提及台湾与确保日本海上通道的安全有关,强调对于依赖进出口贸易的日本而言生死攸关。中方则批驳了日本个别人理所当然地宣称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双方阐述了各自观点,未能达成共识。

  关于日中对于地区安全能够做些什么,许多与会者认为几乎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双方均强调日中应该活用各种层次的双边交流机制,包括定期磋商、防卫交流、专家层面的 “二轨对话” 等。(完)

(记者:高岚、杜新、孙晓艳)

客觀日本
《客观日本》公众号由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运营,重点介绍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