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丨《读书的力量》合集(视频+音频 可直接视听)

文摘   2024-10-22 21:32   浙江  




在人类的进化历史中,书籍是最伟大的发明。如果将人类历程的300万年压缩成24小时,那么书籍伴随人类还不足3分钟。但就在这短短的3分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文明进入了快车道,可谓“换了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书”的发明进化与“读书”的力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跻身于浮躁的社会,在各种压力面前我们常以为外来的帮助最重要,实际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是使我们熬过冰雪,获得重生的力量。书籍,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在我们迷惑与彷徨时指引前进方向,在狂喜与得意时及时过滤躁动,为生活勾勒出超凡脱俗的娴静,涤荡浮躁的尘埃污秽,生出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涵养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

大型电视系列片《读书的力量》 以跨越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丰富的历史素材、数十位学者的采访参与和生动的三维动画,对“读书的力量”这一伟大主题展开千年纵深与全球视野的发掘与展现,还原人类通过书籍改变命运的文明史诗。



 第一集《文明根脉》




书籍并不是天赐的宝物,为了等待这个伟大的发明,人类经历了300多万年的痛苦和煎熬,直到有一天,河水退去后细腻光滑的泥土上,几只小鸟留下的足迹,让一个正在苦苦思索的人迎来了这个石破天惊的发现——文字!

因为有了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从此,人类走上了福祸相依的快车道。

当文字与它的载体相遇,人类中的大多数终于走出了文明之光无法照耀的黑暗。正如马克思所说:“古代的歌谣是他们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直到文字将这些传说和历史永久的固化下来,人类终于进入了信史时代。

贝叶书、羊皮书、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书,以及后来因为造纸术、印刷术而逐渐成熟的书籍出版,早期各种形态的书籍,成为人类文明的根脉与出发点。


 
除了甲骨、 钟鼎和竹简, 中国的古人还曾使用过价格昂贵的帛书、锦书来记录文字
而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曾经用泥板黏土记录了两河文明的成果。

在古希腊罗马,则是通过纸莎草羊皮书来书写历史,而在古代印度 人们常常采用多罗树的树叶作为书写文字的载体,这种树叶也就是所谓的“贝叶”

 ——文明根脉



 第二集《精神底色》




地球上的70亿人长着不同的脸,看上去差别很大,然而DNA却告诉我们,这个星球上所有人99.9%的基因都一样,塑造各个种族之间千差万别不同面貌的正是文化。地球上至今活跃着的文明,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和风格气质,这些文明底色的描绘,正是为初期的经典“书籍”所赋予。

人类的轴心时代,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精神上的突破几乎同时发生在几大文明板块。以不同的文字形式与思想内容表现出来,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底色,也一直影响着人类至今的生活观念。我们通过书籍与先哲对话,而先哲们则毫不吝惜的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涂抹上丰富的底色,有些色素已经如基因般沉淀为不同民族的性格要素。

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2500年前那个圣人辈出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人类每一次面临危机或是新的飞跃都要回首轴心时代,并被它重燃火焰。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伟大先知几乎同时来到地球——这个迄今为止唯一具有智慧的世界?


法国作家加缪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因为最好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欲望会不断攀升,不断地自我繁殖。但是活得最多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么如何“活得最多”呢?一个人的肉身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来让自己“活得最多”、“看得最多”、“经历得最多”。


 第三集《历史之轮》




正如马克思所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无论是思想、技术还是制度,在公元500至1800年之间,这些书写着东方发明的伟大作品从当时先进的东方向全球扩散,并且最终为今日世界奠基。

历史之轮将世界带入全新的旅程,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快速发展,世界在机器轰鸣的律动中旧貌换新颜。追根溯源,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造就工业革命的纲领性文献,一本书,可以引发一个数百年的时代。

中国科技发明的西传引发了西方启蒙运动,使西方从黑暗的中世纪走了出来。近代西方的强势扩张却用洋枪大炮扣开了东方帝国的大门。梦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代读书人,成为传播西学知识的生力军。随着中国对于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化,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拼命汲取着新文明的营养,严复编译的《天演论》等著作所引爆的现代强国梦终于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巨大回响至今激荡在中国大地。

在漫长的风霜岁月中,书籍挣脱束缚,用“看不见的手”悄然推动着历史巨轮。


 第四集《书写人生》




俄国著名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着这个世界的宏伟自传。”

在中国,读书塑造的智慧家族在历史的星空中光辉闪烁,无论是历史悠久的钱王世家,还是著名帝师翁同和家族,都因为“读书”得以极目人生的无限风光。

中国素有读书的传统,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古代发明的科举制度不仅使政府职位向平民子弟开放,带来纵向社会流动,而且,因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在皇权不容易支配到的乡村社会里,担负起率民为善的教化责任,连接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成员与国家,充当了乡村的治理者。



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因科举造就的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他们引领着各自时代的读书风气、复制着耕读传家的千年奇迹,成为中华文化深厚宽广的底盘。

 第五集《全民阅读》




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当人类文明的三个伟大成果在同一时空不期而遇,现代意义上的书籍便横空出世。它既是文明累积和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又肩负着传承文明的巨大使命。因此,读书变成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如涓涓细流汇成了一泻千里的奔腾江河。经世界公认的三个巨人––孔子、苏格拉底和耶稣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亲笔著作,但他们的学生和门徒记录了他们的言行和思想行为,并分别记下《论语》、《对话论》和《福音书》。如果说没有他们以书籍的形式及时传承,恐怕孔子他们伟大的思想和人格就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文明的火种可能就被熄灭于漫漫的历史长夜中了。

在未来各种力量的竞争中,既包含着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的力量,更包含着价值判断、道德选择的力量。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的人越多,国家的前途就越光明。


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来说,当“牛角挂书”的动人情景再也找不到栖身之所时,我们应该正视实际上已经存在的“阅读危机”。


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持续发展,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力量。回首千年历史,那些活跃于乡间,或教书育人,或救死扶伤,或著述传世的落第者,无形之中影响着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其中不乏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这样自成一派的大家。他们用读书人的视野和胸怀构建起中华文明宽厚深广的底盘,成为这个古老文明虽历经风雨却绵延不断的坚强支撑。


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对已经存在世界上、存在生活当中的东西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种了解不靠阅读是无法获得的。是的,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们看遍全世界,也没有一本书能让我们看清楚生活的全部真相,我们想要的很多答案,想探索的那些人生道路,殊不知很多前人都已经走过了,只是不知道而已。囿于自己身边的一亩三分地,只看到自己身边的这些朋友,所以看不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只要去阅读,那么这些东西都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并给我们很好的指引。

阅读应该是一个人持续去追求知识、完善精神世界的生命冲动, 是在一切已知之外,获得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生活节奏太快,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正因为这种不容易,我们更应该尽可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保留一点时间,哪怕是在上下班乘坐公交时,阅读了一篇典故、一段佳话,那这一去一来的两点一线,也就成了体验千种人生的旅行线。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让阅读成为自己最自然的生活方式,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素材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争议需要交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消息。


自然觉院
一个让你看见自己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