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内艺美术学院 公众号
美术学院
2022级书法学班
《行书临摹》结课观摩展
前言
行书临摹课程,3学分,48学时,属于书法学专业大三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讲授对行书的发展脉络以及风格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且将其分支与主流进行了发展比较,将其规律能够准确把握。书写训练主要扎根传统,深耕经典,以传统经典墨迹为法帖,以二王”为宗法,延续到明清时期的行书。从手札墨迹到立轴条幅,进行了多方位的训练,在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四个方面让学生接近原帖形神,追求笔墨美在“骨肉筋力”的审美表现,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行书书写运动的动态。在训练过程中难度在于其动态的节奏和层次的把握,需要比较高的熟练程度。学生们在课程过程中也付出了比较大的努力,学生作品的完整度、艺术性都值得肯定,但由于课时所限,作品仍存在诸多不足,诚望方家就教。
指导教师:郝略韬
课堂记录
学生作品
姚颖
在行书临摹的课程中,通过郝老师细致深入的讲解,我收获颇丰。起初,面对这样灵动多变的笔画与自由洒脱的字势,我难以把握其精髓。但随着一笔一划的描摹,我逐渐领悟到行书的魅力。它不像楷书那般规整严谨,而是在流动中彰显着韵律之美。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都蕴含着书家的情感与心境。临摹时,我学会了观察字帖中字的形态变化、笔画的呼应关系,尝试去体会书家书写时的节奏。在不断地练习中,我的手腕也变得更加灵活。课程结束后虽感有所长进,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在日后也会继续学习探索行书的丰富内涵。
武学俭
学习行书心有所感,首先是其笔法灵活,节奏感强,行书因行笔速度加快,有意识地在笔画与笔画的关系上,带出小的牵丝连带,不仅增加了笔意的脉通,而且使笔画与笔画之间更加流畅、收放自如。其次是中锋为主,结体自然,富于变化,加大在字的大小、欹侧、粗细,墨色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是章法多样,生动灵活,气韵流畅,行书在整篇布局上又多呈纵势,体现纵成行,横无列,字字引带,有疏有密,气韵贯通的安排布局,这也给人以流动变化之美。
乔禹通
在行书临摹的课程中,通过郝老师细致深入的讲解,我收获颇丰。起初,面对这样灵动多变的笔画与自由洒脱的字势,我难以把握其精髓。但随着一笔一划的描摹,我逐渐领悟到行书的魅力。它不像楷书那般规整严谨,而是在流动中彰显着韵律之美。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都蕴含着书家的情感与心境。临摹时,我学会了观察字帖中字的形态变化、笔画的呼应关系,尝试去体会书家书写时的节奏。在不断地练习中,我的手腕也变得更加灵活。课程结束后虽感有所长进,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在日后也会继续学习探索行书的丰富内涵。
马艺丹
临摹经典行书作品时,从笔画的起止、粗细变化,到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行与行的错落,我领悟到行书独特的节奏感和流动性。看似自由奔放的行书,实则有严谨的笔法结构和节奏韵律。
临摹过程中,我领悟到读帖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动笔临摹。仔细端详字帖上的每一个字,分析其笔画的疏密、长短、粗细、曲直搭配,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和留白布局,就像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了解其构造原理后才能更好地组装还原。这不仅是对字形的模仿,更是对书家创作思路的探寻,透过笔墨看到其背后的匠心独运。
于涵
行书临摹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在这条道路上,我收获的不仅是书写技巧的提升,更是内心的宁静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杨振旗
四周的行书临摹,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行书,流畅而富有韵律,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底。在临摹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笔法的精妙,学会了如何运笔、转锋,让线条更加自然灵动。同时,我也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境的表达。每次挥毫泼墨,都是一次内心的沉淀与升华。这段时间的练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技艺,也让我学会了静心与坚持,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书法相伴的时光。
秦睿宏
经过行书课程的学习,对于行书的特点以及结体形式章法笔法的练习有了进一步的收获,只是自己水平仍旧不足,仍需要加强练习与深研,感谢郝老师的尽职尽责,路漫漫其修远兮,书法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时间更应该努力钻研,更进一步。
德淼
经过四周对行书的临摹与学习,在郝老师的讲解下我理解到了行书的临摹讲究的是“气”的贯通和“势”的生发。
颜体行书雄奇飞动,意趣横生。宋代米芾评:“秃笔,字字意相连属,飞动诡形异状,得于意外也,世之颜行第一书也”。只要认真研习,才能体会到颜公书的那种磅礴大气和天真烂漫。
曹新坪
