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期通常会出现一种“心理饱和”现象,即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通俗来讲就是“学不下去了”。
考研不同于高考,根据已出的成绩填报众多志愿,一般志愿填写不算太离谱的话,只要过了一些线,都有学上;但考研不同,考研在复习中后期就要填报唯一志愿,对于志愿,最终结果只有“是”和“否”(不考虑变数很大的调剂),不确定性更大,产生“万一考不上了怎么办”的焦虑也更大。
从“考不上”的焦虑出发,又会衍生一系列焦虑问题,如“没有研究生学历找不到理想工作”、“家庭条件不允许自己二战三战”、“到了应该就业的年龄”等等。再加之后期身体上长时间紧张作息、睡眠不够,就更容易造成各种各样的焦虑。
#生活方面
1.减少想法,聚焦到行动上
正如前面所说,焦虑的很大原因来源于对不确定性考试结果的设想回答,可以尝试转变思维,将目标由“考上研究生”转变为“完成四份试卷的作答”。思路改变后,立即将“空有的想法”落实为“切实的行动”。只有放下过多的想法,才能轻装前行,聚焦到眼下的学习任务上。毕竟令我们感到焦虑的,不是考研本身,而是过度思索考研所导致的。“想得少、做得多”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
2.适当运动+美食+补觉
考研是为了之后更好的生活,考研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其他部分如运动、美食、睡眠等也不可或缺。一方面能提升身体素质、带来营养,另一方面也是休息机会,考验考研人平衡考研和生活的能力。如设置本周末下午补觉,能增加本周学习的期待值,考研中刻意增加一些“小确幸”也是缓解考前焦虑一大技巧。
#学习方面
1.以考试状态学习、以考场心态做题
焦虑可能是由于担心考不上、担心考场上发挥失常,那么可以提前演练心态。首先是作息,比如每天8:30—11:30,14:30—17:30可以提醒自己这是考试时间,要在这个时间段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样才能防止考场上打瞌睡;其次是做题,做错题或做不出题,在对答案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或者发现有低级错误,部分考研同学可能会觉得我到考试时一定会细心,一定能想到解法,但这是很难实现的。考场紧张的状态下,能发挥出平时80%已经是好的了。
所以无论是平时作息还是做题心态,都要有准备。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形成积极心理暗示,即“考试当天和考场上的状态我已经熟悉了,一定没问题”,这样就可以“模拟当成考试,考试当成模拟”,从而能减少焦虑。
2.制定计划,增强对学习的控制感
距离考试时间并不长了,除了日计划、周计划外,还要大致再想想11月底要学到什么程度、12月我又该干些什么。这样制定好计划以后,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指导,满脑子应该是如何高效完成我的计划,而不是想来想去。或者说,每当浮想联翩开始焦虑时,就立马检查自己是否完成了计划,若未完成则停止焦虑开始实行计划;若已完成,则可以奖励一下自己,放松一下。
此外,制定计划后,定时对照完成的计划list再复盘学习情况可以增强对学习的控制感。毕竟计划完成、复盘时也能说出学习成效,从而建立信心,让信心替代焦虑。
针对“考不上怎么办”以及一些衍生焦虑问题的回答:
首先,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考试之前确定自己百分之百能考上。如果去问上一届考研上岸的人,即使是410+、420+的分数,他们在考试之前也难有十足把握。因此,这种问题除了内耗,本就对最终结果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悬而未决时,心态为王。
其次,毕业之际做的是选择题,考研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考不上可以收拾好心情复盘总结后再战;也可以先就业,后期再进修研究生,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此外,年龄也不应该是追求任何东西的固有限制等等。毕竟,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