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味儿里的文明实践】高新区(城南街道)“村味儿”十足,好日子“热气腾腾”

政务   2024-11-14 17:57   江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如皋市重点挖掘“村味儿”里的文明实践,“村BA”“村歌”“村秀”“村播”等不同主题的“村字”IP陆续绽放光彩。近期推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村字”IP的经验做法,今天走进高新区(城南街道)——


这些年,随着广大农村富起来、美起来,一幅幅活力满满、热气腾腾、其乐融融的生活图景,成为乡亲们日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写照。“村超”“村晚”“村播”……如皋市(高新区)城南街道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一系列“村字”IP相继爆火出圈,生动呈现着“村事”的火热、纯粹,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




浸润“村”的“文化味”

“你们快看,木头小人儿会唱戏呢!”在城南街道平明社区东皋书吧,来自如皋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跟着省级非遗杖头木偶戏传承人周沈兵学习体验木偶戏剧表演技巧,在参与中了解、传承家乡非遗文化。


城南街道为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非遗馆”,不断挖掘汇聚“达人”“匠人”“能人”,画糖画、做香囊、剪纸、木偶戏……定期开展非遗展示、教学、体验等系列活动,让居民在实践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活跃在社区、传承在社区。


与此同时,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紧扣“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广泛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文化活动。做团扇、包粽子、做汤圆……锁住文化传统“原味”、提升传统节日“鲜味”、增强群众参与“趣味”,让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现代生机。通过夜间开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供多样化服务,积极践行文明实践“夜间模式”,赋能夜间“新活力”,扮靓社区“夜风景”,让群众夜生活更丰富、更多元。



守住“村”的乡土味

在新庄社区的“百姓大舞台”上,一片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舞台上,快板艺人节奏明快地敲打着竹板,小品演员们通过幽默风趣的表演讲述着身边的故事,而那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舞龙灯则随着鼓点翩翩起舞,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农民们带着各自的才艺登台亮相,用最质朴无华但又充满创意的方式展现着新时代农村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老百姓从灶台、田间走上舞台,演绎身边人、身边事。由老百姓编排的快板、诗朗诵、搓绳、舞龙等节目,在社区融情呈现,用多彩的方式,充分展现社区居民积极乐观、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是邻里乡亲,说的是乡音,唱的是乡愁,舞的是乡情,凝聚的是人心。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田园的生机活力,还能找回久违的乡村野趣。


唱着、跳着,群众的文化生活变丰富了。“唱得好!再来一首!”“这些村民真有才!”“这对夫妻搭档太有默契了!”……如今,借助“百姓大舞台”,各种文艺活动接连不断,花样层出不穷,群众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不仅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也切实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奏响了市民群众“幸福生活颂”。



焕发“村”的“青春味”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朋友,接下来是咱们村特色农产品大葱、无花果,价格是……”新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员们正在手机前,用充满活力的声音与直播间的粉丝打招呼。全方位展示无花果和大葱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及美味吃法等内容,吸引更多网友关注和购买,有效促进销量增长,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直播带货的兴起,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流量成了“新农资”。新华社区巧妙融合本土特色农产品资源,借助新媒体力量,通过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式,启动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播计划”,以无花果、大葱为主打产品,打造“农业+互联网”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开启一段既有文化韵味又具经济活力的新篇章。


从刚开始的紧张怯场,到后来慢慢熟练、游刃有余。实践员们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网络快车”,进一步实现了传统企业与电商、“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为当地农民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充分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轮番上阵的乡青主播们在“带货”的同时,还为乡村“带景”“带人”“带机会”。




“村味儿里的文明实践”往期回顾


如皋市:唱响“村字”协奏曲 如皋遍开文明花

白蒲镇:打造特色“村字”IP,在希望的田野绘就新图景

吴窑镇:打造“蜗小白”村字IP    “爬”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城北街道陆桥村:村“BA”铸魂 赋能乡村蝶变





来源 | 城南街道

编辑|张琳婕

校对|章志辉

审核|孙   路


如皋宣传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