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马召开了发布会,也是这场发布会后我们得知:上马也申请为世界大满贯候选赛事。当跑友们或是秀直通截图,或是开始踊跃报名,或是直接买慈善名额的时候,在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出现了一个细节:上马增设了轮椅组。今天这篇碎碎念,就从这里开启。
经常看马拉松的跑友对于轮椅竞速应该并不陌生,六大满贯也都有竞速轮椅组。他们通常早于正赛出发,由于速度快也早于正赛结束。这次的上马增加了轮椅组别,据称此举是成为大满贯候选赛事的必要条件之一。
据此也有业内人士推测,此前成都马拉松未能入选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轮椅组别,且今年的上马开始时间提前到了6点45,比往年提前的这15分钟,或许也是为了竞速轮椅做准备。
关于轮椅竞速,国际田联有着明确的规定,包括器械和运动员伤残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具体而言,轮椅竞速或称赛轮椅,是使用轮椅在跑道或公路上进行的比赛。参与比赛的运动员为截肢、脊髓损伤、脑性麻痹和部分失明的残疾人。
轮椅赛可以在任何跑步比赛的赛道中进行,比赛时要求运动员驱动轮子或转动摇把前进,且不可以使用任何可以驱动轮椅的机械装置或杠杆。自1960年以来一直是田径比赛的一部分。参赛者比赛中使用的是专门的轮椅,可使运动员的速度达到30千米/小时或更快。残奥会的轮椅竞速项目按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伤残等级可分为T51、T52、T53、T54四级,其中T54级是伤残程度最轻的运动员。
早先时候的2019年、2022年的成都马拉松上,都有竞速轮椅的出现,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并未引起巨大的关注。此次上马再次把该项目提上日程,除去是大满贯的赛事要求,也让我们一起致敬那些不屈的灵魂。
「早餐跑」这个词语熟悉而又陌生。
纵观六大满贯,都会在开赛前一日设置早餐跑,并且该名额也会很快售罄。国际大赛的早餐跑需额外付费,并且会给完赛奖牌,一般距离在5K左右,路线则是当地的知名观光路线,者是次日马拉松的精华赛道,配速也是十分友好的6分甚至更慢。
这个活动之所以吸引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带队的可能是你难得一见的大佬,比如今年的柏林马拉松,是阿瑟法带队热身。按照柏林马拉松组委会的说法,早餐跑是为了给运动员陪同自己家人的一个机会,毕竟上了赛道就“六亲不认”了。同时也是利用早餐跑搭建一个跑友social交流的平台,在那个环境下大家的身份只有跑友,而没有其他的身份。
眼下除去官方的早餐跑,很多跑友之间自发组织的早餐跑不在少数。目前国内大部分比赛还没有单独增加早餐跑项目。上马会不会开启,还不得而知。
参赛服和完赛服的“谍照”要早于报名曝光到网上。考虑到每个人审美标准不同,关于参赛服和完赛服的美丑,我们不做评价。
在这里想要探讨的是一场比赛要不要有参赛服。依然和六大满贯进行对比,六场比赛都没有免费赠送的参赛服,如有需要则要额外购买。这类单品与其说是参赛服,反而更像是赛事周边,因为伴随着参赛服一起在EXPO上线的,还有限定款的短裤、背心、外套等跑步装备。在柏林马拉松和伦敦马拉松现场我们注意到,参赛购买的跑者不在少数。
视线拉回国内,不少比赛等参赛服被吐槽没有设计、材料一般、服装上都是logo等。最后要么放在衣柜里不穿,要么送人,要么就是挂在闲鱼上出售。但也有很多跑者非常重视这件参赛服,这代表了自己跑步多年的见证,对于这些跑者来说参赛服就是最重要的仪式感。
所以回到这个小标题,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参赛服未来会否有更多玩法?如果套餐中有不要参赛服的选项,能不能在报名费上做出让步,或者是由参赛选手选择把参赛服捐赠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去,这里对执行层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国外的马拉松赛,都会在赛前设置衣服的回收计划类似:热身后的外套可以直接捐赠。如果将两者结合,是不是在我们跑马拉松之外,也让我们的衣服跑了一个“马拉松”。
最近很流行一个词“氛围感”,实际上,这也是很多跑者喜欢无锡马拉松的一个原因——赛道氛围。
依然是以柏林马拉松为例,在赛道上可以看到很多自发走上街头加油的市民。他们举着自己用亲手制作的道具,上边或是奇奇怪怪的梗,或是加油的标语,或是戏谑的话语,总之氛围感与情绪价值点满。对比之下国内的马拉松跑者们更多则更着重于对个人配速的突破,赛道氛围更为严肃垂直,这也是国内外比赛文化的差异,此处同样没有高下之分。
还有一个细节:在很多国外赛事,我们可以看到完赛的第二天依然很多人挂着奖牌在街上散步或者去工位搬砖,而在国内甚至在比赛日的下午就很难看到挂着完赛奖牌的跑者了。当然这里不能说哪个做法是正确的,挂着奖牌四处走或者收藏在自己的柜子里,都是表达了对赛事和自己的尊重。如果有一天上马成为大满贯赛事,或许这两种氛围的融合,也会激发出更多赛道上的
事实上,国内比赛和六大满贯的差异还远不止这些,还包括赛道纪录、国际选手占比等核心因素。
但作为中国最有实力冲击六大满贯的比赛之一的上马,我们衷心希望每一位选手跑过的不只是一处处打卡点,而是关于整座城市的印象。或许时隔多年,你会忘记赛道的某个转角,但是你会记得30公里那个自发给你加油的市民;有朝一日你再也跑不出当年的配速,但你依然记得当你完赛后的第二天,在街上碰到的那个看到你脖子上挂着奖牌就说出祝贺的人。
我们常常思考,跑步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既要有你追我赶的竞速追逐;有拼尽全力的自我超越;也要有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所以,无论是所谓的松弛随性还是严肃的拼搏,它的底色一定是对奔跑的爱。
我们与世界马拉松文化的融合与变新,或许就从上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