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评选2024年度读者喜爱的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十佳图书 | 文末有福利

文化   2024-11-22 20:24   上海  

2024年度读者喜爱的中华书局

上海聚珍十佳图书


2024年余额仅剩40天,中华书局上海聚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那就是和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一起,选出今年最受大家喜爱的聚珍“十佳图书”。2024年,在聚珍小伙伴们不懈的努力下,一共推出了18种各有特色的精品好书。有平易近人的学术大众化作品,有端庄持重的学术专著,有清新优雅的艺术品谈,有生动活泼的通识读本等等,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种是你的心头爱呢?请投票选出你最喜爱的十种图书,聚珍君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你的选择啦~


投票截止时间:2024年11月30日12:00


我们会在后期的推文中公布评选结果,关注“中华书局上海聚珍”,不要错过精彩内容哦~


(图书排列以出版时间为序)


01

《“谎”:〈吴越春秋〉里的忠与谋》 

《“谎”:〈吴越春秋〉里的忠与谋》

作者:董铁柱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定价:68.00


作者简介

董铁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出版有《孔子与朽木——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演而优则士:〈世说新语〉三十六计》等,译有《与历史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对越王勾践的叙述》《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在《文史哲》《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编辑推荐

1.本书很可能是第一本如此详细讨论“说谎”的书。把“说谎”当作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将其理解成吴越争霸中的关键因素,所有话题的讨论都以“说谎”为中心展开。对于“谎言”的种类、性质和表现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予以展开,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框架。


2.作者受过良好的西学训练,对于国际学界的前沿理论非常熟悉,同时具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功底,在古今中西的交汇视野中阐释《吴越春秋》中“谎言”的内涵及表现。行文流畅,分析富有条理,引人入胜。


3.对于熟悉的历史人物,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比如认为伍子胥之所以被夫差“抛弃”,是因为功成之后变得不再“说谎”;历史上传颂不已的季札,或许是一个“恶”的纵容者。本书并不是简单的翻案,而是基于深刻的心理分析和历史情境还原,给出坚实有力的判断。


4.关注小人物的历史命运。比如讲刺客要离的悲剧命运,令人动容。讲无名渔夫和女子对于伍子胥的帮助,折射出当时底层人物的善良品格。


内容简介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著的详细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的著作,对于其文体性质,一直存有争议。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吴越春秋》放到两汉到魏晋的哲学思想脉络中考察,在深研文本、深入叙述肌理、广泛吸收国际学界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把“说谎”作为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说谎”为中心而展开。本书所指的“说谎”有其特定的文化政治内涵。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谎言”的内涵,还对“谎言”的类型、性质和表现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透过“说谎”这面镜子,勾践、伍子胥等春秋重要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上书坊 |《“谎”:〈吴越春秋〉里的忠与谋》



02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作者:苏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定价:79.00


作者简介

苏精,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以基督教传教士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专著有《西医来华十记》(2020)、《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2018)、《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 (2017)、《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 (2014)、《基督教与新加坡华人1819—1846》(2010)、《上帝的人马:十九世纪在华传教士的作为》(2006 )、《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2005)、《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2000)、《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1985)、《近代藏书三十家》(1983)等。


编辑推荐

1.首部系统、深入研究美华书馆历史的专著。美华书馆将近四十年位居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印刷出版机构,也是重要的中文铅活字供应者,并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约十年间达到其出版上的巅峰时期。其历史地位之高与研究成果之少极不相称,苏精教授殚精竭虑爬梳史料,追根溯源考订真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


2.海外一手英文史料呈现美华书馆88年变迁原貌。苏精教授利用在海外抄录的有关近代中国印刷出版的一手英文史料,梳理了美华书馆由盛而衰直至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推进美华书馆历史研究达到新高度。


3.小细节构建大历史,从人才、技术、管理、经营、迁址等多角度叙述,同时紧扣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生产的大背景。从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到掌握技术的中国工匠王凤甲、鲍哲才的贡献,再到数次迁址,全方位展现美华书馆的历史细节。立足东亚印刷出版史的宏阔背景,讲述美华书馆与日本同业及中国本土印刷出版机构的竞争。


4.苏精教授深情披露利用传教会档案的经验与感受,嘉惠后学。复旦大学教授邹振环称苏教授为“学术的‘苦工’”,高赞苏教授“把学术视为自己人生的全部”。在《我与档案》长文中,读者不仅能学习作者的治学方法,更能受其治学精神感染,深切体会其人格魅力。


内容简介

美华书馆曾长期执西式中文印刷出版业的牛耳,对近代中国思想与知识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本书主要从海外一手英文档案入手,以人、事、物小切口研究美华书馆1844—1931年八十八年的兴衰史,涵盖美华书馆数任主任的更替、中文铅活字技术的数次革新、内部经营管理与迁址等。既首次详细叙述诸如美华事业奠基性人物柯理、姜别利的生平与个性,又将王凤甲、鲍哲才等中国工匠纳入研究视野;首次详细论证美华书馆各类活字的发明、构成以及来源,回应学界有关争论与质疑;首次将美华书馆搬迁至北京路、北四川路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予以细致阐述,指出美华书馆由盛转衰的内外根源,纠正美华最终歇业的具体时间;首次介绍自身如何与美华书馆档案结缘,如何查找、利用档案以进行印刷史相关研究等。


