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苏州吴江的江村,原名为开弦弓村,位于吴江区七都镇。江村的出名源于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这本书原为费老的博士论文,在他1939年回国后正式出版。如今的江村设有费孝通纪念馆,这里展示了费老的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而费老笔下的江村,金色稻浪,河清水畅,是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在这里学生可以见识美丽乡村、体验田间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
期中考后,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同学走进江村,感受江南特有的乡村风光。
在费孝通纪念馆,同学们参观、学习,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记录着费老对江村的贡献,也更加了解开弦弓村发展的故事。
开弦弓村,一个“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的村落,因流经河流像张拉满的弓弦而得名。我们来到这里,实地学习费孝通先生与开弦弓村的故事,亲身体验农耕生活。
——高二(2)周慧
今日,我有幸参观了费孝通纪念馆,这是一次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之旅。这次参观费孝通纪念馆,不仅让我对费孝通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学术道路和人生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将以费孝通先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不断探索,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费孝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生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高二10班 杜奕菲
在这个秋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来到江村,这个中国乡村工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的诞生地。这里一水直如箭,一水弯似弓,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江村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对环境的保护。
——高二(10)班张莹
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走进田间地头,深嗅泥土草木的芬芳,眼前稻田金黄,正是丰收的季节。拿起镰刀,尝试农作,原来看着简单,做好却着实不易。每一种劳动都是一次锻炼,都需要动脑、流汗,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发自内心去尊重。
我和同学们来到了江村1936南园,参加认蔬菜、割稻子活动。我和同学们拿起了镰刀、戴上了手套,割起了稻穗,体验了一回农民伯伯的丰收喜悦和辛苦劳作。虽然我们的动作不标准、有点慢吞吞,但我们每人还是收获了一把稻子,欢声笑语荡漾在稻田里,汗水洒满了我们的脸庞,映照出了我们青春的样子。
——高一(2)班 潘鋆潇
正午阳光正好,稻苗在骄阳下如麦浪。一手抚着沉甸甸的稻穗一手拿着镰刀割下秸秆……有机会与同学一起体验割稻子很有趣,抓住秋天的尾巴,参与社会实践感受自然,体验劳动。
——高一(9)班 朱梦菲
自己亲手割下的稻子,散发着稻香,感受着收获的喜悦。
漫步江村,江南新农村的美景随处可见:青砖灰瓦、绿树成荫,小清河静静流淌,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村民们热情好客,笑容满面,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情。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江村,一个值得细细品味、慢慢探索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高二10班朱蒙
江村,记录着费老26次探访的足迹,也见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迁和发展。在这个秋天,江村也记录了我们研习的快乐和放松的愉悦!
公众号ID:SSZDYZXX
了解更多省苏州一中精彩内容 请长按关注
素材|德育处
文稿|高小敏小
美编|姚冶平大
审核|陈亦蕾大
分享点赞在看,优秀的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