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 杨赓 □住院医师 冯龙
大脑和心脏“血脉相连”,关系密不可分。因此脑卒中发生后,除可能导致急性脑损伤外,还可引起心脏并发症。近期,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学者在国际期刊《细胞》发表研究称,在脑损伤后的3个月内,多个器官持续存在炎症变化,心脏免疫反应尤其强烈,可致心脏纤维化和功能障碍。卒中发生后的3个月内,护好心脏尤为重要。
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因血管阻塞(缺血),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卒中对心脏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涉及心脏结构、功能和代谢等多个方面。
第一,卒中可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卒中后,机体应激反应可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心肌损伤。患者也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如房颤等,这与神经调节变化有关。第二,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卒中后,患者血压可能显著升高或降低,影响心脏血流灌注。卒中还可导致患者心输出量减少,这与卒中后可能引发的心脏功能障碍有关。第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是卒中危险因素,会增加心脏病风险。第四,卒中患者如果联合使用抗凝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第五,卒中患者常伴有压力和情绪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心血管健康。
卒中后,患者可能并发三种心脏疾病。一是心律失常,症状为心悸、心跳加速或减慢等,严重者会出现晕厥、抽搐,甚至猝死。二是心肌损伤,症状为胸痛、胸闷、疲劳等。三是心力衰竭,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腹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
因此,患者突发卒中并救治出院后,一定要关注心脏问题,日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护好心脏。
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应遵医嘱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维持健康血脂水平,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可适量摄入深海鱼、核桃等食物。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豆类、坚果等,限制加工食品、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进行散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调整药物,定期体检。
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如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寻求心理支持。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应对情绪问题。平时可练习深呼吸、瑜伽、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
学习急救知识。
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巧和其他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采取行动。同时,掌握心脏问题的常见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并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就医。
需注意,卒中后发生心脏疾病的相关机制和症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经历,需结合个体差异和病情判断。若怀疑出现心脏问题,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诊断和治疗。
来源:长沙晚报
图文来源:慢病界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