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三育苑 公众号
课程名称:《楷书临摹》
教学班级:2024级书法一班
授课教师:王招祥
上课时长:48学时
课程简介
《楷书临摹》是书法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该课程讲授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理论环节,二是实践环节。理论环节主要讲授楷书相关的概念、要领等,实践环节主要研习唐楷和魏碑经典作品。针对其中的临摹方法和技巧进行重点分析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课程,如《楷书创作》等,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堂实况
教师简介
王招祥,男,汉族,甘肃省甘谷县人。199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13年结业于“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 研究生学历,现任教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
教师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及感悟
王若水
学习楷书就像攀登陡峭的山峰,如今课程结束,回望这段经历,心中满是感慨。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被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困住,写好一个字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幸好有老师耐心教导,给我讲解笔法结构,我才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在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时,我体会到了笔锋的刚劲与圆润;感受欧阳询字体的韵味时,我领略到了规整秀雅。
现在课程结束了,我深知自己所学还很肤浅。但书法这条路已经在我眼前展开,我一定会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不断深入学习,让墨香一直陪伴着我,用楷书的美来滋养自己的心灵,书写未来的篇章。
赵嘉庆
在楷书临摹的课程中,我仿若踏入一座古老而深邃的艺术殿堂。一笔一划间,感受着楷书的严谨与规整,如颜真卿的楷书,字体端庄雄伟,气势磅礴,蕴含着大唐的气象与风骨;欧阳询的楷书,结构险峻,笔力刚劲,尽显精妙法度。
通过临摹,我领悟到书法不仅是线条的艺术,更是耐心与毅力的修炼。每一次提笔都是与古人的对话,每一次落款都是自我成长的见证。课程虽已结束,但我对楷书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启程,它将成为我生活中一抹永不褪色的墨香。
高波
学习楷书,于我而言是一场磨炼心性与追寻美的旅程。
在练习的时光里,我学会了专注,心无旁骛地沉浸于笔画的起承转合间;也学会了耐心,明白楷书的造诣非一朝一夕可成。
学习楷书三周,从笔画的横竖撇捺开始,感受毛笔与宣纸的细腻触碰。每一笔起承转合,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在临摹颜真卿的楷书时,我被其字体的雄浑大气所震撼。字体端庄雄伟,气势磅礴,犹如一位正襟危坐的长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书者的情感与力量,让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楷书学习不仅是技艺的锤炼,更是心灵的沉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笔一划书写的过程,让我忘却外界纷扰,沉浸于内心的宁静。
苟如强
于这一时期的楷书研习之旅,恰似漫步于古人智慧构筑的悠长回廊。从最基本的笔画起步,那看似简单的横平竖直,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我竭力让每一笔都彰显出楷书的严谨规范,使整体布局散发着宁静的章法。通过楷书的学习,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技艺,更是深入体会到古人挥毫泼墨时的心境与态度。这是一场对耐心与毅力的严苛考验,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领悟。结业并非学习的尽头,而是我在书法之路上崭新的起点,我将怀揣着对楷书的这份炽热之情,继续砥砺前行。
何强
楷书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书体,其规整的结构、严谨的笔画,犹如建筑之基石,承载着书法的美学精髓。
在学习楷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孙过庭《书谱》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含义。临摹时,对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须精准观察,如欧阳询楷书笔画的刚劲险峻,细微处尽显笔力与韵律。同时,笔画间的呼应、字的重心与比例,皆需用心揣摩,恰似颜真卿楷书的雄浑大气,结构宽博又不失严谨。
楷书学习不仅是技巧的锤炼,更是心性的打磨。它教会我耐心与专注,每一次书写都是与古人对话,与内心交流。于一笔一划间领悟人生哲理,书写人生态度。楷书之美,美在其形,更美在其蕴含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让我沉醉其中,不断探索楷书这一古老艺术的深邃世界,传承其独特魅力。
贺文涛
通过这三周的楷书临摹学习,我对楷书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们先后学习了大小欧阳.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黑女.张猛龙等等