上书坊丨《美华书馆:档案如是说》



03

《周易精讲》 

《周易精讲》

作者:王振复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定价:88.00


作者简介

王振复,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易学、中国建筑文化、佛教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迄今在海内外出版专著40余种,多部著作获选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代表著作有:《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1999)、《周易的美学智慧》(1991)、《中国文化“原典”——〈周易〉》(1997)、《中国建筑艺术论》(2001)、《中国美学的文脉历程》(2002)、《中国美学范畴史》(主编兼第一卷第一作者,2006)、《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2006,2013韩文版)、《周易精读》(2008,2016)、《周知万物的智慧——〈周易〉文化百问》(2011,2012)、《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美学史》(2018)、《中国巫文化人类学》(2020)、《中国巫性美学》(2021)、《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2021)、《〈周易〉通识》(2023)、《中国文化美学文集》(2024)、《周易百句》(2024)。


编辑推荐

1.易学名家、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复易学集成之作。本书是作者全新的《周易》全文普及读本,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研易功力。这主要体现为“精”:一是抛弃了繁琐的题解和注释,从传统象数之学入手,汲取与扬弃古哲时贤的文本和考古成果,融贯己意,深入字句肌理精解细讲;二是代表了作者易学研究的水平,是作者易学的经典、精华之作。


2.用文化人类学方法观照“古代东方奇书”。王振复教授在国内开创以文化人类学研究《周易》的先河,在这本书中,主要体现为“讲”:从作者一贯的“文化易”立场出发,从经传的解读层面跳脱出来,以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卦爻符号、卦爻辞及二者关系的讲解,让读者从文化高度通观品味《周易》,从而对这部中华文化源头的代表、“群经之首”的原典获致全新而透彻的认识。


3.排版层级明晰,卦辞、爻辞、易传、讲解、小结一目了然。今本《周易》由多个部分组成,除六十四卦卦符及相应卦辞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以及系于每条卦爻辞的《易传》和本经之后独立成篇的《易传》,作者精讲每一部分,并适时作出小结。排版时充分考虑读者阅读的便利性,通过字体、字号、行距等的调整控制,使每一部分历然可观,不致产生混淆和困惑。


4.《周易》阶梯阅读的全文读本。本书可与作者已出的《<周易>通识》《周易百句》构成《周易》阅读和学习的阶梯系列读本。作为进阶读本,本书可使读者在阅读完《通识》《百句》获得入门途径后,全面了解《周易》和易学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通行本《周易》经、传的逐字逐句解读,突出“全”和“精”。《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体大繁复,本书从传统象数之学入手,每卦必讲,每爻必讲,《易传》“十翼”全讲,言必有据,既广征群言,又融贯己意。更进一步,讲解并不流于对《周易》哲学意涵的挖掘,而是以更高的视角,认为《周易》不止是哲学,更是包括哲学在内的文化集成。作者受过严格的文化人类学训练,以本经品读《易传》,全面展示《周易》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精蕴。


上书坊︱《周易精讲》



04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



中华经典通识·第三辑

主编:陈引驰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定 价:291.00元


丛书内容

第三辑五种分别为: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四书通识》,湖南大学尹世尤教授《〈孙子兵法〉通识》,上海政法学院沈海波教授《〈山海经〉通识》,广州中医药大学刘鹏教授《〈黄帝内经〉通识》,复旦大学吴兆路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红豪讲师《〈水浒传〉通识》。  


主编简介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海外汉学等。著有《〈庄子〉通识》《庄子讲义》《庄学文艺观研究》等。


编辑推荐

“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丛书立足大众,致力于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于对每一部经典的最基本、最重要知识的介绍之中,在梳理经典产生、流传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世界文明影响的源流过程中,不仅传授“真知”,还传递学者对人生、对学术的思路与“智慧”。为保证整套丛书的品质和权威性,“通识”系列的写作言必有据,力求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


上书坊 | 《四书通识》

上书坊丨《孙子兵法》通识

上书坊 |《〈山海经〉通识》

上书坊丨《〈黄帝内经〉通识》

上书坊丨《〈水浒传〉通识》



05

予路人文阅读系列丛书·第一辑



予路人文阅读系列丛书·第一辑

主编:杨晓燕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定 价:185.00


丛书内容

第一辑三种分别为:彭元鹤著《唐诗一百零一夜》、《宋词一百零一夜》,蒋远桥编注《中学生一读就懂的〈经典常谈〉》。


作者简介

彭元鹤,山东大学古代文学硕士,曾为资深出版人,现为文化作家,著有《唐诗一百零一夜》《宋词一百零一夜》等。


蒋远桥,副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主要致力于古代汉语、文学批评、教育测评研究。从事语文教育教学考试工作20年,曾长期参与上海语文高考命题工作。出版有《新译六朝文絜》(三民书局)、《清朝书人辑略》(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高考研究报告(2017—2019)》(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编辑推荐

“予路人文阅读系列丛书”是一套由大学教授、资深教学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撰写的引导中小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文化读本。


丛书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中小学推广人文教育,将研究者、教学者多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总结的教学经验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化读本,引导、激励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丛书学术顾问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编委会主任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詹丹教授。目前出版有3种图书,包括彭元鹤著《唐诗一百零一夜》《宋词一百零一夜》及蒋远桥编注《中学生一读就懂的〈经典常谈〉》。


上书坊丨《唐诗一百零一夜》

上书坊丨《宋词一百零一夜》

上书坊 |《中学生一读就懂的〈经典常谈〉》



06

《花果小品(增订本)》 



《花果小品(增订本)》

作者:郑逸梅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价:98.00


作者简介

郑逸梅(1895—1992),著名文史掌故大家,上海文史馆馆员。原姓鞠,后改姓郑,名愿宗,字际云。祖籍安徽歙县,生于上海,因早年随外祖父多在苏州生活而常自称“吴门郑逸梅”。斋名“纸帐铜瓶室”,自号“纸帐铜瓶室主”。因长于文史掌故小品,大小报章争相约稿,时有“补白大王”“郑补白”之誉。郑逸梅博闻强识,近代文史掌故了然于胸,在近现代报刊、南社等领域颇有研究,创作短篇小说,翻译外国文学,编写电影剧本,主持报刊笔政,教书育人,皆有所成就;又富于收藏,名人尺牍、折扇、书画册叶、印章古泉等无不涉猎。笔耕不辍整整八十载,著述近五十种,累累千余万言,主要作品有《逸梅小品》《花果小品》《逸梅丛谈》《南社丛谈》《艺坛百影》《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清娱漫笔》《人物和集藏》《逸梅收藏名人手札百通》等。


