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再继续增长,很担心的一件事情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快速进步,自己被甩下时代的列车。前车之鉴就在不久之前。
当年,智能手机替代按键手机,是一次巨大的科技进步、商业进步、时代进步。但巨大的进步给当时的中老年人,其实就是我们的父辈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很多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以至于出门寸步难行。
那今天的科技进步速度更快,这个转型的过程会不会更加痛苦?
之前我也是有这种焦虑的,但最近反复应用了deepseek、豆包、kimi这些国内优秀的ai工具之后,我开始乐观了一些。我甚至觉得随着ai工具越是成熟,科技对中老年人可能会更友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信息检索。以前搞清楚一个问题需要搜索大量的信息,还需要结构化整理,耗时耗神。对于不熟悉搜索引擎,尤其是不熟悉某书、某音、某站、某博、某视频号等各大社区平台特性的中老年人来讲,更是难上加难。但现在,搜集整理信息已经是一款ai工具的基本功。
再比如,中老年人打字慢、不熟悉输入法,现在有语音识别;记不住账号密码,现在有人脸识别;听不懂外语,ai几乎可以同声传译……作为最前沿的ai技术,反而使互联网的应用门槛大幅降低。或者更具体的说,ai大幅降低了很多新应用的学习成本。
也许,终于,科技进步开始偏爱中老人了。乘上科技的列车,去乘风破浪。
相比之下,ai的发展可能对年轻人的挑战更大。年轻人的优势是精神好、体力好,能拼能熬。但有了ai之后,一方面让熬失去了意义,因为大半天的活儿,ai可能几分钟就干完了;另一方面大家获取信息的同质化程度可能会提高,一个问题提出来后,ai几乎可以穷尽该领域的相关信息。
那这个时候真正的考验就来了,当大家的工具、信息都差不多的时候,可能要比拼的就是创造力了。比如大家常说,用好ai工具的一个关键是提出好问题。那会提问也是创造力的表现。但拥有创造力这件事儿本身才是最大的挑战。
今天人们总问,在ai大发展之后,哪些职业会被取代,哪些职业不会被取代。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问错了,我们可能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哪些人会被取代,哪些人不会被取代。至少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不会被取代。
---
大年初五,财花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