每临摹一本新字帖的时候,我都会抱着很期待的心情,虽然这些字帖在我集训的时候我都写过,但是我还是会抱着学习的态度去临摹,去感受其中的美妙,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逐渐发现楷书的魅力远不止于其规整的笔画和严谨的结构。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情感与思考,每一次提按顿挫都是对力量与节奏的精准把握。我开始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楷书中,让每一个字都成为情感的载体。在讨论“楷书是否为学习书法的基础”时,大家的观点虽各有不同,但无一不体现出对楷书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有人认为楷书如同建筑的地基,没有扎实的基础,难以构建起宏伟的艺术殿堂;也有人提出,楷书只是众多字体之一,不应过分强调其基础地位,而应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元发展。面对这些观点,我也陷入了深思。我认为楷书确实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良好起点,因为它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起正确的用笔习惯和审美观念。然而,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创新与个性表达,因此,在掌握了楷书的基本功后,更应该鼓励学生们去接触其他字体风格,如行书、草书等,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创作。
黄诗楠
学习楷书,是一场身心兼修的旅程,融汇了技巧磨砺与文化沉浸。起初,每个笔画、每种结构,仿佛是一座座山峰,挑战耐心与毅力。然而,随着不断研习,那最初生硬的手感逐渐柔软,笔触开始拥有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转折、每一次提按,皆是对古人智慧的致敬,也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楷书之美,在于它的规则中藏有无穷变化,如同严格的乐谱孕育出万千演奏版本。它教我尊重传统,更启发创意,让我懂得,真正的艺术是在掌握规则后打破规则。每一次临帖,都是与大师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更深远的是,楷书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与反复,像极了人生的修行,它考验一个人的专注与韧性。在一笔一划之间,慢慢学会宁静致远,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自信。它不只是一种技艺,更是修身养性的法宝,让人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寻得一片宁静之所。
黄望龙
临摹结课作业我选择的是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阴符经》和《张玄墓志》,创作选择褚遂良的风格,楷书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技艺,还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掌握了楷书的书写技巧,还培养了耐心、专注力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对自身文化底蕴的认同和自豪感。
黄珍珍
于书法瀚海扬帆,楷书临摹便是那沉稳的压舱石。临摹颜真卿《颜勤礼碑》时,那一笔一划皆藏乾坤。起笔藏锋,似逆水行舟,凝聚力量于毫末;行笔中锋,线条饱满圆润,如壮士拔山,沉稳厚实,力透纸背;收笔回锋,利落干脆,又余韵悠长,恰似曲终收拨,意犹未尽。起初,手抖笔滞,笔画结构歪扭不成形,满心焦急。但静心思索后,依循字帖,反复琢磨每处转折、提顿,渐渐有了领悟。
临摹不仅是复制笔画,更是结字的思索,笔法的表达。从欧阳询严谨工整的结构里,领略到秩序之美,笔画排列精密,如同榫卯契合,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培养着我的耐心与专注力;临摹赵孟頫,又被其字里的灵动飘逸折服,笔画间顾盼生姿,有行云流水之态,教会我书法亦需洒脱自如,不能拘谨。
康文晔
楷书是我们当今临摹最多的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它自诞生起到今天都是社会的主流文字。楷书虽然字体端正,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着细微的差异。魏、唐的楷书结构非常严谨,章法要求极高。而宋朝时期,楷书的字体变得更加灵活了。宋以后的书法家都在不断追求楷书的美,他们的字体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风格迥异,但是都保留了楷书”正”的特点。
在学习楷书的三周,发现楷书其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去传承与学习。
李琭璠
经过这次的楷书学习,对于唐楷魏碑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论理解,并且通过对于魏碑唐楷代表作品的临摹并且进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笔法上通过融合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在完成大幅作品的过程中,也在作品的形式方面有了新的学习和思考,对于楷书有了新的认识。
李卓蔓
每一次蘸墨、落纸,皆是与自我较劲的全新回合。临摹颜真卿《颜勤礼碑》时,那丰腴雄浑的笔画,需蓄力于毫端,中锋行笔时屏住呼吸,方能让墨色均匀渗透,呈现出如壮士拔山般的力道感。一笔一划地雕琢,从点似“高峰坠石”,横若“千里之阵云”去体悟,逐渐领悟到楷书藏巧于拙的精妙——慢工出细活,生活中诸多浮躁焦虑,在这一笔一划的沉淀里悄然消散。
楷书结构充满哲思。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里,每个字皆似一座精巧楼阁,重心平稳、比例协调。反复琢磨间,明白了笔画间的揖让、呼应,恰如人际相处,张弛有度、和谐共生方能稳固。为写好一个复杂结构字,反复拆解组合,如同拆解生活难题,学会从整体布局。
李媛媛
在跟随王老师学习楷书的过程中,像是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一笔一划,尽显汉字之美。
楷书的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每一个点、横、竖、撇、捺都有其特定的写法和位置,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把握。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汉字的形态之美,还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秩序和规律。
