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明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作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发力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建设金融强国贡献重要力量。
顶层设计全面发力,统筹落实国家战略
中信银行坚持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认真部署、确保实效。在顶层设计上,将“五篇大文章”纳入全行2024-2026年发展规划,出台“五篇大文章”总体实施方案以及各篇大文章专项行动方案,形成具有中信特色的“1+5”政策实施体系,为业务发展锚定方向。在组织保障上,成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与五个专项工作小组,明确相关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责任人,并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深入研究解决业务开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全力提升“五篇大文章”的业务发展质效。在工作推动上,强化绩效考核引导,加大资源配置倾斜,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并从健全体制机制、推广典型案例、做好监测评价等方面强化过程管理,抓好各项举措落地执行。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金融是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有力支撑。中信银行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持续探索服务科技企业的创新模式。
构建专业敏捷组织机制。制定《科技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在总行和12家重点分行成立科技金融中心,精选近200家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构建“1+12+200”科技金融专业化、敏捷型组织体系,推进建立适应科技企业的授信审批体系和尽职免责机制。比如,在业内首创投贷联动“积分卡”审批模式,优化科技因素得分,从评估财务“三张报表”到评估创新要素“第四张报表”,为数千家科技企业提供资金“及时雨”。
创新特色专属产品体系。中信银行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火炬贷”、全线上产品“科创e贷”、聚焦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服务科技人才的“科创个人信用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为各类科技主体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比如,基于科技部创新积分制,通过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LightGBM)研发推出“火炬贷”,可实现对超过10万科技企业的精准评价,并给予授信额度。借助多样化专属信贷产品,中信银行有力推动了科技信贷投放。截至11月末,全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54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借助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优势,中信银行牵头集团兄弟公司成立了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贷-债-保”综合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前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接近70%。比如,对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提供科创e贷、创业投资;对成长期企业,提供投贷联动、IPO保荐、股权激励;对成熟期企业,提供包括并购融资、债券融资、跨境金融的综合化服务。
绿色金融凸显特色,助推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金融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社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中信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发展“必选的赛道、必争的阵地和必创的品牌”,为促进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通过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出台绿色低碳投资负面清单,中信银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投资策略、资产配置、风控机制、考核激励等经营管理流程,并持续打造绿色示范行、专营支行和碳中和支行,给予专项政策和资源进行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业务组织体系。2023年,中信银行在湖州分行挂牌全行第一家“绿色金融示范行”。今后5年,还计划建设8-10家绿色金融示范行、碳中和网点等绿色金融特色机构。
首创特色金融产品。中信银行协同中信集团旗下兄弟单位,加大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股权、绿色理财和碳金融等产品模式创新运用。比如,创新绿色财富管理产品,累计发行挂钩绿色金融债券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近200只,募集金额超千亿元;推出国内首个银行个人碳账户——“中信碳账户”,科学核算用户日常生活的碳减排行为,鼓励引导居民衣食住行更加节能环保。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已超2050万户,累计碳减排量超17万吨,在同业中排名第一。
拓展综合绿色金融服务。中信银行积极扩大绿色金融生态圈,作为初创成员加入气候投融资联盟,与北京绿交所实现战略合作,并深化与中信咨询、信润富联、中汇信碳等中信集团旗下专业机构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涵盖“产、融、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比如,中信银行联合中信金租、中信建投证券等,向某新能源发电领域企业创新提供“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贷款置换+集团电子委托贷款+发行绿色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极大满足了客户低碳转型发展全生命周期中的资金需求。
