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长路
跨山越海不息 奋进求索不止
吴晓求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一个普通的教师医生家庭,在青少年时期,这片红色热土便涵育了他壮游天下、经世济民的人文情怀。15岁时,初中毕业的吴晓求被父母送去当木匠学徒。每天身处准尺衡量、刨花飞舞之中,他逐渐发现自己“不是做木匠的那块料”,也志不在此。
1976 年 5 月,国家政策的变化使吴晓求放弃了木匠手艺工作,转而成为县商业局的一名售货员,他在新岗位上迅速展露出过人才华,一年后便被提拔为商业局机关办公室干事。尽管过着邻里眼中舒适的日子,但另一种声音在吴晓求心底却愈发强烈:我要出去看一看!”理想为马,可越关山。吴晓求追随内心对广阔天地的向往,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时,他的高考成绩超过了当时的重点大学分数线,成功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并从此与经济学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在江西财经学院(后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吴晓求十分珍惜学习知识的机会,积极发表学术论文,立志将来做一名学者。他努力学习外语,凭借澡雪饮冰的坚韧意志,于 1983 年 9 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专业,成为此专业唯一一名来自外校的研究生。研究生在学期间,他跟随导师胡乃武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
毕业后,吴晓求留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钟契夫和胡乃武两位教授。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爱,1990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婉拒了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国企的工作机会,坚持在大学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强调,做学问要苦练“童子功”,“不能走捷径,更不能信口开河、望文生义”,“经济学的童子功,至少要练十五年。”
从余江县乡下的青年木匠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先生”,吴晓求成为经济学家的长路又何止那“十五年”。前路漫漫,他始终上下求索,正是这份“纵隔山海,奔而赴之”的赤诚,造就了吴晓求的经世之学。
治学
立足中国实际 解决中国问题
为师
传道授业解惑 立德树人铸魂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文/刘诗萌 宋钰骁
NOW 10.3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