编辑推荐

1.花果掌故的经典之作,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春萱秋蕙,夏蕖冬茶,灿灿群芳;沉李浮瓜,交梨火枣,离离嘉果。这里有关于花果的形状名目、栽植养护、掌故闻见、诗词妙文,更重要的是还有郑逸梅与花果的种种生活细节,与时人因花果园林而结下的奇妙缘分,等等,知识性、趣味性兼具。有限的文字,无限的回味,文短味厚,意味隽永,且看一代文史掌故大家如何将笔下的花果描绘得如此多娇,引无数读者竞折腰。


2.精心考订,精编细校,增补四十余篇文章。于《花果小品》各篇纷繁复杂的版本中小心比勘诸版异同并校订讹误,于旁征博引的文字中查核文献并仔细标校引文原文、核定谬误,于散落在其著述和旧报刊杂志的海量文章中精心选择增补相关花果小品文章四十余篇,同时加以标点分段整理编排,郑逸梅关于花果的精彩文章可谓萃于一书。


3.精雅设计,增配近百幅彩图。素雅古朴的封面设计,精致的布封烫印工艺,古雅小品文与大量古画的图文和谐相配,更邀请郑逸梅的孙女、著名画家郑有慧绘制多幅花果小品画。质地柔软的内文用纸,全彩印制还原国画神韵,可谓图文并茂,图文兼美。我们可于郑逸梅生花的妙笔中,体味世俗的花果给我们带来的审美的愉悦。


内容简介

郑逸梅为海内外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著述宏富。一九三四年,将其所撰关于花果掌故的随笔结集出版,是为《花果小品》。周瘦鹃说“每一把诵,似赏名花而啖珍果,醰醰有余味”,朱天目赞其“文字隽永,考证精详”,一时巨公名贤推崇备至,传为经典。


《花果小品》概而言之,前为花,自梅花至松,春萱秋蕙、夏蕖冬茶 ;后为果,自甘蔗至葫芦,沉李浮瓜、交梨火枣;末附《香国附庸》,共计一百多篇。举凡花果的掌故,前贤吟咏的诗文多有记述,灿灿群芳,离离嘉果,丰富非常。初版面世以来,一版再版,广为流传。但也有很多花果文章失收,郑逸梅后来多次撰文引为憾事。现今推出的增订本,广搜博采,精审细校,比勘诸版,改订讹误,同时增补四十余篇,增配近百幅花果图,可谓图文并茂又并美。


上书坊︱郑逸梅著《花果小品(增订本)》




07

中华经典百句·第一辑



中华经典百句·第一辑

主编:陈引驰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定 价:340.00


丛书内容

第一辑六种分别为:复旦大学王振复教授《周易百句》,浙江大学傅杰教授《论语百句(增订本)》,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史记百句》,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老子百句》,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庄子百句》,复旦大学吴震教授《传习录百句》。 


主编简介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海外汉学等。著有《〈庄子〉通识》《庄子讲义》《庄学文艺观研究》等。


编辑推荐

中华经典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包含了不断滋养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博大文化精神。为了更好地把中华经典中优秀的文化精神传递给大众读者,为了让传统文化扎根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中华经典百句”丛书(中华书局)邀请全国高校里多年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优秀学者,请他们选取经典中的名句,逐句阐发其中的文化意蕴,引领读者了解、领悟中华经典的思想智慧。“中华经典百句”丛书由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主编,2024年7月推出第一辑六种——《周易百句》《论语百句》《史记百句》《老子百句》《庄子百句》《传习录百句》。


图书以“百句”为题,带领读者从亲切易懂的“点”进入经典内部,如《史记百句》中以“大丈夫”为主题选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论语百句》所选脍炙人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经典名句,却又常读常新,是我们人生智慧的源头活水。“中华经典百句”丛书的作者在逐句讲解中,将多年对经典研究的心得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深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书坊 |《周易百句》

上书坊 |《论语百句(增订本)》

上书坊 |《史记百句》

上书坊 |《老子百句》

上书坊 |《庄子百句》

上书坊 |《传习录百句》



08

《重写晚明史》(五卷本




重写晚明史(五卷本)

主编:樊树志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 价:698.00


丛书内容

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 


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


本次套装本随赠一册同款笔记本,以答谢读者厚爱。


作者简介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2023)、《明史十二讲》(2021)、《图文中国史》(2020)、《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2022)、《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2021)、《万历传》(1993,2020)、《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编辑推荐

1.著名历史学家樊树志教授,以两百余万字、三百余图,鲜活再现晚明社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变动,和它在原有轨道中前进之间的张力,用五卷篇幅勾勒了从嘉靖中期到清军入关之间的百年历史。


2.全球史的宏大视野,和从史料中挖掘出来的鲜活历史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细节生动、色彩鲜明、令人又爱又叹又顿足的晚明历史长卷。


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历史是为了照亮未来。今天的我们反观晚明跌宕起伏的大历史,应该从中汲取哪些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4.名家名作,将历史著作写得比虚构小说还令人荡气回肠,是公务员、文史教师、都市读书人、历史爱好者的首选历史文化读本。