学楷书需要耐心和坚持。从最初的握笔、基本笔画的练习,到逐渐掌握字形结构,再到能够流畅地书写一篇作品,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专注力和毅力。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许多经典的楷书作品,如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临摹这些作品,我们仿佛能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智慧和才情。
总之,学习楷书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感悟的旅程。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
刘金昊
学习楷书,仿若踏入一座古老而庄严的艺术殿堂。一笔一划间,是千年文化的沉淀与传承。起初,笔画的练习极为枯燥,横平竖直皆需运力精准。但随着不断研习,我逐渐领略到楷书的精妙。它的结构严谨,如建筑般稳固而规整,每个字都是匠心独运的设计。在书写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与坚持,浮躁之心渐息。楷书不仅是一种字体,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得宁静,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我的内心注入一份专注与执着,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更能沉稳前行。
刘轩
楷书,被誉为空间艺术的瑰宝,以其工整、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笔法变化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在练习楷书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磨练,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
在练习楷书的过程中是很枯燥的,但也是充满乐趣的。每当我静下心来,屏息凝神,一笔一划地临摹时,仿佛与古人的精神进行了一次对话。那种沉浸在笔墨世界中的宁静和愉悦,是其他活动难以比拟的。书法不仅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还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心灵港湾。正如古人所言:“习楷书练的是静气,宁心,宁神,聚心力,凝心神。”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继续坚持练习楷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领略楷书的无尽魅力
柳迪心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领悟到了对楷书学习中的不足,通过王老师的教导,弥补了不足,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以后学习的路途中继续努力。楷书,汉字书法之典范,以其规整、端庄、清晰著称。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练习楷书,不仅是对文字形态的模仿,更是心性修养的过程。在反复临摹中,我逐渐领悟到,楷书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外在的整齐划一,更在于内在的气韵生动。它教会我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在严谨中展现个性。每一次提笔,都是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楷书,不仅是一种书写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体现。
罗擎宇
通过对楷书书法的学习和练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楷书书法的魅力和价值。楷书书法需要充满专注和耐心的心态,需要勤奋的练习和精雕细琢的打磨。只有不断地练习和追求,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发挥出自己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创造出越来越优美的作品。
秦彤华
学习楷书,如品一盏香茗,初尝苦涩,后韵悠长。一笔一划间,是千年文化的沉淀,是历史长河的凝练。它教会我耐心与坚持,每一个笔画都需凝神静气,不容丝毫懈怠。在这黑白世界里,我领略到汉字的精妙结构与平衡对称之美,仿若触摸到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楷书不仅是一种书写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它让我于浮躁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在横竖撇捺中感悟人生的起起落落、中正平和。
沈文雅
在这段时间的楷书临摹中,让我对楷书有不同的感受。楷书的笔画要求精确和细致,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书写,但还需要过人的胆魄。楷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摹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与传统文化的链接,在临摹过程中,通过比较原作和自己的作品,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找到前进的方向。临摹楷书不仅是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提高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的过程。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并从中获得成长和乐趣。
石怀智