寥寥数周的行书课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在郝老师不遗余力的指导下,我们由浅入深,分三种不同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了行书。行书与之前学过的篆隶楷不同,其书写意趣更足,用笔活泼生动,姿态张驰有度,除此还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在书写过程中老师常常和我强调一定要先有大的横纵关系再去添加欹侧,保证字形的结构稳定。除此之外在课上郝老师也常常提起一定要有上下的运动,一个笔画有进有出,更要求我们书写大字时应用胳膊发力。如此种种,我都受益良多。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要下更大的功夫,学书之路漫漫,只有在掌握古法为我所用后,才能进入创作的自由王国。
张嘉峪
学颜书之时,余自《争座位稿》入手,其书如龙盘柱,开张之势,牵动人心。然因自身学习习惯之局限,未先遍览颜氏行书之诸碑帖,遂对取法对象未能有全面且通透之理解。
常闻“墨迹如‘真人’,拓本似‘遗像’”,诚哉斯言。于研习之际,为传统书论中所言“金石气”“篆籀气”所扰惑,竟有所害矣。本应自然书写而呈现之生动笔触与笔势,竟遭减灭,虽欲竭力表现金石味线条中连绵之韵味,奈何断笔之处过少,失却诸多妙处。
幸有郝师导吾于迷津,示以正途。学书之道,贵有恒也。
李天琪
这个学期,跟随郝老师经过四周行书临摹的学习,使我对行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谓受益颇丰,通过这段时间的临帖和练习,我对行书的用笔和章法也有了领悟。对整体笔法、章法、结构有了新的见解,但是我行书书写水平,还仍需不断与理论相结合勤加练习。我会继续跟随郝老师努力揣摩行书的奥妙,在追求艺术的路上坚持不懈的为梦想奋斗下去。
李浩东
临摹行书是与古人对话,需耐心观察、反复练习,从形似到神似,逐渐掌握其精髓,融入自己的书写风格,让行书在笔下自由流淌,展现独特魅力。经过这段时间的临摹,我深切体会到行书的魅力。它既自由灵动又饱含规矩,每一个字都是艺术的结晶。虽然我现在的临摹水平还有限,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在这墨香世界里不断进步,让笔下的行书绽放光彩。
袁熙雷
这学期对于行书的学习中,从用笔到墨色的变化让我对行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意识到要注重所临的字帖的神态,要学习意临,才有助于后面的创作。不仅仅只是临摹的像,更要注意每个字帖中不同的形态和神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字形和墨色的变化,大小的对比,更加注重作品整体的呈现与创作,让作品更具完整性。以及对于行书的创作上,学习古人的方法,再从临摹到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作品的整体性,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不去刻意模仿,眼睛看到的手上也要做到,并且要培养创作意识,关注到作品的整体。
李予彤
行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独特书体,以其流畅自然、变化丰富的特点深深吸引了我。在临帖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行书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更锻炼了自己的手上功夫,使得自己可以用笔端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
郭俊豪
行书作为五体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行书创作在五体创作中可以说也是最难的。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把握住书家风格,字体,行气,章法等等要素,也要同时关注字形与墨色变化。行书创作不仅仅是单一书体创作更是所学知识的总体体现,课程虽然结束,但我们并不会把创作就这么放下。那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加注重行书的学习。
李娅溪
通过一学期的行书临帖和练习,使我对行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用笔和章法也有了更深层的领悟。在临帖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临习原帖字样大小的重要性,力求做到酷似逼肖,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更锻炼了自己的手上功夫,使得自己可以用笔端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这样才能达到用书法抒发自己情怀的目的。如果在临帖过程中过分的失真,就不能体会到原帖的布局和用笔的妙处,就学不到原帖的精髓所在,所以一定要临习原帖大小。
虽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但是我行书书写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用坚持不懈弥补自己的不足。
崔一鸣
在本科专业课中,行书临摹是一门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行书临摹的魅力和价值。
