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进一步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文摘   2025-01-15 05:30   江苏  

1.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背景

1.1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战略方针。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年产量达到2.89亿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较大比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是确保国内玉米供应稳定、减少对外依赖的关键措施,有助于增强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1.2 玉米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1.2.1 供给方面

  • 种植面积与产量: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预计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将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总产量也将稳步提升。

  • 进口情况:尽管国内玉米产量较高,但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仍需进口玉米。2021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显著提升至2834.8万吨,同比上涨151%,2022年我国玉米累计进口2061.8万吨,出口仅0.1万吨。2024年短期进口数量有所减少,但长期进口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我国玉米进口可向罗马尼亚、俄罗斯、缅甸和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以优化进口来源,降低玉米进口市场集中度。

1.2.2 需求方面

  • 饲料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饲料消费国,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其需求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2022年,我国玉米的年需求量达到29781.89万吨,其中,饲料需求占比高达66%,工业需求约占26%,直接消费等其他需求约占8%。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这使得我国玉米的需求量逐年提升,玉米的进口也呈现增长态势。

  • 工业需求:玉米在工业加工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生物燃料等。近年来,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工业对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玉米消费总量(不含库存变化)预计将达到31784.63万吨,同比增长0.6%,其中工业消费呈现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7%。

1.2.3 市场价格

2020年以来,随着供需缺口显性化,加之国家调控手段、俄乌冲突等综合因素影响,玉米价格波动上涨。2023年后,国内玉米供需关系阶段性宽松,价格波动下行。2024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出“产区强、销区弱”的分化走势,山东与黑龙江的玉米价差降至200元/吨以下,并持续呈现产销区价格倒挂的局面,主要原因是销区市场供应较为多元,对产区余粮的需求大幅减少,以及玉米及其替代谷物进口量增价低,小麦丰收上市等因素,压制了华北及南方销区玉米的价格。

2. 2024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扩大措施

2.1 收购库点增加情况

中储粮为扩大2024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积极增加收购库点。截至2024年12月,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共布设收购库点超过340个。具体来看,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在全辖区启动收购库点44个,各收购库点的挂牌价格平均高于同区域其他收购主体60—80元/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有效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在黑龙江地区,中储粮直属企业通过最新升级的智慧收购平台系统,增加查询一体机等设备,售粮人在温暖舒适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厅内等候,随时可以刷卡自助查询粮车所在入库环节、排队等候次序和检验检斤结果等信息,在服务大厅就可以完成粮款结算。中储粮双城直属库首次应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扦样机,将单车扦样时间从25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左右,大幅提高了扦样效率;同时配备两台自助检斤一体机,新购置一批更高效节能的大倾角输送机、补仓机、扒谷机等,大大提升了装卸速度。在辽宁地区,中储粮鞍山、盘锦直属库延长服务半径,拓宽收购渠道,为种粮农民提供预约售粮、上门质量预检等前置服务,直接收购农户一手粮源,通过“到库烘干”等方式降低农户自储损耗,助力农民增收。辽阳直属库组织骨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检测粮食水分及质量,宣传粮食收储政策,为农民售粮提供价格参考。此外,中储粮还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6个,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收购整体平稳有序。后续将根据收购进度适时增加收储库点,助力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2.2 收购价格政策

中储粮在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收购价格政策以稳定市场。在内蒙古,中储粮在全辖区启动收购库点44个,各收购库点的挂牌价格平均高于同区域其他收购主体60—80元/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有效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此外,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储粮集团公司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中储粮已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6个,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收购整体平稳有序。后续将根据收购进度适时增加收储库点,助力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这些价格政策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有助于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

3. 扩大收储规模对市场影响

3.1 稳定市场价格作用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对稳定市场价格起到了显著作用。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2024年玉米市场呈现出“产区强、销区弱”的分化走势,山东与黑龙江的玉米价差降至200元/吨以下,并持续呈现产销区价格倒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储粮增加收购库点和收储规模,有效地平衡了市场供需关系。例如,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共布设收购库点超过340个,其中内蒙古分公司启动收购库点44个,挂牌价格平均高于同区域其他收购主体60—80元/吨,这一举措直接稳定了产区的玉米价格,防止了价格的过度下跌。同时,中储粮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6个,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为市场提供了价格支撑,确保了市场价格的平稳有序。