5.为答谢读者厚爱,套装随赠同款笔记本1册。


上书坊 |《重写晚明史》



09

邓云乡集(图文精选本)·第一辑



邓云乡集(图文精选本)·第一辑

作者:邓云乡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 价:800.00


丛书内容

201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邓云乡集》17种,囊括了邓云乡先生绝大部分著述,出版以来广受好评。今在其百年诞辰之际,推出图文精选本,择其代表著作中迄今仍引领阅读风尚者,每册约取六至八万文字,配以相关必要图片,以广其学,并希望读者通过阅读邓先生的文章,便捷地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

邓云乡(1924.8.28—1999.2.9),当代著名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1936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因工作调动定居上海。撰写了多部有关旧京遗事、燕京风物、北平民俗等方面的作品,被谭其骧先生称为“不可多得的乡土民俗读物”。同时,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以着重生活风物、服饰饮食等考证著称,更因《红楼风俗谭》一书成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的民俗指导。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宣南秉烛谭》《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草木虫鱼》《云乡话食》《云乡话书》等,均已收入中华书局2015年版《邓云乡集》。


专家推荐

虞云国:

文史大家邓云乡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久寓文化古都,交游耆旧名宿,历经世变沧桑,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学殖深厚,腹笥丰盈,出入古籍今典,融会目睹亲见,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谙通于饮食厨馔之道,红楼说梦不啻独张一帜,燕京谈往堪称如数家珍,独运妙笔,撰为美文,砚耕勤奋,著述宏富,不仅见重于学术圈,而且驰誉于读书界。为契合当下阅读风尚,特选其集中引人入胜的文章,插配与行文相映成趣的图像,推出图文精选系列的《邓云乡集》。涉及的专题雅俗共赏,说掌故娓娓道来而见著者才情不凡;适应的对象少长咸宜,长知识应接不暇而令读者开卷有益。


陈子善:

邓云乡先生是我敬重的文坛前辈。在我看来,邓先生热情诚恳,尤其关爱后学。而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清澈坦诚,不板着面孔,不居高临下,而是娓娓道来,真切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平等地与读者朋友交流。邓先生是北方人,对北京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他著述丰硕,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写北京的。他迷恋北京四合院,在他笔下是那么生动鲜活,充满烟火气;他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写《红楼梦》的书一本又一本,开了深入考证红楼风俗的先河;他还费了不少心血,以鲁迅日记为线索,旁征博引,写下了《鲁迅与北京风土》,填补了鲁迅研究的一个空白。……总之,若说邓先生是独树一帜的掌故家、散文家、红学家,决不是过誉。


江晓原:

邓云乡的文化随笔,学养深厚,题材广泛,心态平和,文笔隽永,广受好评。作者虽信马由缰,拉杂言之,读者仍兴味盎然,读之忘倦。其著作20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凡17种,卷帙颇繁。此次中华书局推出图文精选本,自每种中精选内容,小册在手,图文并茂,阅读弥增快感。读其书,长知识,广见闻。作者于帝京风物,尤多留意,沧桑之感,时见笔端……


陈引驰:

邓云乡先生笔耕不辍,多为短章,汇聚成书,转成宏著;正是因为这样的写作特点,加上他的文字质朴而有味,读者开卷有益,任意翻开一页,便能乐而忘倦地看下去。更重要的是,邓先生对于北平旧日的风物民俗,极为熟悉,这种熟悉,既由时时留心文献而来,也缘自早年的生活体验和终其一生的念念不忘;他许多有关《红楼梦》的文字,秀出时贤之处也正在风俗方面——通过邓先生的文字,我们很容易进入具体、可触的生活场景中,无论这种生活场景是真实历史的,或是文学虚构的。


周立民:

邓云乡学识广博,天文地理、节令习俗、红楼鲁迅,无所不谈,每谈无不兴味盎然。有人以“红学家”“民俗学家”称他,相对那些标准的学术著作,他的文字几乎都是学术随笔,读惯了那些模式化的高头讲章,邓先生的文字融化了学术的块垒,从细处见大学问,别开生面。于是,旧京的衣食住行、春夏秋冬、习俗礼制,在他的笔下都复活了,对旧京及其文化的依恋,使其文字有情感润泽,落入当代人心间亦不隔膜,反而有春风化雨的感受。此时,我们又会发现,邓云乡所讲没有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关于生活文化的叙述,它让我们对自己最为熟悉的生活有了重新打量和认识的契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品味、享受,不应当只停留在物质、欲望的层面,还应有更高的文化认知和感受。——邓云乡的作品无疑是引导我们重识日常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好最难得的读物。


严晓星:

邓云乡先生有着多重身份,红学家、散文家、美食家等,而我最看重是掌故家。他跋涉在连接传统与当代的特殊年月,“有一代人的心史,就有一代人的掌故”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就在掌故中穿梭,与掌故生活在一起,万物皆成掌故。学识渊博,文笔又极好,春雨青灯,水流云在,旧家气息,时代沧桑,无不摄入笔底,激起一代代读者的心头微澜。


上书坊丨《邓云乡集(图文精选本)》



10

《海上遗珍:永嘉路》



《海上遗珍:永嘉路》

主编:王华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68.00


作者简介

王华,现任上海市徐汇区区长。


编辑推荐

继《海上遗珍》第一辑《武康路》(2017年)、第二辑《衡山路》(2018年)、第三辑《复兴路》(2019年)出版之后,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中华书局联合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精益求精,精心打磨,隆重推出《海上遗珍》系列第四辑《永嘉路》。


1.永嘉路——“西爱咸斯花园”里的“住宅建筑博物馆”。永嘉路横跨黄浦和徐汇两个区,东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辟筑于1920年,于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永嘉路原名西爱咸斯路,是为纪念法国邮船总公司的西爱咸斯而命名,1943年以浙江永嘉改今名。永嘉路上密布着千姿百态的里弄住宅、里弄公馆和花园洋房,这些建筑俗称“西爱咸斯花园”,因基本保存完好,多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堪称 “住宅建筑博物馆”。


