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春节也放七天假,中国古代关于过年有趣的法律规定

百科   2025-01-30 10:12   北京  

文章来源:TV法律微服务



在唐朝,唐玄宗曾针对放假特地颁布《假宁令》,明确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意思就是,春节放假七天,冬至也要放假七天。

宋代不但保留了元日(即现在的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的规定。到了明朝,春节假期则变成了四天,从除夕到正月初三。元朝时则缩减至3天,并被明清两朝所沿袭。是不是这么一看,我们现在能拥有7天的小长假,还是很幸福的。

古代春节假日期间

官吏们也休假吗

在周朝,立春是先民必须举行的盛大节日活动,因此立春又叫春节。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周朝正月初一早上,各路诸侯与文武大臣会集殿廷,向周天子拜贺新年。

到了汉代则称之为“朝贺礼”;经魏晋至唐宋,直到清末,此仪式世代传承,规模之盛大热烈,堪称空前。如此看来,只有地方上一般的公务员才有机会享受过年的假期,回家过年省亲,与家人联欢。而中央御史监察部门,过年往往是朝廷察民风的极好时期,中央往往会派出巡视组,如元康四年春正月,汉宣帝派遣十二人循行天下,“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

从古至今

官员均不得受贿、赌博和过度娱乐

《魏书·刑法志》记载:“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什么叫“义赃”?南宋学者胡三省解释:“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义赃”,与直接贪污受贿所得的“正赃”相对应。有了这规定后,“食禄者局蹐,赇谒之路殆绝”。官员们不得不赶紧收手,行贿送礼之路几乎断绝。《唐律》规定:官员受贿“五十匹流二千里”,行贿“罪止杖一百”。这里自然包括了过节收送礼物。元朝《禁治察司等例》规定:“不得因生日节辰、送路洗尘,受诸人礼物,违者以赃论。”
康熙时期为整顿春节铺张浪费和腐败现象,明禁送礼之风,要求大小官员的各家府第前都要张贴一张公约:“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余闲,应酬往返?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元旦为始,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蒙赐顾者,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亦不答拜。至于四方亲友,或谒进,或游学,或觅馆来京枉顾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不敢答拜,统希原谅。”  

过节中官员赌博、逛街等娱乐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宋史》记载,王安石为相时,就爱干预官员们在新年假日里的娱乐,“时汴京员吏好因元正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介甫出逢之,必下车公谒,以愧其心,自是莫敢出者”。

在不铺张浪费的前提下,允许官员在节日期间展现一下个人情调。唐朝诗人卢照邻过年期间独自去野外寻找乐趣,“归休乘暇日,馌稼返秋场”;白居易则是“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每到春节会把一年来写的诗抄录一遍,把诗稿放在一个盆里,然后焚香祷告之后,烧掉诗稿;《唐才子传》载:“(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于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苏东坡常在笔耕中度过除夕,“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总之,中国古代过春节公事不废,欢乐有度的规定,已经传承至今。在千家万户吃团圆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总有一群人为了“大家”舍弃“小家”,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成为春节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戳“阅读原文” 进入「问律法商学院」

喜欢就“点赞”+“在看” 

问律
聚焦律界发展动态,追踪社会热点资讯,分享实务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