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回顾|「姥姥的外孙」:认真生活,悲伤也变得积极

体娱   2024-09-12 14:37   广东  


编者按:

「华人拒绝不了血脉,亚洲人拒绝不了亲情」《姥姥的外孙》如同「照镜子」般的文化共通与共鸣,对亲情记忆、死亡、离别、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等话题细腻真实地呈现了东亚人惯常表达爱的方式赋予整个故事无门槛无国界的共鸣和巨大感染力,使中国观众能够深度感知本片亲情跨越时间,跨越代际,早已难辨对错。《姥姥的外孙》还在继续热映当中,希望大家可以把本片给你的感动传达给更多的朋友。


作为百老汇系列影院特别策划活动,9月2日,深圳、北京、上海、成都、杭州五城六店的观众在映后共同与《姥姥的外孙》导演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隔空连线对谈一起在亲情叙事里延展多维讨论。


本文为影片映后交流场文字实录。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

杭州百美汇影城

上海MOViE MOViE影城

上海百美汇影城

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

成都百丽宫影城




✍🏻
影片映后交流实录


本文含少量剧透,收藏再看、观影后看阅读更佳!



👪

01 汲取回忆的共鸣


杭州百美汇

哈喽导演好,欢迎老师以及各地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杭州百美汇影城,感谢大家参加《姥姥的外孙》五个城市百老汇影院的映后连线交流活动,大家可以跟导演挥手打招呼。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大家好,非常高兴可以在今天跟大家见面,也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可以抽空来观赏我们的电影,我想要代表我们电影全体的工作人员,感谢大家的到来。

杭州百美汇
非常感谢导演带给我们这样一部细腻温柔的好电影。本片作为导演的首部长片电影,想请问导演在创作剧集和电影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思路吗?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在我看来拍摄电影跟电视剧的区别是很大的,尤其经过这次的工作。《姥姥的外孙》这部电影对一些细节自然的表现形式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要反映生活真实的样貌。有了编剧的好剧本,我与编剧相互配合,我从这次的经验里学习到了很多。


杭州百美汇

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和对白都让观众的情绪达到一个峰值。其中最触动我的是潮汕童谣那一段。原剧本中并没有,是导演加到电影中的元素,且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阿安给姥姥唱这首童谣的时候,感染力特别强。请问导演是怎么了解到这首童谣的,这样的设置有什么考虑呢?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我们知道很多姥姥基本上从孙子一、两岁的时候,就需要开始养育他。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定有姥姥吟唱摇篮曲伴随孙子成长的情节。我有了这个想法后,也从另外一个导演朋友那里得到了建议。我回去就跟编剧商量了一下,觉得在电影的某一处出现这首摇篮曲会是一个亮点所在。我也有去问我妈妈,小时候姥姥有没有唱过摇篮曲给她听。我妈妈马上现场唱给了我听,当时我的姥姥也在场,大家就这样一起在同一个空间感受小时候听到的摇篮曲,种种的童年回忆都涌上心头,有一股非凡的力量。我坚信这首摇篮曲,如果把它放进电影里面,观众也会获得共鸣。另外,由主角阿安来唱这首摇篮曲给姥姥听,相信会产生一种更加深刻的感受。



杭州百美汇

电影整个故事用生活流轻喜剧的方式,把如此深刻的议题呈现给了大家,每个角色的“各怀鬼胎”都活灵活现。姥姥家所遇到的问题,养老、子女争夺遗产,都是现代经济利益对传统价值的冲击,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剧本的时候,做了哪些功课?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我们确实做了不少非常繁重、细致的功课。这部电影里面的每一个情景,每一句对话,都是经过大量的讨论和分享才呈现出来,其中包括一些来自我跟编剧真实生活中的经验。电影里讲到了三代人的故事,分别是姥姥、父母,还有主角阿安和他的堂妹阿梅这三代,我们通过跟这些跟演员对话和讨论,汲取一些他们的想法和看法,以此更好地结合到电影中,然后呈现出来。