2.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作序推荐。“《海上遗珍》丛书出版至今是第四辑,已经从街区漫步专注于深度阅读建筑。永嘉路的建筑确实值得仔细阅读,还有很多人物和建筑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也需要我们去甄别。”“永嘉路有着多元的文化和历史风貌,代表了上海近代居住建筑在城市规划、建筑艺术和技术层面的水平。”


3.知名文史专家云集,众手作文章。钱宗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宋浩杰(徐家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惜珍(知名海派作家)、周立民(作家、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何成钢(作家、金融文化学者)、孙琴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志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金国明(上海市长宁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政协委员)、罗婧(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等上海知名学者、专家、作家担纲撰文,流畅叙事和严密考证兼而有之,用一则则史料去考证这些建筑背后的沧桑变迁,用一个个细节去描绘曾经发生在这些建筑里的历史人文故事,也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这些建筑的过去和现在。


4.永嘉路上建筑可阅读,故事可讲述。永嘉路上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多,故事更多:这里有颇具有上海里弄特点的庞大的建筑群慎成里,中共江苏省委曾隐藏在此开展地下革命工作;这里有民盟创建者、领导者张澜旧居,书中讲述了上海解放前夕张澜在永嘉路寓所及虹桥疗养院惊心动魄的虎口脱险经历;这里有“海上三老”之一闻兰亭旧居,书中讲述了他从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到被国民党当局以汉奸罪逮捕入狱的历程;这里有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旧址,《简爱》《叶塞尼娅》《尼罗河上的惨案》《佐罗》等经典译制片从这里走向各大影院,从这里走向千家万户;这里有孔祥熙、宋子文旧居,这里还有著名天文学家、上海天文台第一任台长李珩旧居……永嘉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读者来阅读。这里有永嘉路的过去,也有永嘉路的现在。


5.装帧典雅精致,设计构思巧妙。书名字体的排布设计,封面上的永嘉路俯视图、直观标记的手绘地图、精致布封上的手绘建筑、全彩印制的多幅高清彩色插图、篇名前门牌号设计、图文并茂的正文,等等,用细节呈现精品图书。


内容简介

《永嘉路》为《海上遗珍》系列第四辑(第一辑《武康路》、第二辑《衡山路》、第三辑《复兴路》),延续丛书的一贯风格,本辑收录了著名学者、作家等所撰写的关于永嘉路(辟筑于1920年,旧称西爱咸斯路,1943年改今名)上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人物的文章,既有对建筑历史沿革的精确考证、对建筑风格的专业分析,也有对曾经居住和工作在这里的政治家、建筑师、科学家、法学家、文化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生动记述和深情追忆,还有对当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如实记录。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透过书中所记述的这些细枝末节,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温度。


上书坊 |《海上遗珍:永嘉路》



11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作者:高晞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69.00


作者简介

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2009)、《步行者:闻玉梅传》(2021),主编《医学与历史》(2020)、《本草环球记——5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上的药物、贸易与健康知识生产》(2023)。


编辑推荐

1. 一流历史学者搜罗海内外一手资料进行融通内外史的非虚构写作。复旦大学高晞教授在关怀生命的大悲悯下全方位审视1831年中国小人物何鲁之死的真相与历史文化遗产,融通医学内史与技术、科学、社会、文化等外史,进行了历史与当下的观照,其历史广度和生命温度引人深思。


2.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鸦片战争之前的跨国医疗事件。何鲁作为真实存在的中国小人物,他的疾病和肿瘤模型推进了19世纪西方外科技术和教学的进步,他本人成为东方形象代言人、英国国体代言人、西方对华进行医学传教的注脚。何鲁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它对英国民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与战后英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截然不同。何鲁在伦敦的悲惨经历以及他的肿瘤形象被媒体政客任意操纵利用,都为后来的研究者考察1840年前欧洲视野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 首次披露何鲁之死在当时英国社会和政坛引起的轰动。1831年4月的伦敦可谓“满城皆谈何鲁”,何鲁的肿瘤被隐喻为英国社会腐败的毒瘤,何鲁本人成为英国病态国体代言人,卷入同时期英国议会改革的政治运动,促进英国《1832年改革法案》的诞生。


4. 贯穿外科学史发展隐线。何鲁手术是在麻醉术发明之前,他活活疼死,引发了当时是否该进行手术、如何操作以及死亡原因等诸多讨论,亦就外科医生在技术冒险与医学道德间的权衡进行反思。随着外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人文主义的悲悯和对科学进步的感恩。


5. 配有48幅珍稀历史图片。以英国的医学报告、媒体报道、政治漫画、何鲁画像和博物馆展览为基本史料,将何鲁置于19世纪欧洲外科学生态环境考察东西方医学的真实差异,为读者展现了何鲁事件的鲜活场域和广泛影响。


6. 附录补充诸多信息。何鲁事件大事记不仅记录了何鲁之死本身,还记录了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另有1831年《柳叶刀》论文与《泰晤士报》报道的原文翻译,帮助读者洞悉何鲁之死在英国造成的震撼。


内容简介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
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医疗事件为主线,利用海内外诸多一手资料,将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别是对英国政坛和近代外科学史的持久影响作了精心刻画,展现了中英关系、医学进步、医学伦理、东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图景。


上书坊 |《何鲁之死——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12

《虎变:晋国大族的兴衰》



《虎变:晋国大族的兴衰》

作者:刘勋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98.00


作者简介

刘勋,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综合办文书规划高级主管,上海国学新知传统文化学习中心创始理事,曾任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学助理教授、教学副教授。200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左传》研究和普及工作,编著有《〈左传〉全文通识读本》,著有《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救世:子产的为政之道》《春秋十日谈》。


