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中的此句,以桃李默默结果而引得人们纷纷前来,喻指品德高尚、务实之人,即便不善自我宣扬,也会因其德行感召众人,自然在人群中树立起崇高威望,为后世敬仰效仿。
《汉书》之“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鲜明地指出,顺应道德规范与民心所向,方能走向昌盛繁荣;反之,背离道德、忤逆民意,必然走向衰败灭亡。此语犹如警钟,告诫为政者当以德治天下,顺应大势所趋。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这一励志名言,激励着人们只要心怀坚定志向,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奋斗,不惧艰难险阻,终将跨越重重障碍,达成心中所愿,实现宏伟抱负,成为无数追梦者的精神支柱。
《三国志》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句遗言,虽言简意赅,却蕴含深刻哲理。它提醒人们,恶行不论多微小都不应涉足,善举无论多细微都值得践行,在日常点滴中塑造良好品德与操守。
“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晋书》此句强调,拯救天下苍生、成就大义之举,远比保全一人的私利功德更为厚重伟大,呼唤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将个人利益置于大义之后。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宋书》以狂风中坚韧的草、寒霜里不屈的木为喻,表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方能真正鉴别出人的坚毅品质与高尚气节,历经考验方显英雄本色。
《南齐书》“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国富于上邪?”深刻揭示了国家与民众的财富关系,指明若百姓贫困,国家难谈真正富强,强调富民是富国的根基与前提。
“以言取士,士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梁书》道出选拔人才的关键,若仅凭言语评判,士人会注重修饰言辞;而以实际行动考量,则能促使人们切实展现自身能力与品德,倡导务实的用人之道。
《陈书》“为臣奉主,匡救危乱,若处不谏争,出不陪随,缓则耽宠争荣,急便逃窜,臣节安在?”明确了臣子的责任与操守,在君主面临危乱时应勇于劝谏辅佐,不离不弃,而非贪图荣华或临阵脱逃,彰显忠诚与担当的重要性。
“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魏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崇尚节俭是开启富裕之路的钥匙,而骄奢淫逸则是走向贫困的开端,倡导节俭的生活与治国理念,以积蓄财富、稳定根基。
《北齐书》“士有不为,勇而好问,庶几君子。”阐述了君子的特质,有所不为体现原则与操守,勇敢且善于请教学习则彰显智慧与谦逊,为人们修身养性提供了参照标准。
“表不正,不可求直影。”《周书》以影子与表的关系为喻,说明若源头或表率不正,就无法期望得到良好的结果或追随者,强调以身作则、树立正确榜样的重要性。
“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基。”《隋书》告诉我们,要使水流清澈必须清理源头,要端正事物根本必须稳固根基,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理政,都应抓住根本源头问题,才能实现整体的良好发展。
《南史》“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强调人生若不能施展抱负、实现理想,即便长寿也如短命般遗憾。鼓励人们勇敢追求心中志向,让生命充满意义与价值。
“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北史》指出在淳朴风气影响下,人会质朴正直;而受虚伪环境熏陶,则会变得浮夸轻薄,凸显环境对人性塑造的重要性,倡导营造真诚质朴的社会风尚。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旧唐书》与《宋书》中相似语句皆表明,在动荡危难之际,最能识别出忠诚坚定之人,他们如劲草般在狂风中坚守,如诚臣般在乱世里忠心耿耿,此句成为评判忠诚与坚韧的经典表述。
《新唐书》“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清晰地阐述了对待谏言的态度决定兴衰成败,乐于接受批评过错的,国家或个人往往兴盛;拒绝纳谏的,则极易陷入混乱,提醒人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从善如流的智慧。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旧五代史》将礼义廉耻提升到国家根基的高度,强调这四大道德准则若得不到弘扬与践行,国家将失去支撑走向灭亡,体现了道德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深刻总结了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规律,忧虑勤劳能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则会导致自身败亡,警示人们莫要沉迷于安逸,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与勤勉精神。
“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宋史》体现了民本思想的精髓,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懂得将财富与福祉蕴藏于百姓之中,百姓富足则国家根基稳固,强调以民富带动国强的治国理念。
“贤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辽史》形象地比喻贤明君主用人之道,如同能工巧匠根据木材的大小长短合理使用,君主亦应依据人才的特点特长,量才而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金史》聚焦于用人的时机与人才的精力状态,指出在人才壮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时加以任用,更能充分发挥其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与成功率。
“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无所施与不勇同。”《元史》强调了能力与勇气需付诸实践才有意义,空有力量与勇气而无处施展,等同于没有力量与勇气,鼓励人们积极行动,将自身潜能转化为实际成果。
“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明史》深刻认识到言论通道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广开言路能使国家及时了解民情、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言路则会导致信息不畅、决策失误,危及国家生存与发展。
这些二十四史中的经典语句,穿越千年时光,承载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与经验教训。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让我们审视自我、洞察社会;又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进程里,汲取历史智慧,传承优秀文化,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