深圳BC
电影的最后一幕,家人跟随着灵车穿越城市,随着景观的变化,好像看到的是泰国在过去几十年时代的城市变迁,姥姥的家庭的变化,请问这一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拍摄这个场景是怎么设计和实施的?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设计这个场景的时候,我们希望在灵车经过整个城市的时候,由男主角阿安带着姥姥重新让观众去回忆一遍电影里面发生故事的情景。同时,也让观众去回忆我们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我每一次再回看我写的剧本,我都会被这一段的剧情感动。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家人,还有我爱的人。所以,这个场景在整部电影里面,可以说是拍摄要求最高的。我希望它呈现的效果是非常自然的。在剧组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电影最终呈现出了我想要的样子。


杭州观众

电影很催泪,想问一下演员拍摄的时候,在场的幕后人员有看哭吗?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我们整个剧组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哭得非常多,特别是在男主角阿安给姥姥唱摇篮曲的场景,我本人、摄影助理、造型师,我们都哭得非常厉害。



👥

02 姥孙组合的塑造


上海 MM

《姥姥的外孙》中饰演姥姥的周明珠女士(乌萨·萨梅坎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位素人演员,她演技真的令人敬佩。导演是怎么会选中她来出演姥姥一角?不知道老人家现在近况如何?希望代为传达中国观众对她的问候,祝福她平安喜乐、身体健康。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周明珠女士最近非常好,身体也很健康。我们的电影在很多国家都有上映,也会有一些宣传的活动,所以最近她的孙辈带著她在不同的国家往返旅行,顺便做一些工作。我待会也会给她发消息,告诉她今天也有中国的观众在观看我们的作品。


姥姥的选角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我们从一开始就设想找一个非专业的演员来呈现一种自然的表演。我们需要一个新人演员,但是年纪也要符合我们的角色。我的助理导演之前跟姥姥这位演员有过合作,机缘巧合之下就请她来试了一下姥姥的角色。我在看了她的表演之后,被她那种自然的状态吸引了。那时已经确定马群耀饰演男主角。我们决定让姥姥和孙子两人一起试戏,结果就像大家在电影里面看到的这样,他们第一次见面就产生了非常好的化学反应,我当时就决定由他们两位来主演。


上海 MM

说到马群耀作为泰国人气明星,在中国也有非常高的知名度。阿安这个角色其实和他本人有非常大的差距。阿安这个角色也很有层次,看似满不在乎,胡说八道,其实有非常细腻丰富的情感,您在与他沟通的时候是如何向他阐释这个角色的?他在表演时是否加入了自己对角色的诠释?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马群耀是一个非常认真的演员,他始终怀抱着开放学习,跟大家一起共同合作的心态加入我们的剧组。从我跟他的相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非常温柔的人。他非常细心,关注身边的细节,也非常关心他身边的人,所以我觉得他非常适合出演这个角色。


如果他来演男主角,我觉得观众不会马上对角色做出一个很直接的判断,认为他所饰演的阿安这个角色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反而会尝试从阿安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例如观众可能一开始觉得阿安照顾姥姥是为了获得房子,由马群耀来饰演,冥冥中好像有一种说服力,会让我们想接着往下看,去理解他——他是不是有一些内心的苦衷,有一些内涵的情感包含在里面?


上海 MM

姥姥和阿安之间的关系,其实不是那种传统的姥姥慈爱,孙子孝顺,反而有一种难兄难弟或者是同谋者的关系,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相处当中也充满了生活化的小细节,不论是当钱包用的那个小纸袋,还是阿安在姥姥家里设的摄像头都很妙,不仅展现了人物,还推进了人物关系。所以导演在构思的时候是如何定义这对祖孙的关系的呢?您又是如何加入这些细腻的细节的。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电影里面存在大量的细节,无论是在前期剧本的编写,还是在拍摄过程中,我跟剧组的主演,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非常多的交流跟分享。在前期筹备,我们也会去视察拍摄场地等等。我会记下这些收集到的细节,同时也会在脑海构思一个大概的框架再进行创作。


拍摄的时候,我会在脑中多次复盘——这个细节放在这里是否成立?然后去试着把它加入到故事中。同时,我也会从一个整体的大局观出发,看一下(这一细节)对整部电影而言,是否是流畅自然。我大概是用这样的方法。


