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族中学科普日活动】加强科学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教育   2024-11-08 11:17   天津  

科普日活动

第7期:鸟类飞行的奥秘

加强科学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M Z

天津市民族中学开展学校科普日活动,旨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双驱引领”下的科学教育。通过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学校将在科普日面向全校师生推广科普知识。学生和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了解学校在每期科普日推送的科普内容或活动。在后续的科普日活动中,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活动,助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本期科普日由学校生物学科张皓老师讲述鸟类飞行的奥秘。

鸟类飞行的奥秘

鸟类,那些能够自由翱翔天际的生灵。自古以来,无数人都梦想着能像鸟类一样飞上蓝天。有些鸟类能在南、北半球之间迁飞往返,甚至有些鸟能飞越珠穆朗玛峰!它们为何能拥有如此强大的飞行能力呢?你可能会回答:因为鸟类有翅膀。那么,为什么人类即使双臂装上人工翅膀,也无法像鸟类一样飞翔呢?让我们来了解下鸟类身体结构中有哪些特点。

鸟类的外形(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如果你将纸飞机折叠后扔向空中,你会感受到飞机形状的改变减少了空气阻力,这与鸟的外形有相似之处。这种两端尖而中间大的形态被称为流线型,能减少空气阻力。

除了流线型外形,鸟类还有哪些特点有助于飞行呢?鸟类的前肢演变成翼和羽毛,体表覆盖的羽毛既能保温又能保护身体。前肢变成翼,适合扇动空气。

鸟类羽毛(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你可能会想,鸟类最发达的肌肉在哪里?你可能会说是胸肌。没错,发达的胸肌能够牵动双翼,利于飞行。附着胸肌的胸骨又大又薄,称为龙骨突,它不仅能提供足够的附着点,而且轻便,不会增加鸟类自身的重量。

鸟类肌肉(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人类的骨骼约占体重的18%,而鸟类的骨骼仅约占体重的5%~6%,非常轻盈。鸟类的骨骼轻、薄、中空且坚固,这些特征减轻了鸟类的体重。此外,鸟类没有牙齿,而是使用坚硬的喙取食。

鸟类骨骼(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鸟类食量巨大,消化能力强,吸收快,不储存粪便,这减轻了飞行时的负担,同时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很大,大约是静止时的20多倍。那么,鸟类的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来满足如此高的氧气需求呢?鸟类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甚至延伸到骨骼的空腔中。双重呼吸是鸟类独有的特点,即呼吸一次,氧气两次经过肺部,进行两次气体交换。鸟类的心跳频率快,体温高且恒定。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三种常见的鸟类

麻雀、野鸽子和喜鹊,是我们常见的三种鸟。麻雀体型小巧,翅膀短而圆,适合快速灵活地飞行。它们在城市和乡村环境中都能生存,善于利用人造结构筑巢,如建筑物的缝隙和屋檐下。麻雀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大约为每小时40公里左右,但它们能在空中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捕食昆虫,指挥群体飞行。麻雀通常喜欢集体飞行,这种现象被称为“小队飞行”,在小队飞行时,麻雀之间会通过高频率的叫声进行交流。麻雀的飞行能力已被科学家们证实,它们可以飞越较远的距离以及避开各种障碍物。此外,麻雀有时候会表现出类似于“自动驾驶”的行为,尤其是在顺风飞行时。

麻雀(学习强国)

野鸽子,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其羽毛呈石板灰色,具有金属光泽。雄性和雌性的羽色相似,但雌性通常羽色较暗。野鸽子体型丰满,翅膀长而有力,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快速而有力的飞行。它们主要以植物种子和农作物为食,具有强大的飞行肌肉,尤其是胸肌,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长距离的飞行。野鸽子的飞行姿态与家鸽相似,但速度更快。它们通常成群活动,飞行时快速而有力,飞行高度较低。野鸽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包括城市环境。

野鸽子(学习强国)

喜鹊的飞行能力十分出色,它们能够在空中进行快速而持久的飞行。在飞行时,喜鹊的身体和尾部几乎保持一直线,尾巴稍微张开,两翅鼓动相对缓慢而有力。这种飞行方式使得喜鹊能够在空中进行灵活的机动,便于突然改变方向或进行急停。喜鹊的飞行速度虽然不是特别快,但它们的长翅膀和强壮的肌肉使它们能够进行长距离的飞行。此外,喜鹊在飞行中常常伴随着它们特有的叫声,这种叫声在群体中起到沟通的作用,表明喜鹊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鸟类。喜鹊的飞行习性使它们能够在开阔地带如农田、草地和林地中有效地觅食和巡视领地。

喜鹊(学习强国)

为什么有些鸟类不会飞?

鸟类因为会飞翔而区别于其他现生脊椎动物,不过见过鸵鸟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会飞。那么,为什么有些鸟类不会飞了呢?远古时期是不是也存在不会飞的鸟类呢?其实飞行虽然给鸟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同样也十分耗费体能,因此一旦鸟类的生存压力减小以后,它们很容易因“偷懒”而不想飞行。从已知的化石记录来看,早在白垩纪的晚期,就已经出现一些失去了飞行能力的鸟类。只是到了距今6500万年后的新生代,当传统意义的恐龙完全消失之后,地球上才出现了许多体形巨大、完全失去飞行能力的鸟类。

5000万~4000万年前,鸟类是当时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这一时期,大型的哺乳动物多是吃植物的,吃肉的哺乳类与这些大型的鸟类相比,还显得太小。当时称霸陆地的鸟类一般翅膀极度退化,毫无飞行能力,但双腿发达,能快速追捕猎物,通常长着大头,还长有可怕的喙。

这些令人恐怖的鸟类化石多半发现于欧洲和美洲地区,如加斯顿鸟。不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河南也出土了一种大型肉食性鸟类的化石骨骼。科学家根据产地把它命名为中原鸟,年代约为距今5000万年前。这意味着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也曾经漫步着一些凶猛的大型鸟类。

不过,不会飞的鸟类也不都是凶猛的猎食者,有些巨型鸟类其实很温和。会飞和不会飞其实都是一种适应,但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一旦鸟类的飞行器官退化了,想要再飞起来就几乎没有可能了。

现在,你是否理解了鸟类能够飞上蓝天的奥秘?早期人类模仿鸟类飞行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空气动力学的基本认知。随着固定翼飞行技术的发展,人类逐步建立了空气动力学理论体系,在理论的指导下,人类研究鸟类飞行,获得了许多设计灵感,为飞行器性能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生物的身体特征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通过观察生活,认真思考,获得更多知识。


科普知识问答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写的动物属于?

01

02

鸟最发达的肌肉是?

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哪些结构与提供能量有关系?

03

04

鸟类有哪些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假如自然界中没有鸟,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05

(向上滑动启阅)

参考答案

1.鸟类。

2.胸肌。

3.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鸟的呼吸旺盛,供氧能力强。鸟的体温高,循环系统发达。

4.体型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成翼,有喙无齿,双重呼吸。

5.鸟与人类密切相关!除了给我们提供动物蛋白还有让我们欣赏,还能消灭鼠类及害虫。它们的美丽大自然的使者!


加强科学教育 提升科学素养

科普日活动是学校为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而搭建的平台,是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的重要路径。学校将会通过精心设计,为学生讲述各领域科普知识,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为将来的学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撰稿人:张皓

核稿人:沈建伟 关雪岩 律莉

排版制作:魏佳

领导审核:刘芃 刘和葵

天津市民族中学
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