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令世人惊诧不已,单单四大发明而言,就让世界上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我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无论哪一种,都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且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这四大发明只是其中的代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可不止这些,而曾经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就记载了不少。
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毕竟书中所言,它能预知发生地震的方向。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板块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似乎没有规律可循,破坏力也是相当惊人,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至今令人心有余悸。
在中学时学到地动仪的时候,就觉得张衡令人敬佩,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他为何就能做到预测地震发生的方位?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没来得及得到答案时,变故便出现了,因为在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张衡和地动仪的故事却被无情地删除了。
几代人都在学习的地动仪,究竟为何会被教科书抛弃?
有位专家给出了答案,称教科书中所绘制的地动仪并不是张衡制造的那个地动仪,而是后人根据史料仿制的,但这个仿制品出现了原理性错误,还不如在房梁上吊块肉预测地震来的准确。
那么教科书中的仿制品究竟是谁仿制的,批判它的专家又是谁?
我们先来看看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有多牛。
候风地动仪
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
有了这些头衔加身,张衡的优秀自然也不用多说,不过值得一说的是,张衡在天文学上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联合国天文组织的认可,并且在1970年将月球北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了“张衡环形山”,七年之后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了“张衡星”。
张衡之所以能在天文学上拥有崇高的地位,自然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有关。
张衡很喜欢搞发明,当他为官时,便认为人们深受地震的困扰,再加上当时没有手机和网络等即时通讯工具,一旦发生了地震,朝廷要很久才能知晓,这便会大大影响朝廷赈灾的效率。
为此,张衡熬了无数个日夜,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反复修改和测试,最终在公元132年发明出了历史上最早的地动仪。
关于这个地动仪的外形,《后汉书·张衡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也就是说,地动仪上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都有一条含着铜珠的龙,而在每条龙口下方还有一个长着大嘴的蟾蜍,一旦有地震发生,对应方位的龙便会将铜珠吐出,落在下方的蟾蜍嘴中。
有那么一次,地动仪上有一条龙嘴中的钢珠吐出,但是没有人感觉到地动,当时一些长舌的学者就纷纷指责张衡,说他的地动仪根本不准,但是几天后,便有使者前来送信,说陇西之地确实发生了地震,当时人们对张衡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王振铎仿制的模型
遗憾的是,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所以时至今日,我们根本不知道张衡地动仪究竟长什么样子。
或许您要说了,那么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动仪的插图是从哪来的呢?
是一个叫王振铎的考古学家在1951年的时候,根据史书描写所仿制的模型,他心中一直想着能发掘到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可是根本没有任何影子,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便动手仿制了这个地动仪的模型。
奈何王振铎先生虽然仿制出了地动仪的外观,但是根本不具备张衡地动仪的功能,更别说预测地震发生的方位了。
针对这种情况,王振铎先生的老朋友,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当着王振铎先生的面直接指出了模型的原理性错误,并直言:
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
在傅承义院士看来,房梁下吊块肉在地震来了之后,还能晃晃给人们一个警示,而这个地动仪的模型,一点用都没有,只是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模型,仅此而已。
其实,不只是今人对地动仪进行过仿制,北齐的信都芳和隋朝的临孝恭,也都制造过地动仪,还留下了相关著作,只可惜这些著作也失传了。
所以仅仅凭借《后汉书》中零星的记载,根本无法复原张衡的地动仪。
地动仪被教科书删除
张衡地动仪无法复原,王振铎先生仿制的模型又有原理性错误,发挥不出地动仪应该有的效果,以至于引来了不少的争议。
编纂教科书的专家们本着严谨的态度和对历史的敬意,更从努力还原历史的角度出发,便将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相关内容都给删除了。
其实张衡只是背了历史长河的锅而已,谁让他的发明早已失传,并且无法被后人复制了……
只不过,我一直没弄明白的是,张衡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他所发明的地动仪也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在历史的记载上,还有关于地动仪确实预测出来了地震的方位的记录,为何因为插图的不准确性而将这段历史都给删除了?
为何不在插图下面注明,该插图是由王振铎先生仿制的模型,并不是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张衡的地动仪早已经失传,并且无法复制,这样的话,不一样很严谨吗?
毕竟王振铎先生仿制出来地动仪的外观也是极其不容易的,这样直接全盘删除了,这样真的好吗?
其实教科书中删除的不光是张衡,还有其他人,比如说扁鹊,再比如说鲁迅,而令人无语的是,近年来却不断有娱乐明星进入教材,这样又真的好吗?
参考文献:《后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