导演(右)和主演马群耀(左)

北京观众

这部电影的摄影非常的精致,你们是怎么样构思的?另外演员几乎是裸妆,这个又是怎么考虑的?关于服装,姥姥跟阿安的角色衣服很多,颜色很鲜艳,这个又是从什么方面考虑的?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我们跟专业人士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对整个剧本和角色都非常了解。我们希望人物的妆容、发型等等,可以跟故事融合在一起,以确保流畅度。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将人物的造型打造得非常帅气逼人,或者美艳动人。我们的角色就像他们的性格特点一样,穿着拖鞋,出现在当地市场,融入当下生活场景。


一开始我们在定妆的时候,也不太确定这样的造型是否真的百分之百符合这部电影。拍摄第一天就在普鲁市场,马群耀在泰国是人气明星,我们让他在拍摄现场走一段路,镜头则在旁边偷拍。结果没有一个路人认出这个大明星,马群耀非常自然地融入到电影的场景里了。




🎬

03 认真地生活,悲伤也变得积极



深圳BC

在四季变化并不明显的泰国,导演用石榴的成长来比喻生命的过程与时间的流逝。影片用葱郁又饱和的生命颜色,来处理其实非常悲情的主题,请问导演采用这一细节的用意?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这部电影的故事是比较悲伤的,是一个悲剧色调题材的作品,讲述了人的离开以及生死循环这样的主题。但是我个人不希望大家看了电影之后更加悲伤,我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获得一种动力,继续认真地、充满热情地生活。所以在一开始参与导演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是往这个方向去构思的。


关于这部电影的人生主题,尤其是每个角色,都有各自思考的角度。像姥姥这个角色,她经历了非常劳累的一生和社会的枷锁。到了中后期,她反而用一种放下一切的乐观态度去发现和看见生活中的美好。如果观众从一个整体的方向去看,可能会觉得电影是比较伤感的,但实际里面的角色是在非常认真地去度过每一天的生活。这也许不是一个消极的事情。



北京bc

我们会觉得音乐在影片中有非常强的叙事,其中主要使用的是钢琴曲,一些重要段落,会有弦乐的配置,想问一下导演在电影配乐的设计上有什么样的用意?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这部电影的配乐也是由我们的团队一起去讨论的,包括制片人、我,还有音乐团队。我们的初衷希望采用一些听起来不争抢、比较安静的背景音乐,同时经典不过时,让电影配乐听起来难以辨认特属于某一个时代,希望这是每一个年代都可以共享的感觉。所以,我们选择了钢琴曲,它的旋律非常简单,存在感也不强,如果需要引起观众共鸣的时候,也可以透过这个乐器去增强情绪的表达。这部电影的配乐作曲家也非常厉害,以钢琴创作了很温和亲切的旋律,很符合电影的风格和主题。




🔍

04 重新审视家庭定义



北京bc

我发现在导演的身后是有一副老人的照片,请问问一下导演,老人是导演的家人吗?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我身后的照片其实是我的姥姥的照片,她今年已经92岁的高龄了。我的姥爷很可惜已经过世了。大概是在我拍的这部电影前不久过世的。


北京bc

影片最初的名字其实是The Chinese Family,想问导演为什么会关注到在泰国的潮汕籍华人家庭,也想问一下这个群体在当地对于这部影片的反响是什么?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首先,我想更正一下,The Chinese Family这个名字,其实是整一个电影项目的名称,不是这部电影的曾用名。说回为什么我会关注在泰国的潮汕华人群体,因为我本人的祖籍跟广东地区和客家群体有关联,本片编剧也是一个有潮汕血统的泰国人,我们认为中国文化在泰国得到传承,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虽然我本人一直没有机会去到中国,我一直觉得我跟中国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我的根就在那里。作为我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我希望以我熟悉的中国元素和文化作为创作。

中国文化其实已经根植于泰国文化当中。前一阵子,我到泰国南部的宋卡府,跟当地的观众互动,不少观众来自华人社区。他们都是年长的观众,最小年纪也有六、七十岁,较为年长的甚至有八、九十岁。这些老人家很长时间都没有进过影院了,他们通过我们的电影获得了一些共鸣和一种幸福的力量。中泰甚至潮汕文化,不同国籍和年龄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那一种亲近的关系。