编辑推荐

1.新锐春秋史学者刘勋全新力作。牛津大学博士刘勋回国后潜心研读《左传》十余年,系统梳理春秋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中华文明核心价值奠定时期的变动与革兴。


2.全方位展现晋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本书聚焦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国晋国,以卿族政治的演进为线索,层次分明地展现出晋国政治发展的脉络。


3.语言生动流畅,论述清晰透彻。本书用生动的语言将晋国政治的复杂态势勾勒出来,论述紧密,前后关联性强,读来引人入胜。对于历史场景、人物心理的还原,同一史事不同版本记载差异的分析,很见功夫。


4.数十张表格与图片,提升阅读体验。本书在关键职位有所变动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把握卿族职位的变动,易于阅读和前后比较。另有二十余幅图片,包括十大主要卿族的世系表。


内容简介

《易传·革》有云:“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如果将战国七雄比喻成七匹猛虎,那么其中的赵、魏、韩三虎都是从春秋晋国的同名卿族演变而来。本书充分利用《左传》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丰富材料,聚焦于春秋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晋国,以卿族政治为主线,不仅按时间顺序还原了晋国卿官领导班子变迁、卿族兴盛衰亡的壮阔史事,还逐一梳理了晋国十大卿族的演化简史,生动清晰地展现出各大卿族化家为国的“虎变”事业和成败殊途的历史结局。


上书坊 |《虎变:晋国大族的兴衰》



13

《茆帆山水画公开课》



《茆帆山水画公开课》

作者:茆帆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98.00


作者简介

茆帆  本名栾国藩,1949年生于上海。幼承庭训,习诗书画印。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副研究馆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书画院兼职画师、上海诗词学会理事兼副会长、上海海上印社首批成员等。著有《茆帆作品选集》《写意山水画创作与技法》等。


编辑推荐

1.名家引路,一场跨越千年的传统山水画艺术之旅。本书由著名书画篆刻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茆帆先生撰写,汇聚了他五十余载在山水画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茆帆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复杂的山水画知识及其探索多年的艺术诀窍倾囊相授。无论是山水画的初学者、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还是超越书画的其他领域的读者,都能从本书获得融会贯通的启发。


2.109个书画问答,打通知识关节要处。本书内容全面而系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山水画论”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术语、创作理念及题跋艺术,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山水画的理论体系;下篇“书画百题”以问答形式,针对传统书画中的核心知识与必要见识进行解答,提供了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便于读者快速掌握重点,逐步深入学习。


3.图文并茂,教学视频辅助,让艺术精髓触手可及。为了增强读者的学习体验,《茆帆山水画公开课》不仅配有近200幅历代妙笔佳作和茆帆先生的个人书画作品,还提供了教学视频资源:扫描辑封与封底二维码,便可观看视频,与茆公面对面。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辅助,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与技法要点。


内容简介

《茆帆山水画公开课》基于著名书画篆刻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茆帆先生,多年的山水画研究、实践经验及公益课程积累,汇聚传统书画知识与技法,是一部面向大众的人文艺术读物。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山水画论”,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到技法、术语、创作和题跋,涉及笔墨、章法等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的创作实例分析、讲解;下篇“书画百题”,由109个书画问答构成,全面覆盖了中国传统书画学习中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与必要见识。全书配有近200幅历代妙笔佳作,辅以茆帆先生书画作品与教学视频,以权威视角融合实践技巧,引领读者深入探索山水之美,悠然领悟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


上书坊 |《茆帆山水画公开课》



14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作者:樊树志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98.00


作者简介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2023)、《明史十二讲》(2021)、《图文中国史》(2020)、《重写晚明史:王朝的末路》(2019)、《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2019)、《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2018)、《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2018)、《晚明大变局》(2015)、《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明史讲稿》(2012)、《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2022)、《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国史十六讲》(2006)、《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2005)、《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晚明史(1573—1644年)》(2003)、《国史概要》(1998)、《崇祯传》(1997,2021)、《万历传》(1993,2020)、《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等。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编辑推荐

1.孜孜不倦的耄耋学者。樊树志先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出版著述甚多,并多次获得大奖,久为社会和广大读者熟知。今年已届米寿,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明史,尤其是晚明史,传播新知卓见。


2.续证晚明大变局。樊教授自2015年以来,破除陈见,首次系统论述“晚明大变局”,将中国卷入全球化的时间提早到晚明,引发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本书是继《晚明大变局》等书之后继续解读这一真知灼见的新作,重点从明朝内部、明朝对外战争等多个角度切入,异彩纷呈。


3.剖析晚明政治生态。本书细腻解读了晚明大变局的内因,尤其是明朝政治生态持续恶化的过程,以及不同政治派别或利益群体之间角逐的荒诞面相。如书中所收《魏忠贤崇拜面面观》长文,层层剥茧式地揭露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的真相,展现了当时举国若狂的政治腐败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4.揭示晚明独特的文化生态。文人结社始于嘉靖,在天启、崇祯年间达到高潮。书中从文人结社视角,来探究晚明独特的文化生态。在阳明学引发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部分文人在一起磋商学问的同时,更关注现实的政治问题,探寻解决之道。樊教授以最具代表性的几社、复社为例,详述这些文社的成立经过及其主要活动,展示了他们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的经世情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勾勒晚明名贤浮沉群像。书中涉及徐阶、张居正、杨涟、左光斗、魏大中、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官绅名贤,勾勒这些正人君子在时代激流中浮沉,波澜起伏,曲折坎坷,折射出历史的复杂性,显示历史本身的丰富多彩。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史学名家樊树志教授近十余年间所撰有关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读了晚明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如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六君子之狱、魏忠贤崇拜运动、文人结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阶、张居正、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人的仕宦与心路历程,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书中配有六十余幅图片,包括人物肖像、书画作品、典籍书影、档案资料及其他历史遗物等多种类型,以期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场景,图文相彰,是研读晚明史乃至明史的优秀读本。“人世事,几完缺”,选自清吴梅村《贺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学者樊教授数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上书坊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15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作者:江晓原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88.00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著作多次获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等大奖,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编辑推荐

