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的「异常步态」分析,务必收藏!

健康   2024-10-16 20:01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来源:康复汇

转载已获授权

编辑:KF姐


正常人的行走能力体现了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生理系统之间的完美整合以及在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任何一个系统损伤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均可以将病理步态从功能损伤的层面分析,引起病理步态的原因包括疼痛、肌力减弱、畸形、感觉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的肌活动障碍如肌肉活动增加和运动障碍等。了解静态和动态因素将有助于准确认识病理步态的特征,进而使康复治疗有的放矢,提高疗效。


疼痛

特征: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

1.髋关节疼痛步态:主要表现为疼痛一侧支撑相时间的缩短,以及健侧支撑相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因此出现一轻一重、一长一短的步态,行走时身体向健侧倾斜,上半身的摆动也会增加。


2.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轻度屈曲,可降低关节囊的张力,足尖着地代替足跟着地。


3.足前部疼痛:踝关节趾屈减少,足趾离地动作消失。


4. 踝关节或足后部疼痛:首次着地时,足跟着地消失,以足尖或足的内、外侧代替。


5.距下关节和趾关节疼痛步态:在距下关节旋转或侧向蹬地时出现疼痛,患侧会避免此类动作,减少相关动作的力量和持续时间,所以步行时步宽和足偏角常会出现异常。


6.脊柱疼痛步态:脊柱疼痛时,与脊柱相关的摆动和旋转都会受限或消失,引发上半身僵直的步态。在行走和跑步过程中,只有下肢活动,上半身没有充分的配合,动作会显得不协调,步幅变小。


肌无力

一、臀大肌无力

1.臀大肌作用:伸髋及稳定脊柱(在足触地时防止身体重心过分向前而摔倒;


2.肌力下降时表现: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使重力线落在关节后方,以维持够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膝关节绷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态;


3.机理:臀大肌肌力减弱时,其作用改由椎旁肌代偿,导致在足跟着地后,为了防止摔倒,椎旁肌收缩将髋关节向后拽,使身体的重力线落在髋关节的后方而将髋关节锁定于伸展位;


4.代偿:单纯的臀大肌肌力减弱可由腘绳肌收缩代偿而使步态接近于正常。临床上,如果S1神经根受损,则脑绳肌和臀大肌同时受损。


二、臀中肌无力

1.臀中肌作用:关节外展,起到稳定、支持骨盆的作用;


2.肌力下降时表现:一侧臀中肌无力时,不能固定骨盆,也无力提起、外展和旋转大腿,关节侧方稳定受到影响,表现为行走中患腿站立相时,躯干向患侧侧弯,以避免健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维持平衡。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


三、屈髋肌无力

屈髋肌是摆动相主要的加速肌,其肌力降低造成摆动相肢体行进缺乏动力,只有通过躯干在支撑相末期向后,摆动相早期突然向前摆动来进行代偿,患侧步长明显缩短。


四、股四头肌麻痹

1.股四头肌参与的三个时期:

迈步相末期——伸展小腿

站立相——离心性收缩,控制膝关节屈曲度

足趾离地后——启动下肢向前迈步


2.股四头肌麻痹,主要表现为对足跟着地期的影响。此时,臀大肌收缩保持股骨近端位置,小腿三头肌收缩保持股骨远端位置,从而将膝关节锁定在过伸位;


3.如同时伴有髋关节伸肌无力,有些患者在足跟首次着地期和站立相时,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以助膝关节伸展;


4.膝关节反复过伸将极大地增加膝关节韧带和关节囊负荷,导致损伤和疼痛。


五、胫前肌无力

1.胫前肌作用:踝关节背屈。


2.表现:

①胫前肌无力时,在足触地后,由于踝关节不能控制距屈,所以支撑相早期缩短,迅速进入支撑相中期。胫前肌麻痹时,患者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导致下肢功能性过长,往往以过分区髋屈膝代偿,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足尖先接触地面,多见于腓总神经麻痹患者;


②同时和合并有屈肌无力或下肢痉挛则表现为足趾拖地行走,同时伴有髋关节的外展、外旋。


六、腓肠肌无力

1.腓肠肌作用:站立相末期产生蹬离动作,促使腿向前摆动;


2.腓肠肌无力时表现:蹬离动作的爆发性减弱,身体前移力量减小、运动减慢,减慢了下肢向前迈进,从而导致步幅缩短,步行速度下降。


畸形

一、关节屈曲畸形

在支撑相中后期:如果畸形为单侧,对侧下肢呈现功能性过长,采用抬髋行进或躯干倾斜以代偿摆动相的廓清功能,步长缩短。


二、膝屈曲

较少见,一般为骨关节畸形或病变造成。患者在支撑相和摆动相都保持屈膝姿势。患者在支撑相时必须使用代偿机制以稳定膝关节。由于患者在摆动相末期不能伸膝,致使步长缩短。


三、膝僵直

支撑相晚期和摆动初期的关节屈曲角度<40度(正常为60度),同时关节屈曲程度及时相均延迟。摆动相膝关节屈曲是由髋关节屈曲带动,关节屈曲减少将减少膝关节屈曲度,结果导致拖足。患者往往在摆动相采用划圈步态、尽量抬髋或对侧下肢踮足来代偿。


四、踝关节趾屈畸形

则行走时足尖或前脚掌着地,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迈步相时屈髋屈膝增加。


中枢神经损伤

一、偏瘫步态

典型的偏瘫步态表现:

1.上肢摆动时:肩、肘、腕及手指关节屈曲、内收;


2.下肢伸肌协同模式:关节伸展、内收及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距屈、内翻;


3.步行速度减慢,健侧步幅缩短,首次着地时足跟着地消失、膝反张;


4.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摆动相时由于股四头肌痉挛而使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减小或消失,迈步相时患侧肩关节下降,骨盆代偿性抬高,踝关节外展、外旋,偏瘫下肢经外侧画一个半圆弧,故又称划圈步态。


二、剪刀步态

1.原因:髋内收肌群痉挛;


2.表现: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由于踝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严重时步行困难。


三、帕金森病步态

1.病变部位:基底节;


2.表现特征:双侧性运动控制障碍和功能障碍,以面部、躯干、上下肢肌肉运动缺乏、僵硬为特征;


3.步态表现:步行启动困难,双支撑相时间延长,行走时躯干前倾,膝关节轻度屈曲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踝关节迈步相时无趾屈,步长、跨步长缩短,步伐细小,上肢摆动几乎消失,易跌倒。患者以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患者虽启动行走困难,而一旦启动又难以止步不能随意骤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四、共济失调步态

1.原因:小脑或其传导路受损;下肢感觉受损;


2.典型特征:行走时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步基增宽,高抬腿,足落地沉重;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前进;因步行不易控制,故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又称酪配步态或醉汉步态。


长短腿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下降,对侧迈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屈。如果缩短超过4cm,则缩短侧下肢以足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短腿步态。





更多康复知识 推荐阅读


吴庆连主编的《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主要介绍了康复医学科各项管理规范以及各项康复治疗技术的目的、适应证、忌证、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操作常规。本书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规范的从业指导用书


本书可供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康复医学科医师、治疗师、护理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点击图片立即查看(广告)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康复医学沙龙
康复医学沙龙,致力于传播更多康复医学知识,为广大康复从业者提供便捷的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欢迎大家的加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