普惠金融长效发展,精准惠及社会大众
普惠金融是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必由之路。中信银行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奋斗目标,构建“价值普惠”的长效机制,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打造专业化经营模式。中信银行创新打造“总行六统一+分行四集中”的普惠金融特色经营模式。在总行端,按照“制度、流程、产品、风险、系统、品牌”六统一原则,推动普惠金融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在分行端,搭建“审查、审批、放款及贷后”四集中的运营管理平台,设置风险管理专门科室,配置专职客户经理、专业审批人等专业队伍,持续提升一线人员专业性。
构筑标准化高效产品体系。按照“流水化作业、模块化组装、开放式对接”模式,中信银行建成涵盖20多项产品的“中信易贷”标准化产品体系,推出“科创e贷”、“政采e贷”等线上化产品,并基于核心企业供应链推出“订单e贷”以及“经销e贷”,大大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时间成本。比如,2023年,中信银行就利用“订单e贷”、“经销e贷”为350家核心企业上下游2500余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普惠融资115亿元,有效缓解了客户资金紧缺的问题。
推广智能化风控平台。通过打造亿级客户数据工厂、投产数据分析云平台,中信银行搭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普惠金融智能风控平台,实现客户精准画像、授信精准匹配和贷后精准跟踪,让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智控”转变,提升服务精准度。目前,中信银行普惠金融智能风险预警精确度超过80%,自动化定检率超过90%,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0.8%左右,处于自身历史较低水平,也好于行业整体情况。
养老金融统筹发力,支持养老事业发展
养老金融是支持我国养老事业、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重要方式。中信银行贯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养老需求为己任,加快打造养老金融的“中信名片”。
建设养老金融生态圈。借助中信集团养老金全牌照优势,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金融同业紧密联动,并整合中信兴业、中信医疗等实业公司在康养、医疗等方面的专长,牵头成立中信养老金融工作室、年金工作室,还与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建立独家战略合作,以养老金融生态圈为业务开展提供敏捷高效的组织保障。
扩大“养老金、养老服务”金融传统优势。在养老金金融方面,中信银行具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业务多项资质,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基础。截至11月末,全行养老金托管规模达50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规模居于行业头部水平;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约196万户,户均缴存金额位于同业前列。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中信银行持续搭建“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在同业中首创“幸福+养老账本”一站式养老规划平台,累计用户已达420万户,市场影响力加快提升。
发力“养老产业”金融新兴领域。围绕养老产业链中的设备器械、食品药品、养老机构、养老地产、老年用品等领域,中信银行主动对接政府普惠养老产业项目,并针对养老产业经营和现金流特点,创新信贷、股权、REITs等业务模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助力养老产业迭代升级。
数字金融科技驱动,激活内外发展动能
数字金融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激活金融机构自身与相关产业发展动能的强大推力。中信银行贯彻国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要求,以全面建设“数字中信”为目标,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全行和客户的发展成效。
健全数字化转型架构。中信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统筹推进数字金融工作,并围绕信息技术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大数据中心、科技运营中心构建“一部三中心”组织架构,聚焦业务板块统筹、板块间协作和业技数融合三大重点领域,健全协作组织模式。同时,还大力开展与外界合作,与华为、雄安新区合作成立三方金融数字化联合创新实验室,聚焦金融科技应用前沿,加快深化产学研融合。
驱动“AI+BI”赋能业务。早在2017年,中信银行就全面启动、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目前已经形成AI技术生态体系,可提供智能对话、智能客服、智能影像、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六大人工智能服务,替代大量高频、简单的手工操作,落地场景超1000多个,日均调用量达千万级。同时,对标业界一流数字化工具,打造核心智能BI数字化装备,为业务智能流程再造、减负提质增效等提供先进的平台及工具能力支撑,以数据资产的“随需共享、敏捷自助”极大提升业务成效。
支持数字金融产业发展。中信银行聚焦数字金融产业链,利用自身金融场景优势,发挥中信股权投资联盟作用,通过联合创新、场景开拓、产业赋能等服务,积极满足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助力数字金融企业高质量发展。
放眼未来,商业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中信银行将继续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向社会提供具有中信特色的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为金融强国建设奉献更多的中信银行力量。
原创回顾
温馨提示
星标一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