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延续泥塑“生命”之道

2024-09-25 12:40   江苏  



探延续泥塑“生命”之道

一、缘起
  

陶泥是不定型的“粘士精灵”,它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孩子们喜欢通过揉、搓、捏、插撕、拧、接、压等行为改变它的形态,感受着陶泥变换“造型”的乐趣,并乐在其中。小小的陶泥蕴涵着孩子们无限的创意,他们大胆构思,在搓条、团圆、压扁、粘合、塑形中,一件件有特色的陶泥作品展现出它们独有的面貌,孩子们体验到了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们班的作品展示台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泥作品,孩子们对此充满了兴趣,常常围着作品展示台观赏好久,久久不肯离去。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接二连三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做陶泥时两块陶泥怎么总是粘不起来?”“时间长了陶泥就会碎裂,我们应该怎么摆放它?”“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陶泥作品保存的更久?”......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孩子们大胆猜测、交流讨论、动手动脑,探索出解决的办法。

这一天,伴随着一声“哎呀,我的陶泥怎么都裂开了!”我们班关于陶泥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瞬思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了:“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对于“陶泥为什么会开裂”,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主动学习的最好动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于幼儿来说都是奇妙的,其中的奥秘可以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在自然中寻找。通过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探索“陶泥开裂”的秘密,让幼儿收获成功的喜悦。

环境支持

《纲要》指出:教师要利用幼儿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究对象,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陶泥的开裂是幼儿感兴趣的,于是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鲜活的资源,并且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更深入的探索陶泥开裂的秘密。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探究探索陶泥开裂的秘密。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发现和获得崭新而又美妙的体验。我们应紧紧跟随孩子的步伐,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孩子们在探素中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探索的结果也是我们未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时刻关注幼儿,不断提供补充材料。跟着孩子走,从孩子的眼睛里去探索末知的奥秘。


二、探索之路

探索一:找——泥塑开裂之因

随着时间的流逝,班级展示台上越来越多的陶泥作品开始开裂,小朋友们纷纷讨论起来。



然然

我的作品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有的地方就开始有裂痕了。


蕊蕊


我的陶泥作品干了之后就裂开了。



沐沐

我和蕊蕊一起做的,我的没有裂开。



五一

为什么有的陶泥干了之后会裂开,有的就不会,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小朋友们的交流讨论,我们一起转移到作品展示台,观察了然然、蕊蕊和沐沐的陶泥作品,我们发现然然的作品摆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蕊蕊的作品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凉处,而沐沐的作品摆放位置阳光照射不到。

沐沐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太阳太晒了,所以把陶泥晒裂了。

好像是的,我裂开的地方就是太阳晒的地方,我的作品没被太阳晒到的地方就没有裂。

蕊蕊

查阅资料后,我们了解到陶泥在太阳的暴晒下,表面水分蒸发、温度升高,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一致就会导致陶泥开裂。那我们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嫚嫚

我们可以把作品展示台摆放到阴凉处,不让它晒到太阳。

可以把它放到袋子里。

优优
小鱼

放袋子里会把陶泥弄坏,我们可以收集箱子,放在箱子里,这样就不会风吹日晒让陶泥开裂了。

通过幼儿的交流讨论,我们决定更换展示台的位置,并增添一些透明箱子摆放陶泥作品,减少太阳的直射。


探索二:探——泥塑保存之法。

解决了太阳暴晒的问题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幼儿发现在游戏中制作陶泥作品也会遇到陶泥开裂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1
增添工具,锁水保湿。

肉肉

我在玩陶泥的时候,有时候陶泥也会裂开。

我把先做好的陶泥放在旁边一会,等会粘新的陶泥时前面做的陶泥就会裂开,这是为什么?


优优

小鱼

我觉得应该是玩陶泥时间太长了,陶泥干了,所以才会裂开。

经过询问我们发现,在制作陶泥作品的过程中,肉肉喜欢一直反复揉捏一块陶泥很长时间,而优优在制作作品时,前后陶泥中间间隔时间过长。因此,如果长时间的揉捏陶泥或者静置陶泥,陶泥外层的水分就会消失,当再次粘接新的陶泥时,先后陶泥干湿不匀也会导致陶泥开裂。


乔乔

我们可以做快一点,就不会干了。

可以拿小水壶对着陶泥喷,让陶泥变湿。


悦悦

优优

我们可以拿水冲一下陶泥,让陶泥变湿。

我看我妈妈会用袋子包住水果,她说可以把水保留住,我们也可以用袋子套住陶泥。


肉肉


于是,我们增添了喷壶、保鲜膜或者塑料袋等材料,在幼儿长时间制作陶泥时可以用喷壶对着陶泥喷水,再用塑料袋或保鲜膜覆盖锁水保湿。



2
制作泥浆

在制作陶泥作品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一些现象,有时候陶泥之间总是粘不起来,喷水也没用,想尝试用双面胶粘起来,可是只会粘下一堆陶泥碎片,这可怎么办呢?

五一:我发现我的陶泥作品总是连接的地方会裂开。

格格:我做水壶的时候想连接把手,但是总是粘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啊?

小鱼儿:我看电视里有人会用泥浆将陶泥粘在一起,我们可以制作泥浆把你的小花修好。

悦悦:泥浆是什么?

小鱼儿:我妈妈说泥浆就是在做陶泥作品时,让陶泥和陶泥之间粘的更紧密,这样陶泥作品就不会裂开了。

悦悦:可是我不会做泥浆,它要怎么制作呢?

