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吴昌硕研究(第二辑)》出版

文化   2025-01-16 17:54   浙江  

本文转自 小曼陀罗寱 公众号

《吴昌硕研究》第二辑:安吉县吴昌硕研究会、鄣吴镇人民政府主办
2024年是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海内外皆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艺坛领袖。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台东区朝仓雕塑馆和兵库县立美术馆在2023年末就联合举办了《吴昌硕的世界:生诞180周年纪念》展览活动。2024年4月,由西泠印社主办的 “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 系列活动在杭州市临平区举办。让我们感受到昌硕先生的人格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深感艺术是无国界的。
吴昌硕先生是从安吉走出去的一位艺术大师,一方面是得益于吴氏家族耕读传家的家庭熏陶,培养了他全面的艺术和学术涵养;另一方面是恰逢晚清民国时期大变革之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为吴昌硕的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极佳的机遇。昌硕先生的成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碰撞的结果,他恰逢社会转型期,在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昌硕先生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结交了很多朋友,不但仕途上得到他们的照顾和提携,而且在艺术上受到他们的砥砺和影响,在生活上得到他们的赞助和帮助。如杨岘、吴云、沈秉成、翁同龢、吴大澂、潘祖荫、端方、任伯年、顾麟士、高邕、施浴升、陈立三、沈曾植、朱彊村、刘承幹、张弁群、章绶衔、诸宗元、王一亭、吴隐、沈石友、闵泳翊、山本竟山等,目前可知的不下百余人。他们中有官吏,也有艺术家、文人和商贾,甚至还有日、韩等外国友人,在其艺术发展、传播和流通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吴昌硕研究》会刊的征稿过程中依然得到了海内外吴昌硕研究专家、学者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赐稿既注重史料的发掘,又不乏新发现、新见解。在此,谨致以深深的谢意。段成贵的《吴昌硕与刘承幹交游考》一文以《嘉业堂藏书日记抄》为线索,将吴昌硕和刘承幹二位同乡忘年交的交谊进行细致的钩沉;夏冬波的《吴昌硕与徐士恺交游考》通过对吴昌硕的作品梳理,将吴昌硕和安徽籍徐士恺的交谊情况得以展现;孙杰的《强势抱篆隶作行草——吴昌硕行草中的篆隶意》对吴昌硕行草书中的篆隶意进行了分析和探源;彭作飚的《吴昌硕篆刻字法探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吴昌硕篆刻的字法举例进行比勘、研究;孙羽浩的《国家图书馆藏吴昌硕题跋洹子孟姜壶对屏考》对馆藏吴昌硕题跋的金石作品《洹子孟姜壶对屏》进行细致的考证;刘小桐的《诗画持一理——吴昌硕以诗入画之特色》是从吴昌硕的诗歌出发,对其诗画的共性进行探究;骆风的《超山今亦有传人——吴茀之对吴昌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以吴茀之为代表对吴派艺术的传承者,进行了研究;姚金芝的《明代石阡知府吴维京考略——兼及〈吴氏宗谱〉的几处讹误》对吴昌硕的祖上吴维京的生平进行钩沉;梅松的《吴氏姻亲施应心小考》对吴氏姻亲施应心进行研究;潘继斌的《严元照佚稿流传考略——从吴昌硕题诗谈起》则是从吴昌硕的诗入手,探讨严元照佚稿的流传情况;张武装的《诸宗元致夏敬观札漫考》对吴昌硕的挚友诸宗元、夏敬观的信札进行深入研究,有不少新发现;章兴荣的《荻港章绶衔事辑——以《穰梨馆过眼录》为中心》从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入手,考证了章绶衔的生平和收藏;游文畅的《地域文化对艺术家的影响——以吴昌硕为例》对昌硕故里鄣吴和吴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探讨其成功的背后原因;陈珵、王照宇的《无锡博物院藏吴昌硕书画述略》简单介绍了无锡博物院的吴昌硕书画的收藏情况;谭然的《新见吴昌硕手校〈缶庐诗〉两种》以家藏吴昌硕手校本《缶庐诗》二种出发,探究了吴昌硕诗稿的刊本问题;另外《新见吴昌硕史料两种》则是首次公开了新见的两种吴昌硕史料;周凤平的《臧寿恭、杨岘和吴昌硕——臧寿恭弟子及再传弟子渊源》对臧寿恭、杨岘和吴昌硕师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徐勇的《金石相契——吴昌硕和他的桐乡朋友》,钩沉了吴昌硕的桐乡籍的几位友朋。这些文章均有新材料或新发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值此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之际,安吉吴昌硕研究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我们对昌硕先生的敬仰之情。除了面向社会征稿,编纂《吴昌硕研究》(第二辑)之外,研究会还拟将启动吴昌硕研究史料的点校工作,如吴维岳《天目山斋岁编》、吴稼竳《元盖副草》和吴应奎《读书楼诗稿》,已纳入计划,并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心香一瓣,敬以为纪念。





版权声明
本文/图片
 均来自 小曼陀罗寱 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天逸出品立场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天逸出品
聚焦高等书法教育,推介年轻艺术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