此外,中储粮的收购价格政策也对市场价格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内蒙古,中储粮的收购价格高于同区域其他收购主体,这一价格信号传递给市场,引导其他收购主体调整收购价格,从而稳定了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据市场反馈,中储粮的高价收购策略对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防止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部分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在中储粮的带动下,也适当提高了收购价格,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价格。

3.2 市场预期引导效果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对市场预期的引导效果显著。首先,中储粮的政策信息发布及时、透明,增强了市场信心。例如,中储粮在12月5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继续增加2024年国产玉米收储规模,这一信息的发布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受此消息提振,市场看跌后期玉米价格的情绪转淡,大连玉米2505合约期价当日自低点反弹90元/吨左右,各产区玉米现货价格纷纷止跌。这表明中储粮的政策信息发布能够有效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引导市场情绪向积极方向转变。

其次,中储粮的收储行动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信号,影响了农户、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的决策。对于农户来说,中储粮的积极收购信号使他们看到了玉米价格的支撑,从而增强了卖粮的信心,部分农户选择继续持有粮食,等待更好的价格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对于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而言,中储粮的高价收购策略使他们对市场前景有了更乐观的预期,部分企业调整了收购策略,适当提高了收购价格,增加了市场收购量,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价格。

此外,中储粮的政策还对市场的长期预期产生了积极影响。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中储粮的收储政策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更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市场供应。这种长期的政策导向使得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玉米市场有了更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4. 对农民及农业产业影响

4.1 农民收益保障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对农民收益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共布设收购库点超过340个,其中内蒙古分公司启动收购库点44个,各收购库点的挂牌价格平均高于同区域其他收购主体60—80元/吨,这一举措直接提高了农民的售粮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例如,在黑龙江富锦地区,中储粮以高于市场平均收购价格每吨约100元进行收购,使得农民卖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卖粮的货车排起了长龙。据当地农民反映,中储粮的高价收购让他们多挣了不少钱,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收益。

其次,中储粮的收购政策还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价格预期。在2024年玉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中储粮及时发布公告宣布增加收储规模,并公布了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6个,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农民对玉米价格有了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农民因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损失。据市场反馈,中储粮的高价收购策略对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防止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部分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在中储粮的带动下,也适当提高了收购价格,进一步稳定了市场价格,保障了农民的收益。

此外,中储粮还通过一系列便民措施,提高了农民售粮的便利性和效率。例如,中储粮双城直属库首次应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扦样机,将单车扦样时间从25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左右,大幅提高了扦样效率;同时配备两台自助检斤一体机,新购置一批更高效节能的大倾角输送机、补仓机、扒谷机等,大大提升了装卸速度。这些措施不仅减少了农民售粮的等待时间,还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售粮的满意度,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4.2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中储粮的收购政策稳定了玉米市场价格,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稳定的市场价格有利于农民安排生产,减少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玉米种植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据预计,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将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总产量也将稳步提升,这将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储粮的收购政策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中储粮在收购过程中,注重玉米的质量和品质,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单产和质量。例如,中储粮在内蒙古等地区的收购库点,对玉米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促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玉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提高了玉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中储粮还通过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此外,中储粮的收购政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产业链较长,涉及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增加了市场对玉米的需求,促进了玉米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例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生物燃料等加工企业,因中储粮的收购政策而获得了更多的原料供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玉米收购和运输等相关产业也因中储粮的收购活动而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最后,中储粮的收购政策还对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储粮在收购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例如,中储粮在一些地区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绿色种植技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此外,中储粮还通过建立粮食储备体系,提高了粮食的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增强了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 中储粮收储运营管理优化

