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报告提及了哪些内容?有何解读?一起来看。
首先,在2023年工作回顾部分,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报告还指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
报告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 “四风,有力推进金融单位、国有企业等巡视整改工作。
其次,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报告指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接下来,为您逐句解读公众报告中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内容。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公司法》第170条 国家出资公司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发挥领导作用,研究讨论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支持公司的组织机构依法行使职权。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配齐建强董事会,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2022年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方面阐述了“世界一流企业”特征的理解和建设要求,响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2023年3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战略支撑。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力、产业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龙头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了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
国资委正在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加凸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强调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肩负融通带动产业链发展,保障产业安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责任。
2024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完成70%以上改革任务。实现“三个明显成效”:即在增强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上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
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就是要突出做强做专,绝不盲目求大。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坚守主责、做强主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202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评价指标,在营业收入前10名之中,中国有三家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5300.1亿美元)、中国石油(4830.2亿美元)、中国石化(4711.5亿美元),依次位居第3、第5和第6位。榜上共有118家中国国有企业,占所有中国上榜企业比重的83%,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央企业。中国上榜公司以传统工业企业为主,如石油、电力、建筑、通信、钢铁、航空航天等中央企业。
虽然国家电网位居榜单第三位,但是其盈利能力(净利润率)仅1.5%;相比中石化净利润率2.0%、中国建筑1.4%,中石油的净利润率为4.4%。总的来看,中国142家上榜公司2022年营收总额达11.74万亿美元,上榜公司利润总和为5618.6亿美元,整体净利润率仅为4.77%。
而美国136家上榜公司,营收总和为13.04万亿美元,利润总和为10882.7亿美元,整体净利润率达到8.36%。具体相比较之下,美国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能源、金融、零售和科技等领域。通过分析,可以说明中国上榜企业确实存在大而不强的情况,整体盈利能力低于美国企业。
国有企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方面承担更大责任,落实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同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根据企业的本质定位,回归企业本源,解决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核心竞争力”强调企业内生的竞争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在发展方式上,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在公司治理上,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在经营机制上,深入推进分类改革,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全员绩效管理,全员业绩与薪酬挂钩,真正按市场机制运营、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布局结构上,巩固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有效供给公共服务。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提升“核心功能”强调企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核心功能”主要指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国企服务国家战略,重要发挥三大作用:即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
1、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效动力保障。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投资试错机制,容许试错,让国企敢于投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降低试错成本。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例如加大国企考核时科技创新的考量权重,为科技创新能力强、贡献突出的国企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或员工福利。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四是国企内部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员工科技创新潜力。改善晋升、激励机制,注重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考核,对于贡献突出的员工进行工资、股权奖励。容许试错,打造宽容的氛围,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并提供一定资源支持促进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落地。五是向用人单位授权。行政部门为国企下放用人权限,国企也应做好自我约束,合理运用权限,在人才引进、培养、晋升等环节发挥积极作用。
2、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一是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强化高端化发展。现代新国企应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强化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装备、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同时国企要围绕核心功能建设,加大前瞻优势领域布局力度,优化高端制造业布局,构建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产业布局,及时调整经营发展策略,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战略实施,打造快速反馈、敏捷响应的新型组织模式。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依据重点行业领域布局结构调整指引,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既包括数字技术等技术层面的要求,也包括管理架构、服务模式等组织层面的要求。
3、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要强化重点领域布局,通过市场化方式,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等领域的控制地位,增加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推进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提升对运输通道的掌控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网络安全。中央企业目前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油气供应,60%以上的电力供应,25%以上的煤炭供应,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大电网、电信网络。近年来面对能源电力供应紧张情况,中央企业全力调配资源,保供稳价,维护人民群众供电、供气、供暖安全。
6. 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首次提出)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梳理出国有企业产业布局有如下重点:
一是国有企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
二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 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 “中国制造”品牌。
三是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