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类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200万,民族包括美洲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秘鲁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以及利马省,各区政府由选举产生,包括地区长官和地区议会,每届任期各为4年。地区政府负责规划所属地区发展,执行公共投资计划,鼓励经济活动,管理公共财产。首都所在的利马省则由市议会管理。
秘鲁全国分为24个大区和1个直属区,以及不属任何大区的利马省。
大区和省
- 亚马孙大区
- 安卡什大区
- 阿普里马克大区
- 阿雷基帕大区
- 阿亚库乔大区
- 卡哈马卡大区
- 卡亚俄大区
- 库斯科大区
- 万卡韦利卡大区
- 瓦努科大区
- 伊卡大区
- 胡宁大区
- 拉利伯塔德大区
- 兰巴耶克大区
- 利马大区
- 洛雷托大区
- 马德雷德迪奥斯大区
- 莫克瓜大区
- 帕斯科大区
- 皮乌拉大区
- 普诺大区
- 圣马丁大区
- 塔克纳大区
- 通贝斯大区
- 乌卡亚利大区
- 利马省
秘鲁面积1,285,220平方公里,约为墨西哥的三分之二大小。该国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
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把秘鲁分为三个地理区:山脉以西的沿岸区是狭长的平原,除季节性河流河谷地区外气候干旱;高原区即安第斯山区,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全国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兰山都位于该区;第三个区域是占全国土地面积60%的亚马孙林区,区内是被亚马孙雨林覆盖的广阔的低地,位于山脉以东。
秘鲁境内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三个主要流域之一。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斜度较高,长度较短;亚马孙河支流的长度较长,流量较大,流出高原区后斜度降低;注入的的喀喀湖的河流则以长度短、流量大为特征。秘鲁境内最长的河流依次为乌卡亚利河、马拉尼翁河、普图马约河、查哇利河、瓦亚加河、乌鲁班巴河、曼塔罗河和亚马孙河。[55]以流域面积算:
- Amazon,亚马孙河,流域面积97.46万平方公里。占该国面积75.8%
- Titicaca-Desaguadero,的的喀喀湖-德萨瓜德罗河(内流河),流域面积5.36万平方公里。
- Chira,希拉河,流域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 Santa,圣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
- Quilca,基尔卡河,流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
- Piura,皮乌拉河,流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
与其他赤道国家不同,秘鲁的气候不是单一的热带;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使全国各地的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沿岸区气候温和、湿度高但降水量低,但该区北部因副热带高压垄罩,与秘鲁凉流之影响,属于降水稀少的沙漠气候;高原区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亚马孙林区温暖多雨,但南端的冬季寒冷,不是四季都有降水。因为丰富的地理和气候形态,秘鲁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极高:截至2003年,该国发现21,462种动物和植物,其中5,855种是特有种。秘鲁政府设立了几个国家公园进行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