5.1 智慧收购平台应用

中储粮集团在玉米收储过程中积极应用智慧收购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收储效率和管理水平。以黑龙江地区的中储粮直属企业为例,通过最新升级的智慧收购平台系统,增加了查询一体机等设备,售粮人在温暖舒适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厅内等候,可随时刷卡自助查询粮车所在入库环节、排队等候次序和检验检斤结果等信息,还能在服务大厅完成粮款结算,这一系列智能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售粮人的体验感和收储工作的透明度。

此外,中储粮双城直属库首次应用无人值守的自动扦样机,将单车扦样时间从25分钟左右缩短至10分钟左右,扦样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配备两台自助检斤一体机,新购置一批更高效节能的大倾角输送机、补仓机、扒谷机等设备,装卸速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收储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大规模的玉米收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5.2 收购流程及服务质量提升

在收购流程方面,中储粮集团不断优化,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辽宁地区,中储粮鞍山、盘锦直属库延长服务半径,拓宽收购渠道,为种粮农民提供预约售粮、上门质量预检等前置服务,直接收购农户一手粮源,通过“到库烘干”等方式降低农户自储损耗,助力农民增收。辽阳直属库则组织骨干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检测粮食水分及质量,宣传粮食收储政策,为农民售粮提供价格参考,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中储粮在收购流程上的精细化管理和对农民利益的充分考虑。

同时,中储粮还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严格执行粮食质价政策,大力推广预约售粮、错峰售粮,在售粮高峰期主动延长收购时间,让农民交“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在收购库点的设置上,中储粮根据收购进度适时增加收储库点,如已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16个,单日入库能力超17万吨,后续还将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增加,确保有足够的库点来满足农民售粮的需求,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这些措施都有效地提升了中储粮收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6.1 收储资金压力与解决方案

中储粮在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收储资金压力。玉米收储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付收购成本、仓储费用以及运营成本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储粮采取了多种解决方案。

首先,中储粮通过优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实施“日预算、日归集、零余额”管理,对各项资金运行进行严格管控,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这种精细化的资金管理方式,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从而缓解收储资金压力。

其次,中储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收储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中储粮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减轻收储资金的负担。例如,中储粮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时,能够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这部分补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收储资金的压力。

此外,中储粮还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外,中储粮还积极探索其他融资途径,如发行债券、开展供应链金融等。这些创新的融资方式,为中储粮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保障了玉米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6.2 库存管理与仓储设施挑战

随着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扩大,中储粮在库存管理和仓储设施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库存管理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以确保粮食的数量和质量;仓储设施则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以满足大规模粮食存储的需求。

在库存管理方面,中储粮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对粮食库存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粮食的存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确保粮食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粮食的出入库情况进行精准预测,合理安排库存,避免粮食积压或短缺。

在仓储设施方面,中储粮加大了对仓储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一方面,新建一批高标准的粮食仓储库房,提高仓储设施的容量和质量。例如,中储粮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粮仓,这些粮仓采用了先进的仓储技术和设备,具有更好的防潮、防虫、防火等功能,能够有效保障粮食的安全存储。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仓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例如,对一些老旧粮仓进行维修和加固,安装自动化仓储设备,提高粮食的装卸效率和存储安全性。

此外,中储粮还注重仓储设施的布局优化,根据玉米的产区分布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例如,在玉米主产区增加仓储设施的布局,方便农民售粮,减少粮食的运输成本;在销区和加工企业附近设置仓储中转库,提高粮食的调配效率,确保市场供应的及时性和稳定性。通过这些措施,中储粮有效应对了库存管理和仓储设施方面的挑战,为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 总结

中储粮扩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的举措,是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玉米市场供需现状的综合考量。通过增加收购库点、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政策以及应用智慧收购平台等措施,不仅有效稳定了市场价格,引导了市场预期,还保障了农民收益,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优化了中储粮自身的运营管理。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收储资金压力和库存管理、仓储设施等方面的挑战。中储粮通过优化资金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创新融资方式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仓储设施升级改造等策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确保了国产玉米收储规模扩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税苑
2024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来了,我在这里等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