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常见、最为规范的一种书体,在学习楷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学习楷书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因为它是一种非常规范的书体,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楷书的笔画非常精细和规范,需要注重每一笔的起承转合和顺序。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注重每一笔的细节,才能写出漂亮的楷书字体。同时,还需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和力度,以及字形的整体协调性。楷书不仅仅是一种书体,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写楷书的时候,需要注重气韵和意境的表达。气韵是指字体的神韵和气势,需要通过笔画的精细和规范来表现出来。楷书虽然是一种规范的书体,但是也需要注重个性和创新。在写楷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元素,让字体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写法和技巧,让自己的楷书更加独特和出色。
王霭霖
楷书如峰,立字之骨。习楷之初,笔画为基。横似勒马之缰,竖若春笋之挺,撇捺如兰叶舒展,点钩像坠石惊鸿。每一笔皆需全神贯注,稍有不慎则形神俱失。练字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耐心与坚持的重要性。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需反复练习才能把握精准。结构的匀称、平衡、呼应,更要用心揣摩。楷书之美,不仅在其形,更在其神。它能磨人心性,让人在喧嚣尘世中寻得宁静。一笔一划间,书写的是文字,修炼的是身心。
徐佰哲
跟随王老师的三周楷书临摹课已结束,收获满满。学习楷书让我感受到了汉字之美。楷书,又称正楷、真书,以其规范、严谨的风格,展现了汉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它的笔画结构所吸引,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认识到了颜,柳,欧,褚等诸家风格特色,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技法可以有所提高。
杨涛
楷书常被视为学习书法的重要基础。从笔法上看,楷书笔画形态丰富,如横、竖、撇、捺等,需精准控制笔锋,通过练习楷书能熟练掌握提按、顿挫等基本笔法,为其他书体奠定用笔基础。楷书的结构严谨规整,其重心平稳、比例协调等原则,有助于学习者构建对汉字结构的认知体系,培养对空间布局的敏锐感知,这种结构意识迁移到行书、草书等创作中,能让作品更具条理与美感。通过王老师的教学,我也对楷书有了很好的认知,对以后学书之路有有所启发。
于若飞
在这一阶段的楷书学习当中,我不仅学到了唐楷的严谨端庄,法度森严,同时也体会到了魏碑的“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一理念。楷书的笔画形态丰富多样,每一笔都有其独特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动作。例如横画,有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讲究。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这些细微动作对笔画质感的影响。起笔的轻重、行笔的速度和稳定性、收笔的利落与否,都直接决定了笔画是否圆润饱满、刚劲有力。像颜真卿的楷书,横画细而竖画粗,这种对比通过独特的笔法得以实现,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岳希良
楷书结构严谨,每一笔每一划都需精准到位,如同人体的筋脉,围绕着中心流动,体现字的气韵和布局能力。
执笔要松,手腕要灵活,手指要灵敏,这样才能感觉到毛笔的每一个面,每一根毫的存在。
用笔要自然稳定,笔画要有节奏和韵律,起笔、中笔和收笔都要恰到好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楷书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意识到了自己还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书法不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心灵的磨砺。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练习,探索书法的更深层次。
张佳君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楷书的“静”与“稳”。它不像草书那般奔放洒脱,而是以一种端庄、沉静的姿态展现其魅力。书写楷书时,需要心境平和,全神贯注,任何一丝浮躁都会在笔画中暴露无遗。这也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每当我拿起毛笔,心便沉浸在这黑白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纷扰。
通过对楷书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写技能,更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这门课程虽已结束,但我与楷书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张可凡
跟着王老师学习的三周楷书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法度的严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体结构精妙绝伦,笔画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点画之间的呼应、疏密、长短、粗细都恰到好处,尽显平衡与和谐之美。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则展现出了雄浑大气的风格,用笔肥厚粗拙,却不失灵动,其横轻竖重、蚕头燕尾的特点,彰显出一种庄重与威严。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笔画瘦硬挺拔,骨力遒劲,在严谨的法度中又透露出一种清刚之气。在临摹过程中,我需全神贯注,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稍有不慎,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培养了我的专注力,也让我对书法艺术的严谨性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