小鱼儿:我也不会,我们可以看一看制作泥浆的视频,跟着一起学习。

追随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我们一起观看了制作泥浆的视频,了解到泥浆原来是陶艺作品制作中的胶水,它可以使得物体之间进行紧密粘连,让作品的交接处更加牢固。在得到经验的提升后,孩子们开始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泥浆,她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小鱼儿:我去拿一些不要的废泥,把它们打碎,然后磨成粉末。

希希:我来找一个瓶子,用来装粉末。对了,还需要一根棍子搅拌用。

悦悦:我去用杯子接点水,等会倒进粉末中搅拌。

小鱼儿:我粉磨好了,悦悦你来加水,我来搅拌。

悦悦:好的,我们要慢慢加水。

随着棍子一圈又一圈地搅拌,只见泥粉慢慢从酸奶状变成了糊糊状态,在她们三个人的同心协力中,泥浆制作成功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小朋友们灵活地运用泥浆粘接东西,制作出许许多多的陶泥作品。

探索三:拓——泥塑新生之道

在经过一系列地探讨、实践后,小朋友们成功地延长了泥塑的“生命”,可是这远远不够。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朋友们发现保存的作品依旧会出现细微的裂痕,那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陶泥更长久、完整的保存,这不由引起了幼儿的沉思。

乔乔:我想拿起我的作品欣赏,可是一拿起来就会坏。

格格:我们班级就有陶泥制作的东西,为什么它使用的时候就不会坏?

小鱼儿:我和妈妈一起去玩陶泥的时候,我看见老板会把陶泥放进一个大柜子里用火烧,这样烧出来的陶泥就可以用了。

五一:我们也可以用火烧陶泥。

什么用的?

宸宸:不行,这样太危险了,而且班级没有可以烧火的地方。

熳熳:我们班有烤箱,我们可以用烤箱烤。

这一想法提出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赞同,可是问题来了,用烤箱怎么烤呢?烤的时候要转多少度?烤多长时间?要想成功的用烤箱烤出陶泥作品,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逐一解决。


第一次尝试

实践出真理。我们决定先烤一次,慢慢探索出烘烤陶泥的方法。最开始我们先设置了最高温度230°,时间设置成30分钟,随着时间转扭的转到,只听“叮”的一声,烘烤时间结束,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烤箱门,映入眼帘的却是黑漆漆、碎裂的陶泥。


小鱼儿:陶泥都黑了,肯定是温度太高把它烤焦了。

格格: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第二次尝试

再次交流、讨论,我们决定把温度转到120°,时间调整为10分钟,经过漫长的等待,伴随着“叮”的一声,小朋友们立刻打开烤箱门,可是一看陶泥发现这次虽然没有黑,可是却碎裂了。


优优:为什么陶泥又碎裂了啊?

悦悦:用烤箱烤陶泥到底怎么烤啊?



小鱼儿:我们可以找视频学习,看人家是怎么烤的。

追随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我们一起观看了烤箱烘烤陶泥的的视频,进一步了解烘烤方法后,小朋友们决定再次尝试烘烤陶泥。



第三次尝试

这次小朋友选择了一个比较小的作品,这个作品经过3天的摆放已经晾干,将作品放入烤箱后,幼儿将烤箱温度转到130°,时间先转为5分钟,时间到了后五一急急忙忙的就想打开烤箱门看一看,小鱼儿急忙挡住他说道:“不能立刻开门,不然陶泥会炸开的。”等待了一会,小鱼儿打开烤箱门,发现陶泥还是硬硬的,没有弹性。于是,她们决定再烤5分钟,就这样反复烘烤了四次后,小朋友打开烤箱门发现陶泥依旧没有烤成功。

虽然依旧没有成功,但是小朋友们永不言弃,决定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实践,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结论,掌握烤箱烘烤陶泥的方法,延续泥塑的“生命”,让我们继续期待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吧!



三、感受表征,倾听儿童


张乔(5岁7月)


杜悦宁(5岁5月)



四、分析与反思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基本理念,支持、引导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探究、解决问题,支持幼儿的试错、重复行为。而在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中,幼儿的经验得到了提升,自信心逐渐增强,同时也满足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幼儿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适宜的环境,支持幼儿的发展。

(一)营造温馨氛围,增强幼儿自信心。

在活动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允许幼儿试错,而在一次次的鼓励与支持中,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敢于表达并乐于表现。在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幼儿大胆探索,通过一次次的实际操作实施自己关于延续泥塑“生命”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幼儿,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扮演着观察者观察幼儿的发展,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这些都在隐形的给予幼儿勇气,让幼儿能够冲破层层障碍,自信的面对每一次困难。

(二)支持幼儿决策,提高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师幼互动中提到: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在活动中,我们要支持儿童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尊重儿童的想法,支持幼儿主动参与决策。本案例中坚持以儿童为主体,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支持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探索,尊重幼儿的决策。当幼儿发现问题时,鼓励幼儿基于自己的兴趣及需求,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主动的、自主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管住自己,尽量不去打扰幼儿的探究,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独立地去应对问题,巧妙利用角色,和孩子们一起尝试对物品进行探究,主动地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提供适宜材料,激发幼儿探究欲。

《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儿童天生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如果得到支持和鼓励,他们就会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环境现象,使用一切可用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幼儿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并且持续关注时,我们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给予幼儿支持与鼓励,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寻求答案。本案例中问题的萌发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推动了幼儿的探索行为,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有层次性的材料和工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材料、时间、空间进行探索,鼓励幼儿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创设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用心倾听幼儿,追随幼儿的兴趣及需要不断对环境和材料进行调整,支持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和探索者,他们发现惊喜,感恩自然,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契机,让我们期待孩子们的新发现、新问题吧!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天惠路幼儿园



























撰稿|陈婷婷

校对|戴思琦

审核|陈 娟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天惠路幼儿园
幼儿园精彩活动、育儿知识、保育保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