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为何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
【我的分析与回应】
孩子对着干,是孩子对抗家长“不合理”要求的一种方式。
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怎么想,想做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平时多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陪孩子玩。
心通了,一切就通了。
二、孩子做错事该如何惩罚?
【我的分析与回应】
1.让孩子从错误中获得成长的经验。
2.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样做。
3.孩子初犯错误和犯非道德错误,不应该处罚孩子。
4.孩子通过犯错误来诱发家长对他的关注时,不应该批评孩子,因为此时批评刚好满足孩子被关注的需要,助长他继续通过类似的错误来引发家长的关注。
5.要将错误与人分开。我们应该批评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孩子这个人。因此,孩子犯错误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
6.饭前、睡前、病时不要批评惩罚孩子。
7.公共场合最好不要批评惩罚孩子。
三、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怎么戒掉?
【我的分析与回应】
1.说明孩子生活单调,没有更有吸引力的活动。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如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说话。
2.规定一天只能看二十分钟电视,说到做到,不管孩子怎么闹,你都不松动,只要你连续赢孩子5次后,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3.父母也不要做电视爱好者。
4.特殊情况下,可关掉电视网络。
四、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怎么教育?
【我的分析与回应】
1.让孩子树立物权观念
让孩子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那个东西是谁的。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拿走的。
2.不要给幼儿贴上“小偷”的标签
幼儿“偷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窃,如果乱用“小偷”、“贼”等外号来谩骂称呼幼儿,挖苦讽刺幼儿,久而久之,幼儿真的会“承认”自己就是“小偷”,就是“贼”,“小偷”和“贼”将会成为幼儿今后发展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大障碍,幼儿今后可能会变成真的小偷,甚至惯偷。
粗暴地给孩子贴上“小偷”、“贼”的标签还可能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3.避免对幼儿的“偷窃”行为视而不见
有的教育者认为幼儿的“偷窃”行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的,因此,对幼儿的“偷窃”行为采取视而不见的应对策略。
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没有让幼儿认识到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是错误的,那么,就相当于教育者默许幼儿的“偷窃”行为,这样,有可能让幼儿继续不断地将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并形成一种习惯。
五、孩子在幼儿园被抓伤、咬伤、摔伤,作为家长怎么办?
【我的分析与回应】
1.被抓伤、咬伤: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比如,走开,用手推开对方,语言警告等。
2.摔伤:如果是皮外伤,就问一问孩子是怎么摔的,以后应该如何避免同类事故发生。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伤而去幼儿园里瞎闹。
六、孩子被欺负了,是教他们忍让,还是反击?
【我的分析与回应】
训练孩子,当被欺负时,一定要有所反应:
1. 表达不满情绪,如怒目圆瞪。
2.语言警告:请你不要……
3.告诉老师……
4.告诉家长
5.如果经常被欺负,就要教会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甚至有效还击。
七、为什么孩子在家调皮活泼,可是到了幼儿园就变成沉默寡言,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关注?
【我的分析与回应】
如果孩子的本性是调皮活泼的,那么,到幼儿园就变成沉默寡言,只能说明孩子还没有很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或者说,幼儿园老师多鼓励孩子们安静而不是活泼。
八、毕业班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即将进入小学的改掉那些坏习惯?
【我的分析与回应】
1.知识方面的准备由幼儿园去做,家长没有必要担心,也没有必要准备。
2. 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1)自然后果法。比如,孩子拖拉,就让他尝到拖拉的苦头,如,想做的事做不成,想去玩,去不了。
(2)在活动中,孩子表现好时,要及时表扬肯定。
(3)孩子表扬不好时,要让他知道错在哪里。
(4)如果连续犯错可适当地处罚。
九、学前班该不该学习算术?不学,上小学需要面试分班;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我的分析与回应】
不用提前教孩子,否则,易让孩子在一二年级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十、孩子手指骨骼未发育完善,书写会影响手指发育吗?
【我的分析与回应】
当然会。另外,孩子小肌肉力量不够,很容易书写疲劳,进而讨厌学习,影响今后的学习信心。
另外,提前教孩子写字,还会让孩子以后学习不专心。
★★★★★★★★★★★★★★★
莫源秋教授签名8折售书消息
★★★★★★★★★★★★★★★★
8折后各书的价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