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迎来了迅猛增长。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显著增加了对于电池关键材料的需求,尤其是贵金属的高效萃取与回收利用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金属萃取剂解决方案的细分市场龙头,康普化学(834033)正逐步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犀牛之星APP显示,康普化学是全球特种化学品定制服务商,主要从事金属萃取剂及其他特种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在铜萃取剂领域,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经过多年的工艺改进和产品创新,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过多年研发,目前公司已储备了铜金属、新能源电池金属的萃取技术、矿物浮选技术、电解电镀酸雾处理技术等。公司各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矿山湿法冶金(化学冶金)、新能源电池金属再生回收、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污水中的重金属处理以及矿物浮选等多个绿色环保领域。
资料来源:西南证券
一、公司概况
1.业绩稳步增长,规模逐步提升
业绩方面,2019-2023年,公司营收从1.33亿元增长至4.42亿元,CAGR达35.02%;2024年H1,公司实现营收1.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08%。
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1535.8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4979.67万元,CAGR达76.72%;2024年H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982.6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86%。
尽管第一季度面临重要客户铜萃取剂冲槽需求下降方面的影响,导致上半年整体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值得欣慰的是,第二季度业绩已经回暖并实现同比正增长。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2.12%。
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0-2024年H1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0.18%、34.93%、38.57%、43.85%、44.48%,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公司议价能力强,公司能够根据上游原材料价格适时调整产品价格,将成本压力有效转移,从而保持较高的毛利率。
2.市占率高,新建项目产能即将释放
公司在金属萃取剂领域,尤其在铜萃取剂的生产上,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5%,能够为多家从事湿法冶金的大型国际矿业企业提供稳定供应金属萃取剂。目前公司产品远销智利、刚果(金)、赞比亚、缅甸、墨西哥以及东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终端客户涵盖了世界前五大铜矿企业BHP(必和必拓)、CODELCO(智利国家铜业)、Glencore(嘉能可)、Freeport-McMoRan(自由港)、SCCO(南方铜业)以及其他境内外知名矿业集团。
公司目前已达满产状态,现有产能难以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公司已在现有厂区预留用地进行项目建设,项目达产后,公司金属萃取剂年产能将增至8500吨,同时新增300吨酸雾抑制剂、7200吨矿物浮选剂以及4000吨改质剂等其他特种表面活性剂年产能,特种表面活性剂合计年产能将达到2万吨。公司已于2024年4月完成装置安装,根据公司8月30日发布的公告,该项目已经进入单产线试生产阶段,从试生产、正式投产到全面达产并产生经济效益尚需一定时间,可能会涉及产线调试、工艺磨合等过程,试生产结束后,公司新增产能将可以释放。
3.核心团队具备化工专业背景
目前公司的核心高级管理团队包括邹潜、张冬梅、徐志刚、刘龙成等,公司高管的个人履历优秀,经验丰富,基本都拥有硕士及民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
邹潜,创始人兼董事长,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兼任重庆科技创新协会会长、重庆长寿区人大社会职务。曾担任中南大学特聘导师(客座教授),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具有较强的化学专业背景,拥有30多年医药化工行业经验。曾荣获重庆市科技能手、重庆市创新创业人才、重庆市科技先进个人、重庆十佳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张冬梅,毕业于四川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库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方向专家。曾组织多场大型行业国际会议,获利业界高度好评,申请发明专利2件。现任康普化学董事会成员、总经理。从业21年,拥有丰富的行业和管理经验。
徐志刚,常务副总经理,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硕士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南大学湿法冶金专业在读博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委员。湿法冶金行业专家,长期从事金属溶剂萃取、矿物浮选、酸雾抑制等矿山化学品相关技术以及特种功能材料复配技术的研发攻关工作,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采购、储存、安全环保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加入康普化学期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或者省部级科研项目六项,在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论文上发现专业技术文章16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利授权专利17件。
公司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拥有一支汇聚国内外资深专业人才的研发队伍,建立了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并与多所顶尖技术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萃取技术、矿物浮选技术、电解电镀酸雾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公司技术和生产人员占比较大,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员工总计373人,其中生产人员217人,占比58.18%,技术人员78人,占比20.91%。本科学历76人、硕士学历26人、博士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8.95%
资料来源:2024年半年报
二、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大发展空间
