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GEP天才班选拔之后 - 制度与历史

文摘   2024-11-04 09:18   新加坡  

今天是10月28号,距离天才班选拔的二轮考试只是过去了10日而已,感觉上却已是万水千山,上一世的事情了。有很多感概和领悟,今天想好好说一说。

作为一个没有资源没有保障的岛国,新加坡在地小物贫的情况下,注重内功建设,提升国民素质和能力是不二选择。因此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建国的时候就力排众议,建立了英文+母语的双语文化。英文作为第一语言,保证新加坡与世界接轨没有语言障碍。母语作为链接故土的根,人民有归属感的同时,作为一个小国,也可以与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保持亲近感。因此小朋友上学伊始,就需要同时学习英文+中文/印度文/马来文(三选一)两种语言。从1965年建国至今,这样的文化建设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远见的。

除了语言之外,众所周知,新加坡是精英教育,从小就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因此始于1979年,推广于1985年,新加坡推行了一个全名Gift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GEP的天才生培养计划,在全岛三年级的小学生中,选拔top 1%的学生,在指定的9所小学中单独组班进行特殊培养。从教材到教师到课程内容和主流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从全新加坡三万多名9岁的小学生中(近几年数据),挑选出不到400名天赋过人的孩子,尽早发掘潜力,为新加坡培养下一代精英。

这个计划从实施到现在已有40年,是新加坡精英教育的代表。它不是新加坡的首创,经过四十年的不断打磨,已经是非常成熟也广泛认可的一套体系。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有异议不绝于耳。比如从只有9岁的小朋友中选择,对很多开窍晚的孩子不公平;比如很多好的教育资源都向GEP倾斜,对别的孩子不公平;更有甚者,很多家长出于望子成龙也好,虚荣心也好,都希望孩子能进GEP班,从而催生了很多培训机构。有些培训机构靠刷题提高学生分数,那么这些孩子是真正的天才还是做题家?而这样培训出来的孩子,是新加坡未来想要的天才型人才吗,是不是违背了GEP设立的初衷?对于不想上培训班的家长孩子,进GEP的希望就非常渺茫,这样是否太不公平?凡此种种疑问,在近些年尤为明显。

从2015年起,新加坡开始了对GEP合理与否的审视。最终,在今年的国庆演讲中,新任总理黄循财宣布了在2026年全面终止GEP,转而以在每个小学中选拔不同学科top 10%的学生进行培养的计划。重点变化有四:1. 从只有9所指定的GEP小学才可以设立GEP班,变成了每所小学都可以设置高才班;2.遴选学生的人数从top 1% 变成了10%,增大了9倍。3. 学生的选拔从要看英文、数学、常识、逻辑的综合成绩,变成了如果仅有一科很优秀,可以只加入这一科的高才班,等于更注重专才的培养。4. 选拔的时间从P3考试,变成了P3-P5每年都可以加入下一年的高才班。

新政一出,坊间大哗。夸赞有之,遗憾有之。我的感受是长呼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非常遗憾。因为毕竟这是存在了40年的一项制度,几乎和新加坡同龄了。

如前所述,这个制度有它与生俱来的缺憾。但是,从制度本身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置。因为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食物与生活用品99%都要靠进口,面积只有上海静安区1/10的mini国家来说,在没有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只能靠人类的智慧获得发展。那么就需要精英教育,把国民都培养成高素质又努力奋斗的人才。这个理念从建国伊始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而新加坡从一个贫穷的小岛,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列入发达国家,这个理念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还需要优中选优。从娃娃抓起,为国家遴选天才型种子,给他们更多元化的培养,见识更广大的世界,将来可能把他们培养成国家领导人或者行业领域的带头人。因此诞生了GEP。这个初衷是非常有远见的,在实施的前30年都在平稳运行。可是近几年慢慢变味了,坊间对于天才究竟是真正的天才还是trained的天才有了很大的疑问。因为近些年出于逐利的目的,GEP培训机构越来越多。机构会参考往年试题(教育部从来不会公布评分标准和试题,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设计培训教材和大量练习题。相应的,参加GEP考试的孩子中,很大部分是经过驯化的。通过了GEP考试的孩子,绝大多数也是参加过培训的。

那么这些孩子是真正的天才吗?不确定。确定的是,真正的天才如果没有参加培训,大概率是拼不过那些培训过的孩子的。也就是说,会有很多真正的天才被漏掉了。

在我看来,这也许是教育部要中止GEP制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制度本身是好制度,但是被玩坏了。导致没有实现初心 —— 筛选出真正的天才。

这个制度的另一个弊病是没有一以贯之。GEP只是给小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在GEP班里度过P4-P6三年。这三年他们确实有不同于主流学生的program可以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可是他们和主流学生一样要参加PSLE考试(小升初,是新加坡堪比中国高考的重要考试。在这次考试后,学生会被分流),没有任何区别对待。进了中学,也是和其他学生一样分班上课。以前中学里还有GEP班,但是2005年被取消了,据说是因为怕这些学生不能融于大群体。

也就是说,教育部只特别培养这些孩子三年,三年后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既然如此,这三年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确实是要选天才将来委之重任,是不是应该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未来的工作都有方向性引导,这样才会真正得到全方位人才,实现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只是小学阶段短短三年的培养,即使这些孩子确实学到很多,大脑被开发,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在中学和大学阶段,也就是孩子性格、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最关键时期,没有持续性的协助,如何保证不会半途而废,而这些孩子就能成为国家需要的最顶尖的选手?事实证明,GEP孩子有各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也有很多就泯然于众人矣。

不管怎样,在我看来,GEP本身的设计初衷,对于新加坡这个国家来说,是相当前瞻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整的流程保障GEP孩子真正发挥作用,坊间又有各种应试对策导致大家对选择结果存疑,凡此种种,导致这个制度不得不走向终结。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新加坡慢慢抛弃了精英教育。不管是GEP的取消,PSLE前几年的改革,“所有学校都是好学校”的舆论引导,还是最近爆发的莱福士中学校长对于这个新加坡最好学校大刀阔斧的消减,都在暗示着,新加坡趋向于世界大同,趋向于众生平等。这个倾向背后的原因不方便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如果没有人才,大家都是mediocrity,这个小岛的将来可就真是个谜团了。


后记——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GEP的制度与历史,下一篇会写一写作为一个备考GEP孩子的妈妈,这半年的辛酸苦辣。






万物复苏的咏叹调
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尘世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