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photonics:自适应辐射制冷

文摘   科学   2025-01-02 09:07   山东  


论文信息:

Bin Li, Jiaqi Hu, Changhao Chen, Hengren Hu, Yetao Zhong, Ruichen Song, Boyu Cao, Yunqi Peng, Xusheng Xia, Kai Chen and Zhilin Xia, Theoretical study of a highly fault-tolerant and scalable adaptive radiative cooler, Nanophotonics, Volume 13 Issue 5 , 101515 (2024).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515/nanoph-2023-0739






研究背景



被动辐射冷却利用大气这个“透明窗口”,将地球上物体的热量通过热辐射释放到太空中,同时仅吸收极少量的来自太空的热辐射,从而实现物体的被动辐射冷却。过去几十年来,被动辐射冷却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夜间辐射冷却,直到2014年实现了全天候辐射冷却。此后,人们开发出了能够实现全天候辐射冷却的材料,包括聚合物薄膜、超材料、多层电介质薄膜、纤维素和纳米涂层。白天的最大辐射冷却能力已达到低于环境温度约40K,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被动辐射冷却作为一种新的冷却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在零能耗、零排放的条件下,将物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以下,在节能减排、环保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辐射冷却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有的辐射冷却系统大多被认为是“静态的”,系统的热发射率始终固定在较高的红外发射率。然而,冷却可能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才是必要的。例如,建筑物在夏季需要冷却,在冬季需要供暖。如果使用的被动辐射冷却材料在冬季仍有冷却效果,则无法满足温度控制的需要,难以广泛使用。辐射材料不具备可修改的冷却能力;在高温下节省的能量将在低温下消耗。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自适应”辐射冷却系统。它能在高环境温度下实现辐射冷却,在低温下减少甚至关闭辐射冷却。





研究内容


     
 传统的静态辐射制冷器制冷能力不可调,在低温环境下常常导致过冷,因此亟需一种自适应动态辐射制冷器。但此类自适应制冷器通常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自适应辐射制冷器,通过优化辐射制冷器的结构参数,该自适应辐射制冷器在大气窗口波段实现了0.909的调制率,低温与高温下的净辐射制冷性能差异接近8倍。同时,该器件制备简单,耐受性高,能有效防止W-VO2的氧化。该研究为自适应辐射冷却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图1:理想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辐射冷却能量流示意图和光谱图。(a)暴露在大气中的辐射冷却器的能量组成;(b)理想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光谱图,绿线表示低温下的发射率,红线和蓝线表示高温下两种发射器的理想发射率。黄色阴影表示标准AM1.5太阳辐射光谱分布,蓝色阴影表示大气透射光谱分布。

   

图2:自适应辐射冷却器和热管理示意图。(a)自适应辐射冷却器概念示意图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时开启辐射冷却,在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关闭辐射冷却。(b)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大气窗口发射率和热管理示意图。

图3:W-VO2、Ag和POE的光学特性。(a)W-VO2在绝缘相和金属相中的折射率n;(b)W-VO2在绝缘相和金属相中的消光系数k。(c)Ag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长带中的反射光谱;(d)Ag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长带中的反射光谱。(e)POE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透射光谱;(f)POE在中红外和远红外波段的透射光谱。

图4:动态辐射冷却示意图及原理。(a)金属W-VO2在高温下的红外发射行为;(b)金属W-VO2发射器在高温下的光路示意图;(c)绝缘W-VO2在低温下的红外发射行为;(d)绝缘W-VO2发射器在低温下的光路示意图。

图5: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结构和光谱图。(a)下部辐射冷却器示意图;(b)辐射冷却器在阳光波段的吸收率;(c)辐射冷却器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d)上部太阳反射器示意图;(e)太阳反射器在阳光波段的反射率;(g)组合式自适应辐射冷却系统示意图;(h)组合式自适应辐射冷却系统在太阳波段的吸收率;(i)组合式自适应辐射冷却系统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


图6:体积比对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影响。(a)不同体积比下自适应辐射冷却器在大气窗口的平均发射率;(b)不同体积比下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调制率(红线);绿线表示调制率为0.8时对应的体积比。

图7:混合层厚度对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影响。(a)具有不同混合层厚度的自适应辐射冷却器在大气窗口的平均发射率;(b)具有不同混合层厚度的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调制率(红线);绿线表示调制率为0.8时相应的混合层厚度。


图8:垫片厚度对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影响。(a)具有不同垫片厚度的自适应辐射冷却器在大气窗口的平均发射率;(b)具有不同垫片厚度的自适应辐射冷却器的调制率(红线);绿线表示调制率为0.8时相应的垫片厚度。


图9:W-VO2体积份额、混合层厚度和POE膜厚度对自适应辐射制冷器光学性能的影响。(a)W-VO2为金属状态时,W-VO2体积份额和混合层厚度变化对辐射制冷器在大气窗口波段吸收率的影响;(b)W-VO2为绝缘状态时,W-VO2体积份额和混合层厚度变化对辐射制冷器在大气窗口波段吸收率的影响;(c)W-VO2体积份额和混合层厚度变化对辐射制冷器在大气窗口波段调制率的影响;(d)W-VO2为金属状态时,混合层厚度和POE膜厚度变化对辐射制冷器在大气窗口波段吸收率的影响;(e)W-VO2处于绝缘状态时,混合层厚度和POE薄膜厚度变化对辐射冷却器在大气窗口波段吸收率的影响;(f)混合层厚度和POE薄膜厚度变化对辐射冷却器在大气窗口波段调制率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W–VO2的自适应辐射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环境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自动开启辐射冷却,在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关闭辐射冷却。采用简单的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结构,其在高温和低温下的光谱可以通过各层厚度和W–VO2的比例轻松调节。该系统在大气窗口波段实现了0.909的高调制率,低温和高温下的净辐射冷却功率相差近8倍,表现出优异的自适应性能。同时,聚合物薄膜制备工艺简单,容错程度高,还能防止W–VO2被氧化而失去调制能力。自适应辐射冷却器具有出色的动态热管理能力,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原料VO2的制备过程繁琐,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能够更直接、经济地制备VO2纳米粉末,该装置将成为自适应辐射冷却的最佳选择之一。 


-END-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投稿邮箱:xiaohu.wu@iat.cn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