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人大】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昆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昆明实践发展综述

政务   2024-11-07 19:23   云南  


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翻开我国政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1954年7月2日,昆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昆明正式确立;1981年6月21日,昆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设立常务委员会,开启昆明人大工作的崭新篇章。历届昆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履职尽责,开拓进取,为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85年12月19日召开的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坚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从1987年1月制定的昆明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昆明市关于游行示威的暂行规定》,到《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再到《昆明市就业促进条例》……每一件地方性法规都与生活在昆明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昆明自觉扛起历史使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关于促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决议。2018年制定《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促进条例》,从地方立法层面保障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任务的实现。2023年,在与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签订协作备忘录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省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推动解决昆明托管磨憨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打造一流国际口岸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滇文化。为保护好昆明的绿水青山,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滇池保护治理开展环保领域立法,先后制定涉及生猪屠宰管理、地下水保护、节约能源、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镇绿化、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条例,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滇池和阳宗海保护条例、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构筑美丽昆明建设的“四梁八柱”。


43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为民立法,以地方立法回应民生关切,先后制定修订涉及学校安全、民办教育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等条例。昆明以地方立法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坚持急用先立,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先后修订安全生产、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条例,为提升市域治理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目前,昆明市已制定地方性法规99件,废止20件,修订、修正、打包修改99件次,终止1件,制定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件,全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9件,这些适应改革发展、满足人民期盼、体现昆明特色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涵盖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建设各个方面,为推进昆明依法治市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2月6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以更务实有力监督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除了每年将法律和人大制度规定的本级决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等常规性议题列入年度专项议题计划,市人大常委会还把关系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和专项工作列为监督内容。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进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发挥中介机构专业化优势,依法加强和改进昆明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服务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4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开始探索运用专题询问强化监督力度,并逐步实现专题询问常态化,从最初的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三次。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空气质量问题,首次在监督法施行后举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力质询会议,成为履行“刚性监督”职权的一次创新实践典范。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代表首次对市政府2022年惠民实事候选项目进行投票表决,正式确定市政府“10件惠民实事”。市人大常委会已通过打造惠民实事“征集民意—项目选取—过程监督—效果评议”的全链条,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惠民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将惠民实事的选择权交给群众,将决定权和监督权交给代表,推动政府更加科学、更为精准、更富实效地办好惠民实事。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工作监督推动促进政府工作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5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昆明市园区经济发展情况展开了一场“辣味”十足的专题询问,此次专题询问一改以往风格,采取“一问一答一测评”的形式进行,首次对到会应询部门答复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时隔一月,市人大常委会又首次针对专题询问问题整改和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以“一题两评”实现监督有效闭环。


43年来,从第一次开展专题询问,到近年来专题询问和执法检查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市人大常委会从开展单一监督到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强化全方位、全链条、闭环式监督,人大监督更加务实有力,监督刚性不断增强。



△2024年1月17日召开的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 供图


以人民为中心植根群众为民代言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机制,修订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办法,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推动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参与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活动更经常更深入更有效。


人大代表工作站作为保障代表活动固定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的物质载体,被视为代表的“加油站”和“议事厅”。昆明市的专业代表工作站突破以往人大代表进站按属地辖区划分的限制,积极创新探索,将具有医疗卫生、财政金融、法律服务等专业类别的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作为驻站特邀代表,整合到一个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以聚焦代表专长的“组队”方式,使履职合力再凝聚。


目前,全市已陆续建成78个覆盖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乡村振兴、大健康、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工作站,建设1255个代表活动阵地,其中有3个省级示范点、36个市级示范点,基本形成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网络格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起点,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守正创新,忠实履行职责,忠诚服务人民,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扛起新使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实践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昆明日报 | 记者:杜仲莹
编辑:杨海然


推荐阅读



● 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 李强会见缅甸领导人敏昂莱
● 李强会见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浅川雅嗣
● 赵乐际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

云南人大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