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
DRGON BOAT FESTIVAL
诗人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中这样叙述端午节:“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棕。” 诗人描述了包粽子,沐浴更衣来驱邪避害等端午传统习俗。这与我家乡的端午节有相似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汕尾,大家是十分看重端午节的。据传,端午节是一年里阳气最足的一天,因此成为了驱邪求福的好日子。过端午,粽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古时,吃了粽子就意味着“高‘粽’”,即“高中状元”,因此许多人家都会包上粽子。
在端午的前一天的早上,妈妈会提前把时节最新的糯米和赤豆用水浸泡一天,让糯米吸收满水,涨至一倍大,口感也会更加地松软粘牙,然后将五花肉用特制的酱料腌制好。到了晚上,妈妈把糯米和赤豆混匀,再将五花肉和咸鸭蛋黄依次填充进新鲜的粽叶,以各色绳捆上,入锅蒸熟,粽叶的清香渗入其中,让人垂涎欲滴。可惜刚出锅的粽子是不能马上吃的,必须等到祭祀后才可食用。
汕尾的端午,午时水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里有小朋友的,还要加一个“惊水”。
所谓“惊水”,就是将一对竹叶、一对石榴花等花叶,正常是用十二对花草(也叫十二色花),浸泡在水中。经过一上午的暴晒,在中午十二点时给小孩洗澡,给小孩洗澡时要作四句,也就是念一些祈求平安的句子,例如:十二色花身上洗,有煞有“达”来化解,六对好花成双对,如意吉祥大富贵。
洗了“惊水”的小孩,夜晚可以不做噩梦睡个好觉,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美好期望。而一般人洗的午时水就比较简单,只需要一对艾草和一对香茅草,据说,端午节的午时水吸收了太阳的阳气,能达到驱邪的目的。
有一些大人,还会喝下一些添加了雄黄的酒,再将房子周围都撒上雄黄来驱赶蚊虫。并且还要将“艾枝”悬挂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辟邪,以保安康。人们还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这“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当然,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划龙舟了。龙舟赛开始前,要将艾草和菖蒲圈挂在龙头上,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再将一些粽子撒入江中,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意味着呼唤虾兵蟹将来保驾护航。
比赛时,大家的加油呐喊声、鼓手的敲鼓声此起彼伏,给桨手们加油打气,好不热闹。一声枪响,只见数条栩栩如生的龙舟争先恐后地向前冲去,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龙船一字排开,好似数条蛟龙游在水面。舟上的桨手们一声声有节奏的吆喝声雄浑有力,身体前倾,马不停蹄地划动船桨,汗水肆意挥洒着,显示着他们必胜的决心和争夺第一的神气。
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幅景象,无一不热血沸腾。套用老舍的话说,这比赛不为争得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展现桨手的娴熟技能和龙舟的优美姿态。这悠久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一代代人对生活的智慧,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也展现了人们爱国的赤胆忠心。
绿油油的粽叶包裹着莹白细长的糯米,也似乎包裹住了一个夏天的幻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即使在现代文明的笼罩下,端午节在人们心中的底蕴仍然毫不褪色。我们在插艾叶、洗午时水、吃粽子、划龙舟等这一系列传统活动,感受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DRGON
BOAT
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