金属萃取剂是特种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我国特种表面活性剂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发展,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积累、产品种类以及市场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记载,我国在绿色表面活性剂和特种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少,目前的品种总数尚不足发达国家的30%。特别是在一些细分领域、小品种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方面,种类的不齐全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在用途分布上,发达国家中接近70%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尤其是那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精尖工业生产过程中。相比之下,我国用于工业生产的特种表面活性剂比例不足50%,并且主要还是集中在民用领域,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需求。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数据,2023年全球表面活性剂市场容量达2444.59亿元,同年中国表面活性剂市场容量达326.11亿元。预计至2029年,全球表面活性剂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062.66亿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表面活性剂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但人均年消费量仅为3kg左右,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左右。鉴于此,中国特种表面活性剂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湿法萃取技术促进金属萃取剂需求加速释放
在当今全球工业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对传统火法冶金技术构成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湿法萃取技术凭借其卓越的能效表现、极低的污染排放以及操作上的便捷性,在冶金行业中异军突起。
湿法萃取,作为湿法冶金工艺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通过精妙的化学溶剂作用,对矿石中的目标有用成分实施高度选择性的溶解与分离,进而实现了金属提取的卓越效率与纯度。这一过程相较于传统火法冶金,摒弃了高温灼烧的能耗密集型方式,其能耗成本仅为火法的约42.86%,这一显著降低的生产成本,无疑为冶炼企业带来了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湿法萃取技术对含矿量较低贫矿及尾矿能够高效利用。这些在传统冶炼工艺中往往被视为难以处理的资源,在湿法萃取的精细操作下,得以被有效冶炼提纯,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湿法萃取以其低污染、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的特性,响应了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成为了冶炼企业转型升级、满足环保要求的理想选择。
随着湿法萃取技术在铜、镍、钴、锌、锂、铂等多种金属冶炼中的广泛应用,金属萃取剂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全球产量最大的五种金属中,铜金属凭借其用途广泛、用量大等优势,成为金属萃取剂的主要应用领域;钴、镍、锂、锰、钒为新能源电池的主要金属成分,被称为新能源电池金属,相应的萃取剂被称为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
四、铜萃取剂
1.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带动精铜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及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的显著提升,精铜需求量迎来显著增长,现出强劲的市场动力。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步伐加快,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需求的回暖直接带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激增,这些产品内部复杂的电路系统和电子元器件对精铜材料的需求显著增加,成为精铜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也是推动消费电子行业精铜需求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消费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能日益丰富,对材料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精铜以其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成为制造高性能电子元器件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因此,技术进步的持续推动,进一步加大了对精铜材料的需求。
同时,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深入人心,也促进了精铜需求的增长。作为可回收再利用的金属材料,精铜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较高的环保性能。随着各国对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增强,精铜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
2.铜矿开采量复苏带来铜萃取剂需求增长
2023年至今,全球铜矿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与挑战。在产量方面,多家大型铜矿生产商调整了其产量预期。2023年12月,英美资源集团宣布将其2024年的铜产量指导从原先的91-100万吨下调至73-79万吨;今年3月13日中国重点冶炼厂在北京召开会议,会议上同意削减一些亏损产能开工率。与此同时,铜矿生产国的矿场运营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2023年11月,巴拿马铜矿因铜矿运营合同违宪而停产;巴西Sossego铜矿的经营许可证被暂时吊销;刚果金某铜矿于2024年4月17日停止所有矿物的生产和开采;赞比亚干旱导致轮流停电,铜产量将受影响;智利老矿山受品位下降、生产事故、检修影响,出现减产……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铜矿供应的紧张局势。
资料来源:银河期货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762.61万吨,消费量为2769.19万吨,供应短缺6.58万吨。而Cochilco称,全球矿山铜短缺的局面将延续到2025年。目前,沪铜市场价格依然稳固在70000元/吨,相较于2023年铜矿产量限制前的均价60000元/吨,仍处于高位。处于高位的铜价提振了铜矿开采企业的积极性,因此,铜的开采量预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而铜矿开采量的稳步回升,直接带动了下游冶炼厂产能的逐步恢复,促使整个铜产业链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此过程中,铜萃取剂作为冶炼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辅助材料,其需求量亦随之迎来了显著增长的契机。随着冶炼活动的频繁进行及产量的持续提升,铜萃取剂市场需求预计将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康普化学有望在2025年前后,实现业绩的显著恢复与增长。
五、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
1.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推动电池金属萃取剂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1)新能源汽车