张小妹
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有很强的规范性与秩序感。它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用笔细腻丰富,提顿分明,能展现书写者扎实的功底与严谨态度。其端庄稳重的形态,既具书法艺术的美感,又便于认读,有极高的实用与艺术价值,是书法学习基础与典范,承载深厚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趣,从魏晋至现代,一直深受推崇与传承。
赵福浩
通过王老师引导我们对楷书的学习,感受甚多,起初颜真卿的学习,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每一处细微动作都需反复琢磨。横画如千里阵云,需平稳而有力度;竖画似万岁枯藤,要挺拔且富有韧性。然而,正是这种对笔画的精雕细琢,让我体会到了楷书的严谨与秩序。每一次提笔、顿笔、转笔,都像是在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书写时的心境与态度。随着学习的深入,结构的把握成为新的挑战。楷书讲究重心平稳、比例协调、对称与呼应。一个字就像一座建筑,笔画是基石与梁柱,结构则是整体的框架与布局。为了写好一个字,常常需要分析字帖上的字的结构特点,观察笔画之间的疏密、长短、宽窄关系,然后在纸上反复临习,不断调整。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我的观察力,也培养了我的耐心与专注力。
赵振宇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一种重要的书体,以其端正、严谨的特点受到广泛喜爱。学习楷书不仅能提高书写能力,还能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楷书学习需要从基础入手。掌握基本笔画是关键,每一笔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要认真练习。比如横画要平稳,竖画要挺直,撇和捺要有力度和弧度。这些细节决定了楷书的整体美感。
其次,临摹名家作品是提升的重要途径。选取如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家的经典碑帖进行反复临摹,可以感受他们笔法的精妙与结构的严谨。在临摹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学习每个字的布局和比例,而不仅是机械模仿。
另外,持之以恒是学习楷书的核心。书法是一门讲究“功夫”的艺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每天哪怕练习几分钟,只要坚持下去,就能逐渐掌握楷书的精髓。
最后,楷书的学习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在练习中,可以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感受到书法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不断努力,我体会到,学习楷书不仅是追求美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验。
郑鑫
在王老师的楷书课程的学习历程中,我仿若置身于一座古老而深邃的艺术殿堂,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探索其中奥秘的脚步。
初涉楷书,面对那严谨的笔画规范与结构法度,心中满是敬畏与惶恐。一笔横画,看似简单,却需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稍有差池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练习时,常常为了一个笔画在宣纸前枯坐数小时,反复琢磨发力的轻重、角度的偏转,直至写出满意的形态。
结构的学习更是一场对空间布局与美学平衡的深度领悟。从重心的把握到比例的协调,从对称的规整到呼应的巧妙,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小宇宙。我曾为了处理好一个复杂字的结构关系,拆解、分析无数遍,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如同解谜一般,在困惑与顿悟间徘徊。
楷书学习,不仅锤炼了我的书法技艺,更磨炼了我的心性。它教会我在喧嚣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在一笔一划间倾注耐心与执着。颜体的浑厚古拙,柳体的刚劲有力,欧体的坚韧挺拔,褚体的矫若游龙,不同书家的笔下楷书有了其独有的魅力,而魏碑在我心中则独具魅力,不同于唐楷的规范平直,魏碑斜势险峻,大开大合更让我体会到书法的魅力。本次长达三周的课程王老师带我们领会了楷书的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朱星静
楷书字形线条既有笔画的刚硬,又有曲线的柔和,整体呈现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这种刚柔并济的特点使得楷书的字形既有力度,又不失优雅,注重字形的结构、布局和平衡,每个字的各个部分彼此间应有适当的距离和呼应关系,整体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组合. 王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课堂上耐心回答学生问题,更在于课后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使我对楷书的临习有了新的理解,很庆幸在老师的淳淳教诲以及热心帮助下让我受益良多。
◎
版权声明
本文/图片 均来自 三育苑 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天逸出品立场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