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作第一天!8小时站姿,1小时午餐咖啡时间。短短的一天,我终于学会了认识英国的钱!因为我每天的工作跟钱有关,我是不是特别幸运?而且,这短短的一天时间,我还弄明白了英国人数学不好的真实原因!但是这篇文章,我要先告诉你如何识别英国的钱币,因为它对你将来如果来英国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只需要花五分钟,你也能如我一样研究通透英国钱币知识和英国钱币不同币种之间的数学换算关系。以下是英镑中所有硬币的面值及其与英镑的关系:
1p(1便士) = £0.01英镑
2p(2便士) = £0.02英镑
5p(5便士) = £0.05英镑
10p(10便士) = £0.10英镑
20p(20便士) = £0.20英镑
50p(50便士) = £0.50英镑1英镑等于100便士。
英镑硬币:
£1(1英镑) = 100p便士
£2(2英镑) = 200p便士
总结:
小于1英镑的硬币用便士(p)表示。
1英镑及以上的硬币用英镑(£)表示。
每个便士硬币的值可以通过1p = £0.01推算。作为一名曾经的全职妈妈,站在牛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超市的收银台前,我的生活在40岁这个年纪被重新定义了。这是一段从未想过的旅程,也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从在中国照顾孩子家人十五年的全职妈妈(职场空窗期),到拿到英国硕士学位,再到英国超市的收银员,这一路上经历的不仅是角色的转变,还有对生活本质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英国工作第一天,从认识英镑开始
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第一天我就意识到,超市收银并不像外人想的那样轻松。最基本的技能是对英镑的熟悉和快速处理。英国的货币系统复杂但有趣:硬币有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50便士,纸币则有5镑、10镑、20镑、50镑。作为收银员,你需要快速辨认这些货币,并在瞬间计算找零,不能出错。对我而言,这不仅是动脑的过程,更是重新融入职场的第一步。但是记住这个原则,千万不要收错顾客的钱,算错产品的价格,尤其是那些没有条形码的产品。
1英镑等于100便士
另外,1英镑等于100便士,记住这个数字公式。英镑里面没有像人民币中元角分的十进制称谓“角”,也就是直接都用1英镑等于100便士这个数字公式去循环计算,所以,直接是从英镑到便士,都需要用数学中的乘法换算,另外加上英镑的设计,八种面值的硬币都极为相似,只有20便士和50便士是六边形,其他都是圆形,还有的面积大小肉眼感觉差不多。一下子还不太容易辨认清楚正确面值。
而且,我们中国人小学时就背乘法口诀,这对于学好基础数学来说真的是最大的利器。英国人,光钱币中的8个币值的硬币关系,想学得又快又准确,都要想半天,如果也用乘法口诀来背,英语阅读又长又复杂。比如:Two one-penny coins equal two pence.
在英国生活五年多,经常能感觉到英国人不太能够迅速顺利换算清楚现金。这也许跟硬币的复杂多样设的计有关。
在英国超市柜台,经常看到国外的顾客拿出一捧硬币让你帮忙清点结账。认识外国的钱币,对我们都有点文化差异方面的挑战。
所以,再不要说英国人数学不好了,要你也得晕。
尽管在英国生活多年,对英镑再熟悉不过,但当一位客户将一把硬币放在收银台前时,我还是会有一丝慌乱。在快速计算金额的同时,还要保证排队的队伍不因此变长,这是对速度和准确度的考验。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像在演练一种特殊的数学能力,而这样的日常琐碎却让我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它的节奏感、它的实在感,它对工作基本技能的高要求严标准。
牛津的特殊性:学术氛围与平凡生活
我的城市是牛津,这里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更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但却充满多样性的地方。在超市工作,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让我开始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我们的顾客中,30%左右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或是海外来牛津短期学习的学生。他们往往带着一种独特的气质,穿着校服,胸前的Logo能让我一眼知道他们分别来自哪所学院。教职员有的会佩戴胸牌,也能看出属于哪所学院。学生们下课后或者从教学楼出来,步履匆匆,讨论着课程或实验室项目的事,而教职员则显得沉稳而温和。他们会挑选本地的有机食材,也会对酒类的价格格外敏感。有些学生第一次拿着奖学金来超市采购,面对琳琅满目的货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而也有一些教授,会在结账时和你聊起生活中的点滴,甚至谈论严谨的事物。这种工作环境既普通又特别,能看到人们的生活状态,也让我感受到与牛津深层次的连接。
当然,更多的顾客是普通的当地居民。上班族会匆忙买一份调料或者主食或者饮料,中老年人则喜欢慢悠悠地挑选当天的食材。我记得第一天工作时,一位年长的女士递给我一把零钱,笑着说:“不用着急,慢慢算。”她的温暖让我瞬间放松,也让我意识到,无论工作看起来多么基础,每个人的微笑和耐心都能让这份工作充满意义。
还有三两位顾客说,是新来的吧?我说您看出来了啊?
