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是一个很玄学的事情,它需要画画的人有非常敏锐的五感,去感受整个世界。
具体来说,可以感受以下4点的内容来获取灵感:
人与自然
大自然中拥有一切——构图、色彩、光影……只要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仔细去观察就会有灵感。
这样的灵感,不限于你看到的东西,还有感觉到的东西。
“光影大师”维克多的作品,非常擅长画丙烯。在他的作品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光影的魅力。
不仅如此,还能够从光影中看到时间,看到天气,甚至能闻到气味(图二)。
而这些内容最需要的就是观察,比如:
第一幅画,需要观察刚下过雨之后是什么样的;
第二幅画,需要观察丛林的清晨是怎样的;
第三张画,需要观察日落时分的树林是怎样的。
人与生活
如果说,「人与自然」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那么「人与生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里更需要的是感受,感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感情。
两性之间,朋友之间,父母之间,敌人之间……
最近给我感触最大的就是这幅作品——
不知道作者是根据什么进行编码的,在我这里,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婚姻带来的束缚与痛苦。
上述的关系,是人向外感受的,还有向内感受的——就是人自己的内心。
简单地来说,就是你如何认识你自己?
梵高一生画过很多自画像,每一张的神态、装扮、色调都不一样。
每一幅都代表了那个阶段的梵高——他经历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
身为一个艺术家,审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看到了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艺术史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艺术史中寻找观看某些作品来获取灵感。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观看整个艺术史,感受历史。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
这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在书中,贡布里希详细又饶有趣味地介绍了整个艺术史,也给很多事情进行了“解谜”——比如说,为什么我们觉得撕照片这个事情很不吉利。
不管你是想看某个作品,还是想感受西方艺术中的整条脉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而在感受的过程中,你肯定会有思想火花冒出。
文学作品
为什么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总是会让很多原著粉不满意?
那是因为,每一个看过原著的粉丝,都会对该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艺术想象”。
——即,我觉得男主角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那作为一个画画的人,把自己的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想象画出来,就是从该文学作品中汲取里灵感。
这是根据北宋某文学家的一篇赋而创作出来的,猜猜是谁?
或许这个场景应该再大点,我们就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了。
还有这幅,张大千的《桃源图》所描绘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让人遐想万分。
我从来都觉得,会画画的人,都是很细腻的人。因为一个人既然会画画,那ta一定是有着超强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其实灵感这个东西,就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你感官的灵敏度,看见了,就要多思考。
最后,就像每次的梦醒时分,你都会记得你做的梦,但当你完全醒过来了,就不会记得了。
灵感也是这样——所以当思想火花闪现的那一秒,你一定一定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个本,想到了,就记下来。
很多艺术家都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破本”,但正是这本“小破本”,承载了羡煞无数人的灵感。
往期推荐
点个“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