在临摹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行书的基本笔画和结体规律。通过仔细观察字帖,我发现行书的笔画流畅而富有变化,结体则灵活多变,既有规律可循,又不拘一格。这些特点使得行书在书写时既具有实用性,又充满了艺术性。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临摹对于提高书法水平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临摹,我不仅逐渐熟悉了行书的书写技巧,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在临摹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字帖中的细节,努力模仿字帖中的笔画和结体,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此外,我还发现行书临摹对于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临摹过程中,需要耐心地观察字帖,专注地书写每一个笔画和结体,这有助于培养我的耐心和专注力,使我更加细心和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
总之,行书临摹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还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严术配
在书法的学习中,临摹是创作的基础。我们只有在临摹中努力揣摸书法作品中的整体风貌,章法特点,字形的结构特征,不同的用笔特点,还有同一作品内蕴含着的微妙变化。只有通过临摹中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使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胸有成竹,我们的创作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在行书临摹的课程中,我们认识到行书可以分为四大体系:即二王体系,颜真卿体系,碑体行书以及明清大字条幅行书。这四个体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在了解学习这四个体系的行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内心的审美喜好,从而有助于寻找我们在之后的学习中的研究方向。
党菲
初涉行书临摹时,我面对那些或飘逸灵动、或雄浑大气的传世佳作,只觉笔画纵横交错,难以捉摸其神韵。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从基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处去感悟力度与节奏的变化。通过这门课程,我的耐心与专注力得到极大锤炼。临摹一幅作品,需全神贯注于每一处细节,从笔画的粗细变化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任何的分心都会破坏整体的和谐美感。非常感谢郝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的行书临摹下笔有神。
于蕊
行书临摹的学习让我本学期收货颇丰,行书是相对篆隶楷较难的,有更多的要求章法布局。就分行布白来说,行书极讲究脉络、气息,所以除要求单字精严之外,又要求分布讲究。孙过庭说:“一点者一字之规,一字者通篇之准。”一幅行书好似一幅图画,其布白的自由大小、偃仰向背,前后呼应,左右顾盼,要在参差错落中求一致,在矛盾中求统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更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学无止境。
臧天阳
赵孟頫云:“笔法千古不易”。小行书的笔法源自小楷,基本笔画组成是横竖撇捺点。楷如立,行如走。由于小行书书写过程中很多笔画是连续书写,熟练掌握这些笔法动作,手腕灵活。才能在后续的临帖书写中挥酒自如,气韵流畅,提升整幅作品的神采。临摹行书读帖首先要看的,是每个字里包含的这些笔法种类,解读出是哪一类点画,进而在书写中做出对应的动作。而临帖的核心内涵,正是学习古人书家的书写动作。还要观察点画的入笔角。书法作品的审美以整体为上,特别对行书而言,章法对于整幅作品非常重要。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将以上心得体会运用的得心应手。
居然
从行书临摹课程结业,收获满满。以笔为舟,于墨香间领略行书魅力,愿今后继续在书法之路上探索前行。
李文娟
在这段行书临摹课程的学习时光里,我仿若踏入墨香古韵的新世界。从笔画的细腻雕琢起步,领悟笔锋的藏露、轻重缓急,像逆锋起笔的沉稳、中锋行笔的笃定。结构上,探究字的大小、疏密与呼应,让每个字都有了灵动姿态。
临摹中,我与古人对话,感知王羲之的飘逸、颜真卿的雄浑。反复书写,磨去浮躁,耐心沉淀。虽笔法尚显稚嫩,但也逐渐能在笔下流出几分神韵。这不仅是练字,更是一场心灵修行,日后我会勤加练习,让行书之美在我手中延续。
白欣悦
在行书临摹课上,我沉浸于笔墨之间,感受着行书的独特魅力。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字间的呼应连贯,每一次下笔都是与古人的对话。通过临摹,我领悟到行书的灵动与洒脱,也看到自己在笔法、结构上的不足。这不仅是技艺的练习,更是耐心与心境的磨砺,让我愈发热爱这充满韵味的书法艺术,期待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进步,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行书风采。
袁子涵
经过四周短暂的行书临摹学习,我更深刻体会到了行书独有的韵律美。在临摹过程中,对行书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行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书家的个性和情感。在临摹过程中,使我深刻感受到了行书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感与节奏感。
◎
版权声明
本文/图片 均来自 内艺美术学院 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天逸出品立场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