我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受政府鼓励和市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近几年得到高速的发展。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01.6万辆,同比增长35.3%;8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连续第二个月超过50%,达53.9%。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动力电池需求激增的首要驱动力,动力电池系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设备之一,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同期,根据动力电池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30GW,装机量为387.7GW,同比增长31.6%。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其对电池及其相关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作为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金属的关键材料,其需求也随之攀升。
(2)储能行业
近年来,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其对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要求电网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
储能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储能技术作为“虚拟电厂”,其能够在能源过剩时储存电能,在需求高峰或能源短缺时释放,平抑电网波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随着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用户侧储能系统逐渐普及。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需求侧管理等手段,用户可以有效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这种基于市场机制的储能应用模式,进一步激发了储能市场的活力。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需要可靠的充电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储能系统。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新能源储能技术可以提供更高容量、更快速度的充电,使电动汽车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可行。而微电网则通过集成多种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备,实现局部能源的自给自足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MW/6687MWh,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MW/4870MWh,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储能系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进而增加了对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的需求。
2.新能源电池金属提纯回收前景广阔
(1)新能源电池金属提纯需求增加推动萃取剂需求上升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作为重要的能源转型方向,其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锂、钴、镍、锰、钒等金属作为制造高性能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其需求量急剧上升。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对锂、钴、镍的需求分别为1.8万吨、2.0万吨、8.1万吨。到2050年,在既定政策情景下,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对锂、钴、镍的需求将快速上涨到45万-75万吨、21万-49万吨、180万-380万吨;在净零排放情景下,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对锂、钴、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74万-124万吨、35万-82万吨、299万-631万吨。2025-2050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对锂、钴、镍的需求总量预计分别超过300万吨、200万吨和1400万吨,净零排放情境下分别超过400万吨、300万吨和2000万吨,具体取决于其电池技术演变路径。同时也需看到,当前全球探明锂、钴、镍储量分别为2100万吨、1100万吨、超13000万吨。
随着金属需求量的增加、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冶炼和提取方法因受限于产能、效率及环保要求,已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凭借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契合了全球绿色发展的潮流,迅速成为金属提取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通过创新的化学或物理机制,能够高效地从矿石、废料或其他原料中分离并富集目标金属元素,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相较于传统冶炼和提取方法,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在减少能耗、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回收率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从而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且易于处理,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体现了其环保特性。
(2)新能源电池金属回收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1)电池金属回收利用将成为未来主流金属原料供给
在全球范围内,锂、钴、镍、锰、钒等金属作为现代工业,特别是电池制造业的核心原料,其储量相对有限,且分布不均。而随着电动汽车产量与销量的持续攀升,新能源金属矿产的需求预计将显著增加。这些金属的开采过程复杂,不仅涉及高昂的经济成本,还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显著破坏,如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因此,寻求更为经济、环保的金属获取途径,已成为全球共识与紧迫任务。
以锂为例,预计到2025年全球可利用的锂资源量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锂的开采和提取过程极为复杂且成本高昂,生产1吨锂需要处理大量的锂辉石或富矿卤水,并消耗大量水资源。相比之下,采用电池回收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仅需回收约28吨废锂离子电池即可产出1吨锂。