1.名家力作,四十年磨一剑。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成果斐然,广获好评。本书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帮助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天学史。


2.全方位现传统天学的内容。本书所论问题包括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全方位展现传统天学的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论及具体的内容,常常具有中西比较的贯通视野。


3.侦探小说一般好读。本书并非沿时间轴的单向论述,而是对有关天学的一系列问题,从各种角度展开考察与阐释。对问题的追索和解读,读来有路转峰回、回肠荡气之感,像侦探小说一般好读。


4.精心配图,提升阅读体验。本书有20余张精心挑选的配图,包括各类实物图、珍贵古籍中的图片、不断发现的新材料等,如《敦煌星图》、《算命天宫图》、近人拍摄的北京观象台图,增加阅读的趣味感。


内容简介

天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为神秘且神圣的内容,对世俗权力转移与社会生活影响极深。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的创建人,更是当今国际学界中国天学研究的领军者。本书集作者40余年研究之功,从天学的哲学基础、运作模式,以及天学与政治、星象、历法的关系和中外交流等方向,全方位展示传统天学的内容、意义与社会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天学史的学术大众化之作。


上书坊 |《通天:中国传统天学史》



16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作者:陈尚君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78.00


作者简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心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四十多年来,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编著《唐五代诗全编》,主持点校《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著有《我认识的唐朝诗人》《唐诗求是》《贞石诠唐》等。


编辑推荐

1.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大家陈尚君的最新通俗力作。自嘲为“唐朝片警”,雅号“唐朝神探”的唐五代文学研究大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人称“唐代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本书正是陈尚君教授近年致力于文化普及的最新力作,主旨温雅敦厚,文字通晓流畅,读来沁人心脾。


2.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刻画多面多味人生。在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还原事实,求深求新,所写传主既有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如李隆基等四位君主、冯道等三位宰相;亦有熟知但非真知的另类人物,如作为弃儿、伶人、诗人的茶圣陆羽;还有鲜少听闻的“新鲜面孔”,如推动李杜齐名的狂生任华、历经曲折终得成名的闽南文宗黄滔。


3.文史融通,让唐诗回到唐朝。以文史融通的立场在时代大势下理解诗人人生进退的选择、面对挫折的哀叹和勇气,以及彼此情感和认知的契合程度,对历史人物作立体观照和多元考察,在此基础上解读作品、臧否人物,帮助读者回到唐朝理解唐诗。


4.坚持现代传记文学立场,全面立体呈现诗人形象。陈尚君教授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旁观者,充分利用诗人们的文集、日记、书信以及同时代人的相关记录,对其外在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观察。同时他又是一位清醒的考察者,透过表象分析内在的逻辑与原因,给出全面立体的述评。无论声名、功绩、身份地位,“如实还原传主一生的人生轨迹”。


5.配有50余幅图片,图文相资,回到唐朝生活世界。图片包括书法、碑帖、墓志、器物、古画、地图、书影等,配合文本将读者带到千年前的唐朝。


内容简介

曾自嘲为“唐朝片警”的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以全面占有并仔细阅读文本、坚持文史融通和现代传记文学立场的写作追求,挑选能写出曲折离奇、惊心动魄故事的三十位唐朝诗人,以长期研究积累和新见文献做支撑,生动再现了他们真实而坎坷的生命历程,对各家诗歌也有精彩诠解。


上书坊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17

《嘉兴城南:

从马家浜文化、南湖人民公社到成为现代化城区》



《嘉兴城南:从马家浜文化、南湖人民公社到成为现代化城区》

作者:马学强 叶 舟 等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定价:398.00


作者简介

马学强,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嘉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第四、五届上海市史志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心主任,商务印书馆“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丛书总主编、新修《上海通史》副主编。


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史、区域史、教育史等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出入于中西之间:近代上海买办社会生活》《八百里瓯江》等。参与主编的有《千年龙华:上海西南一个区域的变迁》《阅读思南公馆》《上海的城南旧事》《上海的城市之心:南京东路街区百年变迁 》《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上海石库门珍贵文献选辑》等30多种。先后承担国家课题、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叶 舟,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六届上海市史志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明清江南史、家族史、教育史等研究。在《社会科学》《史林》等核心刊物上发表5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5部,古籍点校3部,译著2部。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3项,为新修《上海通史》“上海建县至明代”分卷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清总部主编,《常州史稿》副主编。多项成果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胡 端,浙江淳安人。上海交通大学副研究馆员、党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教育史、江南史。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安徽史学》《史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从城西首镇到华洋之界:上海法华地区城市化进程研究》(独著)、《八百里瓯江》(合著)、“百年名校 江南文脉”丛书多卷(合著)、《中国大学校史研究(2016)》(副主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上海市哲社课题多项。


李东鹏,山东淄博人,历史学博士,上海音像资料馆高级编研、副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在站)。


主要从事城市史、纪录影像研究。先后在《史林》《经济社会史评论》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著《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译著《梅与竹:中国传统苏州评弹》。参加《诞生地》等多项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纪录片项目制作,负责“中国名水志·黄浦江影像志”等多部纪录片的制作。获得过国际电视资料联合会(FIAT/IFTA)“最佳资料保存”项·提名奖等荣誉。