从全职妈妈到职场新人
作为一名十多年的全职妈妈,在中国那时的我并不是没尝试过职业上的突破。在成为妈妈之前,我有过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曾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学习。可是,当家庭的重担落在肩上时,我逐渐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孩子和家庭中。这种选择无对错可言,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发现自己开始失去了一些东西:自信、独立,职场上的能力的提升,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才能非常欠缺,以及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我到英国求学,也是希望中年人生重新出发,期望未来在职场上重新发展。海外的生活,真的是一切从零开始。学习新的语言,新的开车技能,结识 新的朋友,了解新的文化差异。
英国工作的第12小时,我已经会认英国钱币了。这算是英国职场带给我的小小进步吧。
记得工作第一个半天回家,跟英国朋友视频聊天,我问了他几个钱币的问题,他抬着头望着天花板,想了半天才说出钱币的正确换算关系。
很多人说,全职太太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但这种幸福是有代价的。如果不在20岁、30岁吃该吃的苦,那么40岁的时候,可能需要承受更大的代价。重新走入社会时,面对工作、学习甚至自我定位的挑战,会让人倍感压力。在英国找工作时,我经历了许多不顺利:因为脱离职场太久,许多雇主都不愿意给我机会。最后,我幸运地找到这份超市的收银工作,而我也决定全力以赴,把它做好。
这份工作虽然不需要高学历,但却让我重新找回一种踏实感。每一天结束时,看到自己为顾客服务的成果,看到顾客离开时的微笑,我都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与过去在家照顾孩子的成就感不同,它让我感到,我作为个体的价值被重新肯定了。
不要轻易选择全职太太的道路
回望这些年的经历,我想对年轻的女性说,如果可以,不要轻易选择成为全职太太。全职太太的生活表面看起来安逸,但它可能会让你丧失一部分独立性和主动性。如果你愿意在年轻时多吃一些苦,多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就不会在40岁时感到职场上的压力。
当然,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全职太太的道路,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重新融入社会虽然困难,但只要你肯坚持,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对我来说,这份超市的收银工作就是我在英国重新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我海外人生的新篇章。
还记得早上我发的朋友圈,从此我家冰箱门上只有一张明信片:英国牛津大学。不知道有生之年,我还有一份幸运,成为它的一分子。
不过,40+50+的年龄再去挑战校园生活,真的很累的。虽然我的英国硕士顺利毕业,但我知道名校的学术压力有多大。
不抱怨,不批评,人生是生活在未来的阳光下,
不是继续守望在过往黯淡的时光里
第一天工作结束时,我整理好收银台,望向窗外,牛津的街道依旧宁静而美丽。回到家,我对自己说,这一天很累,但也很充实。从认识英镑开始,我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让我开始相信:无论生活曾经带给你什么挑战,只要愿意从头开始,每一步都值得被珍惜。
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更多故事的发生,也期待通过这份工作,发现更多关于英国海外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