鉴于此,废锂离子电池被视为一种“人造矿物”,其内部所含有的金属成分往往高于天然矿床中的含量。从废旧锂离子电池中分离出金属比直接从自然矿石中提取更加经济高效。据估计,中国在2020年的废旧锂离子电池产生量已达到50万吨,而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预计将会处理高达1100万吨的废旧锂离子电池。这揭示了废旧电池巨大的回收潜力,也为缓解初级资源如钴、锂等短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面对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多国政府与企业已着手推进电池回收项目,旨在通过循环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依赖。通过有效实施废旧电池回收项目,可以有效减轻对原生资源的压力,高效提取锂、钴、镍、锰等关键金属,弥补金属资源供给的紧缺状况。从全球视角审视,当前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受限于国际间缺乏统一的回收标准与技术规范,导致回收流程难以标准化与高效化;废旧电池收集网络覆盖不全,影响了回收量的增长;以及处理过程中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回收项目的广泛推广与盈利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正持续加大,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电池回收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研机构与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力求在降低成本、提高回收率与纯度方面取得突破,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随着高效低成本回收技术的不断研发成功及其商业化应用的广泛推广,电池金属回收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2)电池退役高潮来临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的装机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应地,退役电池的数量亦在逐年攀升。根据中国财政部与工信部发布的文件及行业内的普遍认知,2015年及之前投放市场的动力电池预计在使用约5年后将达到退役期,而2016年及以后销售的动力电池预期使用寿命约为8年,这意味着早期投放市场的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退役高潮。
从电池回收渠道来看,目前回收主要有三个来源:社会退役、产间废料和库存退役。前几年的回收市场供应受限于未进入社会退役潮的爆发期,因此产间废料所带来的供应量成为回收市场供应的主体。但将在2024年之后迎来一波社会退役潮,年化增速逐渐增加,在这样的逐年环比递增的趋势下,社会退役量所带来的回收供应量也逐步递增,最终实现在2024年后逐步反超产间废料的供应量。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社会退役方面,预计从2024年到2030年,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量理论复合年增长率在44%左右,到2030年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量理论值或在700GWh左右,全球市场社会退役可回收金属量理论值总计或在97万金属吨左右。产间废料方面,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产间废料全球退役可回收量复合年增长率在18%左右,到2030年全球产间废料退役可回收量或将达430GWh左右,可回收金属量方面在38万金属吨上下。库存退役方面,预计自2024年到2030年,全球来自库存退役的可回收量在490GWh左右,可回收金属量在60万金属吨左右。
自2018年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促使中国迎来了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的挑战,且规模逐年扩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至2020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了77.7万辆、125.6万辆、120.6万辆及136.7万辆。假设这些车辆所配备的电池平均寿命为8年,则它们预计将在2025至2028年间相继退役。当前市场上续航里程大约在500至600公里的纯电动车通常装备有容量介于85到100千瓦时(kWh)之间的电池组;如果以每辆车90kWh作为标准计算,则上述年度销售的电动汽车对应的总电池容量分别为69.93GWh、113.04GWh、108.54GWh和123.03GWh。
3)环保意识与政策驱动
近年来,公众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促使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废旧电池的回收活动中来。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技术标准文件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与《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等,还通过财政激励,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电池回收过程。消费者对环保理念的接受度提升及各国政府环保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普及。
4)2022年进入洛阳钼业供应链,目前已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在新能源电池金属萃取剂领域,由于对研发和生产的要求较高,需要具有深厚精细化工产业积累的企业才能提供合格产品,相关市场国内竞争对手较少,尚无其他公司与康普化学竞争,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仍为国际厂商世界五百强企业巴斯夫和索尔维。
当前,康普化学已与全球大型钴锌锰湿法分离企业Boleo、全球钴业龙头企业华友钴业、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等形成合作。同时,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2年上海董禾商贸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市场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董禾商贸有限公司为全球铜钴龙头企业洛阳钼业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洛阳钼业2024年中报,随着刚果金项目持续放量,洛阳钼业2024年上半年铜、钴产销量翻倍增长,铜/钴金属产量分别为31.38万吨/5.40万吨,同比增长100.74%/178.22%,完成全年计划(指引中值)的57.58%/83.08%;而根据公司未来5年规划,到2028年公司要实现年产铜金属80万-100万吨、钴金属9万-10万吨、钼金属2.5万-3万吨、铌金属超1万吨。据此预计,若洛阳钼业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将对康普化学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若洛阳钼业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则可能对公司的业绩表现带来一定的挑战。
六、同行业对比
目前市场上尚未有与康普化学完全对标的上市公司,经综合考量后,选取同行业上市公司中触媒(688267)、争光股份(301092)、皇马科技(603181)作为可比公司。目前公司营收规模较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公司销售毛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随着电池回收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其金属萃取剂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有望提升,从而再次提高整体的毛利率。随着未来下游铜矿厂商开采量的持续提升以及电池回收量的持续增加,公司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
欢迎加入犀友会社群-最活跃的北交所投资交流群(添加客服微信:ipo3-com 免费入群),一起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