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EBT(循证教学)年度复训,经过一年教学实践,对于EBT应用有许多感触,也有诸多困扰,带着具体的经验与问题回到课堂,期待与老师、同学们的交流学习。
复训课堂相比模拟机教学或者航班运行,少了模拟机训练进度压力,记录观察角色扮演的工作负荷,讲评评分填单的繁杂,也没了安全压力,加上连续两年复训都是W老师,课堂上畅所欲言。
我在课堂上抛出自己的案例与问题,针对中断起飞的讲评,用九项核心胜任力模型归因不准确;一次性科目,程序执行的分如何评估;故障衍生风险的事实呈现困难。
在老师的引导,与同学们讨论中,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得到答案那一刻,“啊,这样就搞定了?!”,惊喜之余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己讲评时没有清晰快捷的抵达目标?嗯,如果能够再多一些时间,有人商讨一番,再深入思考一下,应该也能想得出。反之,那如果自己能够目标清晰,提问精准,讲评效率会提高,对吧?
课堂讨论案例,我不仅仅收获答案,更获取丰富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自不同机型,不同经历的同学们,都有一定的EBT教学经验,面对同一场景案例解析,关注点、引导路径、问题不尽相同,思想碰撞中不时迸发出火花,“嗯,这样也是一个思路”、“咦,这个切入视角很独特”。
课堂上观看案例视频,进行讲评练习,今年复训明显感觉自己脸皮厚了。讲评提问,觉察到自己的提问拧巴,有点儿慌不择路时,主动停下来坦言,“好像这样提问不对了,问不下去了”。转头求助老师和同学们,稍加讨论,即刻捋顺提问路径与话术,有时甚至来自被讲评同学的助攻。真诚求助,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与正反馈,课堂氛围超级赞。
回到课堂,可以沉下心研读EBT学习资料,会发现去年复训学习的UAS模型,当时笔记详细,触动颇深,认为在EBT教学中有很多应用场景,而实际上,走出课堂就还给老师了。回想近期模拟机教学中,许多困扰都可以用UAS模型去解决的。教学实践中的框架、话术、模型,温故而知新,遗忘尘封后再次认识,咱得把工具箱整理整理,用起来。
回到课堂,结合案例琢磨九项核心胜任力的行为指标。在讨论中,一方面发现自己之前理解不全面,加深理解;一方面形成一些快捷归因方式,提升效率。
结合案例讲评练习,老师引领下讲评框架概念清晰起来,确认讲评目标,结合学员表现寻找切入点,梳理提问路径,过程中不断做出应对调整。抓住课堂练习机会,当自己主导讲评提问,真切体会到盯紧目标不跑偏,精准提问,开放性问题的具体话术,提问时机与节奏的难度。课堂练习结束,最大感受是,精准提问是一项技能,需要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代表着充分准备。这让我想起丘吉尔当年回答记者问题「你演讲需要准备多久?」,“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时间限制与目标达成,需要的不仅仅是现场掌控能力,更需要台下详尽准备与刻意练习。
此次通过课堂上讲评练习,我对于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应用理解加深了。引导式讲评,鼓励用开放式问题提问,但封闭式问题不是不能用,需要看具体场景与条件。比如,你感到时间紧迫,真有那么紧迫吗?你能确认你收集到的信息足以判明故障做出决策吗?这些封闭式问题在对方有判断的时候,给予质疑,会有引导对方逆向思考, 有启发效用。
回到课堂,还获取一些新方法与前沿信息,有触动有启发。
Root Cause模型,让我对情景意识的归因路径有了新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知识点,知道程序,当时工作负荷也并不高,但就是没有想到,导致发生「错漏忘」,没有有效管理风险,降低了飞行安全裕度。这种没想到的情况,属于在情景意识「感知-理解-预测」的某个环节有缺失。情景意识下降的解决办法——“Speak Out!”,“说出来”。归因参考四象限,客观(鱼)、主观(渔)、事、人。
今年复训课堂上发现一位“宝藏同学”H,H拥有丰富的教学检查经验,在课堂讨论中,时常做出精准点评。我羡慕佩服H眼光独到,提问精准同时,也会思考为什么他能洞察学员行为指标的细节做出精准提问呢?H的问题如同精准制导直达目标,我的提问时常会兜圈子绕弯子,搞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两天复训下来,H有两点值得我学习,一是,有基准线概念,技术等级的水平均线做参考;二是,精准提问能力,是一场一场教学训练累积出来的。想成为上工治未病的高手,路得一步步踏实迈进,提问得一个个问题耐心打磨,教学经验得一场场的总结积累。
EBT循证教学,与之前的科目教学形式不同,是一个“新工具”,初上手需要适应是必然的。在我当下的理解,EBT循证教学,对人为因素的安全风险拆解更细,路径清晰,尽可能量化指标,相当于德国菜谱,食材350克,盐3g,大火40″……可以保证菜品的下限。传统科目教学,类似中国菜谱,葱姜蒜少许,翻炒爆香,入食材一盘,盐少许,生抽半勺大火翻炒至断生……对于“时机”的理解决定着菜品上限。
于我一个教学新手而言,教学用EBT更容易上手,待有足够积累,对科目场景、程序动作、教学目标的理解加深,对学员的行为指标,决策思路有更多样本,对“时机”的理解应用融会贯通,从而能更贴合训练目标去提升训练质量。这在过去一年EBT教学中有所体会。
EBT场景训练,第一个月去复训的学员,和后续复训的学员,对于场景训练难度会因为训练内容的公开而降低难度吗?
最初我认为会降低难度的。但通过一年的教学训练,我不认为学员了解科目内容会降低训练难度。反而因为教员对场景科目的熟悉理解加深,导致训练实施、观察、记录的精力更充沛,时机把握更巧妙,对学员的反应有更准确的预期,控场能力与匹配难度的机动性增加。所以,当后续训练学员了解到科目内容信息,真的能够降低实施教学多次的教员所布置的场景训练难度吗?不可能的。类比拍电影,随着导演对于剧本在反复拍摄中理解加深,经验积累,可以针对演员实际能力,订制出更精准的表演要求。EBT训练目标不是挑战难度,而是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教学相长。
今年的EBT复训结束,带着满满收获走出课堂,步入工作。学以致用的同时,做好接受初始笨拙的准备。知道到做到之间,有一条漫长路要走,保持耐心刻意练习。最后,感谢W老师的答疑解惑,感谢同学们的交流学习,期待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