深圳观众

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和最后出来的成片,请问有没有一些重要的场景是删掉了或者是拍摄了然后因为一些原因拿掉了,最后没有呈现在电影里面?如果有,请问是什么样的桥段?是什么原因没有呈现出来?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这一部电影几乎没有需要删掉的场景,如果有的话,也都是一些非常短暂的镜头。这跟我之前拍摄的作品有很大区别。我们的团队非常认真地筹备了这部电影,包括剧本也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后呈现出来的成片跟剧本里面所编写的顺序和场景,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每一个场景的设定我都很喜欢,若将一些场景删减,我也觉得可惜,所以还是保留了大部分。



上海观众

整部电影的对话没有任何浪费,故事也是以男主角的视角展开的,很少出现他的视角看不到的画面。但是,有一个场景,我觉得好像脱离了这个原则,就是在医院时妈妈和舅舅对话的那个场景,其实男主角阿安应该是听不到他们的对话的。我很好奇这个场景导演是怎么样去拍摄的呢?


帕特·波尼蒂帕特 Pat Boonnitipat

这个场景的重点是想突出两个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男主角的大舅已经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想通过这个场景重新审视家庭定义,让观众去思考,大舅已经结婚有了家庭,那他是只有三人的这个小家庭?还是他的每一个兄弟姐妹,包括妈妈,也属于他家庭的一部分呢?从阿安妈妈的角度来说,他们兄妹好像已经都属于另外的小家庭了,比如说她哥哥的妻子,算是她的家人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争论的点。


随着时间流逝,即使是亲近的家人,他们的关系和想法也会随之产生一些变化。所以,我觉得这个场景只能由这两个角色来交代,这对兄妹可以更好地反映我想要传达的家庭定义的思考。如果男主角阿安在场的话,他们就不会这样对话,也许会以长辈身份进行争吵,可能会以别的角度看问题。但是阿安不在场的这一时刻,他们在医院的对话,就回归到了作为兄妹最简单、最直接的家庭关系中进行。





🍃
映后交流嘉宾

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

导演


毕业于朱拉隆功大学,曾担任泰国热门剧集《荷尔蒙》第二季(2014)以及第三季(2015)的幕后摄影师,执导过两部豆瓣9.0+高分剧作《窈窕淑男的日记》(2016)、《极限s:滑板篇》(2017),凭借实力获得执导《天才枪手》剧集的机会,斩获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之第三届亚洲内容大奖超边界创意奖、第十七届泰国Komchadluek颁奖典礼的最佳电视剧奖以及最佳导演奖。

2024年4月4日,其执导的《姥姥的外孙》在泰国上映,成为泰国影史上第五部全球票房破10亿泰铢的电影,并于8月2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代表作:剧版《天才枪手》,《窈窕淑男的日记》,《极限s:滑板篇》,《仇恨标签》


嘉宾 / 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

主持 / 钟秋梦(深圳),秦以平(上海), 戚滢(北京),宋薇(杭州)

交传 / 朱乐源

编辑 / 马昊成

深圳活动摄影 / 夏依琳

深圳活动统筹 / 曾欣悦
深圳活动协助 / 马昊成, 夏依琳

影片剧照来自网络





近期电影活动


2024挪威电影展周边上线!


80年代风靡全球的旋律,你一定听过!|挪威电影展


获奖动画佳作「探险小狗媞蒂娜」导演连线|挪威电影展


深圳艺术电影放映计划 | 九月,共赏光影故事


bcSunday|世界之声,卡拉斯


BC Sep.|包揽你的九月文化生活


 END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南山区粤海街道万象天地L5/ 0755-86160222
深圳百丽宫影城:南山区来福士广场L4-9 /0755-26929851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百丽宫影城
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是内地致力推广艺术电影的影院之一,是电影文化地标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简称bc)在内地开设的第二家艺术影院。我们搜集国内外高素质电影,提供多元化选择,商业与艺术电影兼容;搭建创作者与观众的桥梁,打造富有文化气息的影迷小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