编辑推荐

1.学养扎实,团队超强。本书作者为马学强、叶舟等,主要成员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城市史研究中心。领衔作者为马学强,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市史志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人文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在中国城市史、江南区域史领域耕耘近二十年。叶舟亦为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古代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江南社会文化史。其他成员也均经过专业训练,学养扎实。


2.广角呈现,谈古论今。嘉兴城南不仅是嘉兴市的南缘,更因在其辖区发现的马家浜文化而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因此本书在娓娓讲述嘉兴城南的前世今生时,呈现出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时间上,始于迄今为止江南乃至环太湖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马家浜文化,终于21世纪初嘉兴城南街道的设立。内容上,重点梳理了嘉兴城南从早期的江南乡村原野,蜕变为现代化新城区的历史过程,尤其聚焦了嘉兴城南在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近代、20世纪50至7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21世纪六大重要阶段的基本面貌、重要变迁及其意义。


3.城南样本,有益借鉴。本书以“嘉兴城南”为题,通过对嘉兴城南区域的长时段、多视角考察,不仅丰富、拓展了嘉兴城市史研究的内容,而且可以为江南“城南现象”“城南发展类型”提供典型样本。嘉兴城南的一些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甚至为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因此更凸显了本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4.以图带文,以文释图。本书包括导论在内共有七章,每一章配图均不低于20幅,其中第四章配图超过35幅,第六章配图甚至超过50幅,合计配图近230幅。图片不仅丰赡,而且类型广泛、契合度强。书中既有反映不同时期嘉兴城南行政区划、水陆交通、文化遗迹、街区道路等图片,而且还有历史上当地官绅学者的肖像、书影、绘画,以及旧报纸图、档案资料图等。以图带文,以文释图,阅读感甚佳。


内容简介

位于嘉兴南缘的城南地区,从早期的江南乡村原野,蜕变为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嘉兴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从形态到格局,从功能到结构,城南的演进脉络清晰,呈现出多样性、完整性的特点。本书是由马学强教授领衔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团队所编写,以“嘉兴城南”为主题,通过对城南区域的长时段、多视角考察,丰富且拓展了嘉兴城市史研究的内容。从整个长三角区域审视,可以为江南“城南现象”“城南发展类型”提供样本。就更深层的意义而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研究,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之一的南湖之畔,无论是集体经济时代的南湖人民公社,还是融合现代化城区的城南街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路径的探讨,从发展农业到追寻工业化、城市化,其中的一些做法、经验值得总结,可以为一些地方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由此也凸显了本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上书坊丨《嘉兴城南:从马家浜文化、南湖人民公社到成为现代化城区》



18

《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

主编:陈引驰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定 价:118.00



作者简介

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2012—2020),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近现代学术思想、海外汉学等。著有《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中古文学与佛教》《庄学文艺观研究》《庄子讲义》《〈庄子〉通识》《〈文苑英华〉与近世诗文思潮》等,译有《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等,主编“中华经典通识”“佛经文学经典”“二十世纪国学丛书”等丛书。1995年始,在复旦大学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编辑推荐

1.复旦大学课堂实录,开卷亲临高质量文学史课堂。不同于教科书式板正严肃的面孔,这里有讨论、有推断、有质疑、有互参、有搁置不论,轻松代入,语句鲜活,如同亲临一流大学聆听了几学期的高质量文学史课。


2.编织文学网络,追溯动态的中国文学史。文学不是单一的作品,也不是分散的文学家,而是由时代、地域、文本、作者、事件、流派、读者等组成的文学网络。每个节点都蕴藏着承前启后的因子,你看到的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中华文脉的演进。比如,诗歌从《诗经》发展到《楚辞》,预示了文学脱离音乐而走向以文字为中心。


3.融汇古今中外卓识,独创新见,学术与情怀得兼。你能感受到安静的陈说、热情的共鸣、静穆的欢喜,哈佛大学宇文所安、耶鲁大学孙康宜、加州大学陈世骧等域外学者的精彩言论信手拈来,中西比较的大视野一览无余。提出中国文学史的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洞悉中国文学的大变折。同时,做人的谦虚包容,做学问的怀疑精神,文学给人心灵上、思想上的美感与启迪弥漫在字里行间,让人在文学史中爱上文学。


4.全彩图文演绎,感受文学的永恒魅力。精选百余幅与正文相关度较高的古画、书影、书法、碑帖、实物等图片,有感情地深入到中华文脉的肌理,在色彩与形象中感受传统文学之美。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教授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讲录,突破文学史叙述的一般格套,既见脉络的系统性,又见细节的丰富性,是很有视觉感的大学课堂实录。纵向从先秦一贯而下直至近现代,横向则以文类从韵文、散文、诗歌到小说,交织成动态发展的包蕴文本、作者、文学事件、文学流变、读者接受等在内的中国文学网络,呈现文脉的演进。


全书融汇历代文人学士与海内外学人的作品、卓识,文学情怀贯穿始终,打破定说,时有创见,提出中国文学史的三个轴心时代的独到之说、注重早期文学脱离音乐之后对文字表现的追求、聚焦近世文学对唐宋文学的承转变创、描绘近代文学转型的多元图景。既有学术上的着意开拓,又具备普及中国传统文学的意义。



别走开!这里有福利彩蛋!


以上哪种或那些图书曾经打动过你?投票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写出你最喜欢的书与理由,投票结束时,我们将为获得最多点赞的十位读者朋友送上惊喜礼物哦~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
聚珍文化,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全新文化品牌,致力于“传统思想现代化,古典内容时尚化,古代趣味雅致化”。聚珍传统,走向光明之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