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司法局充分发扬泰伯文化底蕴,全方位释放法治动能,创新形成以“一桥一馆一苑一园”为主阵地,绵延近十公里的“运河法治文化带”,彰显法治实践“硬实力”。
借力法治阵地建设
普法线路由“点”及“面”
一是法治阵地以点串线。持续提升运河法治文化茶馆、知法学苑、春暖社区法治长廊等阵地,连线形成与运河相伴共生的法治集中展示区。二是法治项目由线成面。整合区划调整优势,联动建设一批法治景观重点项目。探索伯渎河滨公园、谢古桥法治文化步道等阵地建设,将线路延伸至菱湖大道,打造一批法治人文旅游线路。三是示范带动点面结合。指导全区各成员单位以“见缝插针+就地取材”方式,打造形成吴文化博物馆、梅里遗址博物馆等12个法治驿站以及中华赏石园等园、馆、墙、廊、栏、窗星罗密布,达到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辐射效果。
借力法治品牌打造
普法成效由“大”变“强”
一是打造“法治+文艺“品牌。成立运河法治文艺创作表演中心,借助梅村“二胡之乡”等品牌效应,招募热心公益的民间艺人,将法治文化融入吴歌、锡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中。二是打造“法治+游船“品牌。打造沉浸式“运河普法号”水上巴士,将法治元素、运河法治文化故事融入普法游船旅游线路,制作法治书签、手帕、折扇等旅游普法小周边,让游客在旅游休闲中接受法治教育。三是打造“法治+志愿者”品牌。整合“进语和治”“荆乡邻”等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多形式的普法活动,将法治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目前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56个。
借力数智普法模式
普法方式由“静”变“动”
一是强化数字赋能,开拓普法新视角。强化数字赋能,通过增设法律服务模块和法律服务一体机等法治元素,着力打造江溪伯渎善治法苑、梅里古镇法治街区,将法治融入社区建设中,探索街区治理。二是依托新型媒体,提高普法影响力。推出“大李小李讲道理”交通台广播、“小苗说法”直播间等普法栏目,构筑融媒体普法矩阵,提升普法影响力。依托“无人律所”“企业法律服务云平台”“智慧小司”机器人等8项工程建设,及时上线最新法律资讯,累计发布以案释法等普法信息900余篇。三是搭载网络快车,提升普法渗透力。围绕日常网络用语和宪法、民法典、反电信诈骗等普法重点内容,设计推出“新吴小司”原创普法表情包,让法治精神借助新媒体的快车道快速前行。
稿件来源|新吴区司法局
编辑|孙梦滢
审核|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