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日本人,和符号背后的普通人

文摘   2024-09-19 16:22   北京  

被44岁中国男子袭击的中日混血儿,那名年仅十岁的小男孩,去世了。

看了一些言论,我的心情特别复杂。作为一个大连人,“日本”不是虚幻的两个字,而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方面,家家户户都有些亲戚朋友在日本留学,或者在日企工作;另外一方面,沉重的近代史又是我们从小熟知的议题。如何区分历史与现在,是我从儿时就开始面对的问题。

---

这也是许多人的难题。改革开放的操盘者,原副总理谷牧,都曾因为引进日资而被母亲大骂汉奸。而抗日战争中,谷牧本人也曾在沂蒙山区与日本人殊死搏斗,右胸还留下了日本人的弹孔。

改革开放操盘手谷牧,为何被老母亲责骂"汉奸"?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也从中受益。谷牧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其中,来自日本的力量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纪录片提供了一些角度。

NHK纪录片《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

---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是外交层面,我们普通人不必如此。

我想起【大树君】的一个社会实验。一个日本女孩在南京街头问路,许多南京本地人都帮助了她。

当她说“我以为南京人不会帮助我”时,许多人说:“这是上一代的事,跟你没有关系”。

一位老者的话更让我动容:

---

那么,在中国的日本人是怎么想的呢?《我住在这里的理由》里的日本单亲妈妈是个很好的例子。

跟随丈夫来到大连,她深深爱上了中国。后来即使离婚,即使收入不高,即使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她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我住》还拍摄了许多在中国生活的日本普通人: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留下。有时候,评论区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原来日本人里也有好人啊。”
但也蛮感动的。原来许多人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当沟通的渠道被打开,人们也会释放更多善意。
---
那么,话再说回来,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
或许,历史中的人的举动更有说服力。
我想起了聂荣臻元帅和美穗子姐妹。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战士发现姐妹俩趴在死去的母亲身上哭泣。聂元帅的话振聋发聩:
“孩子是无辜的。
应该让所有人明白,敌人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和儿童,但我们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将姐妹俩接到指挥所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聂元帅考虑到前线危险,决定将姐妹俩送回日本军营。他修书一封斥责日寇罪行,并要求保护和哺养两个孩子:
“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
接着,他介绍了美穗子姐妹的情况,希望她们能回到亲人身边。最后,他写道: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40年后,美穗子和聂元帅在人民大会堂重逢。聂元帅说:“我们两国人们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我想起小时候的一次春游。
在旅顺,我们先参观了万忠墓,旅顺大屠杀殉难者的纪念馆。中间经过水师营,老师为我们讲中日甲午海战的故事。后来去旅顺博物馆参观。最后一站,是世界和平公园。

公园在海边,公园里的碑林上刻着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100多位国家元首的诗歌。诗歌的主题是:赞颂和平。

看着这些诗歌,我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海滩上野餐。海浪声中,我似乎为我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应该记住的,都应该是和平的美好,及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伤害。
而无论历史多么沉重,都不应该将武器挥向毫无抵抗能力的普通人。更何况是一名只有十岁的小男孩。

--END--

资料来源:
民网:悲欢离合辛酸事,化作中日友谊篇——聂荣臻元帅和他的日本“女儿”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1009/c441230-32248367.html

我是艾大荀,一名前全职公益人,豆瓣公益科普博主。

多年公益从业经历,曾就职于社工机构、基金会、互联网企业等,在多家媒体、平台上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在这个公众号,我会分享许多我对公益行业的观察,分析,见解。也会分享许多我对社会事件的看法。

感谢关注,感谢信任。希望我们一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艾大荀
一个前全职公益人的自留地。经常骂人,经常感慨。建立一点属于公益人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