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上线一月有余,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的讨论度依旧不减。除了其独特的三折叠设计外,手机的重量、屏幕分辨度、续航时间及最新的铰链技术等也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焦点。在已是一片红海的手机市场,折叠屏是当下为数不多的亮点。根据IDC近日发布的智能手机季度预测报告显示,预计 2024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1,068 万台,同比增长 52.4%;至 2028 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会超过 1,700 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9.8%。这一方面是由于未来随着铰链和屏幕技术的不断进步,折叠屏手机的制造良率提高,产品的价格会逐渐变得亲民。另一方面折叠屏手机的整体质量、便携性、屏幕折痕、电池续航以及摄影功能等方面也都将得到持续优化,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当然,折叠屏手机市场目前也已成为国内手机厂商囤积重兵的重要战场。毫无疑问,与其相关的材料、工艺也成为这条产业链上各厂商必须要攻克的关键点。“折叠屏手机由于轻薄化等产品特性,对材料的轻量化、新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光大同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马增龙表示。由于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碳纤维在材料方面成为折叠屏手机的优质选择。出于对碳纤维业务布局的考量,成立于2012年的光大同创成功打入了折叠屏手机的‘朋友圈’。目前,该公司的碳纤维产品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上已逐步实现量产并交付。随着全球供应链分工的逐步成熟,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起家于消费电子防护性产品的光大同创一路自我革新、转型升级,成长为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领域内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2023年,光大同创营业收入10亿元,净利润1亿元。一头连着终端品牌,一头连着上游工厂,光大同创处于制造业领域的重要环节。马增龙带领公司不断“革自身命”的过程,亦是中国材料领域的企业艰难突破封锁,走向国产替代的缩影。
点击观看光大同创董事长马增龙深度视频专访
从依赖巨头,到与巨头并肩成长,光大同创所阐述的故事不是大江大河式的创业史,却是马增龙和光大同创这12年来在新材料战场中不断“革命”的历险纪实。他们不仅拓宽了自身的边界,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光大同创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品表现广受客户认可。最近几年,这家公司不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碳纤维、“中国竹”等业务正成为光大同创的全新想象点。
与所有创业者一样,马增龙经历过“每天睁眼闭眼都焦虑公司会倒闭”的阶段。创业的前三年,危机感一直伴随着马增龙。产品交付质量是否达标,供应链是否稳健,产线是否平稳?他思虑良多,几乎每天都在与这些问题作斗争。直到2015年,一次因外部环境导致的意外让他意识到,这种“求生存”且事无巨细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很多精力都放在担心生死问题上了,很少切实地做长远的计划和打算。”马增龙意识到,自己和光大同创必须要改变。第一个转变是放权。尽管在2015年遭遇了重大意外事件,光大同创依然确保所有产品按时交付,供应未曾中断。“这给我很大的启发,说明一线员工做的决定都是对的,我不应该再事无巨细地去管理所有事情。”马增龙说。 因为那次意外事件,他坚信,公司是可以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我意识到,企业可以创造无限可能了。团队本身就摆在那里,只是我一直没有发现这个亮点。”意识到这一点后,马增龙改变了对光大同创的经营战略。从“守住”企业变为“革新”企业。“企业要发展,一直去守某些东西是守不住的,一定要往前冲。” 目前,光大同创的发展战略已经升级为“绿”“轻”“新”三大方向,并以“绿色环保”“轻量化”和“新工艺”为产品研发主线。“从为客户提供产品转型到提供服务,最终价值是为客户提供一种更符合他们预期的服务。”马增龙告诉新材料在线®,这种转变意味着公司能更全面的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求。而这部分则是所有To B企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因为无法满足客户严苛交货要求的供应商,将被逐步从客户供应链体系中淘汰。“客户需求”这几个字,常常被马增龙挂在嘴边。在公司的业务方向上,一切也都是围绕着客户需求来做。过去12年,在往前“冲”的过程中,光大创新进一步明确了战略及产品方向:在轻量化和环保化方向持续发力。对于一家企业,尤其是对材料行业的企业而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与自身展开生死较量,才能更长久地绽放光彩。马增龙和光大同创深谙其道。2018年,正值光大同创第二个“三年规划”的起点,这家公司再次迎来了一个亟需破局的关键时刻。彼时,移动应用轻量化正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引领着行业的新变革。在完成详尽的市场调研后,光大同创发现,碳纤维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将迎来高增长时期。不仅如此,如果公司生产自己的碳纤维产品还同时满足了有门槛、国产化的目标。明确了这一大方向后,光大同创开启了第二个‘自我革命’的三年之期——正式进军碳纤维市场。 “我们做过很多论证,知道轻量化是未来的方向后,开始朝着这个方向走。在走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找到所谓的企业第二发展曲线。产品也好,服务也好,实际上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马增龙说,企业发展要勇于自我革命。进行“自我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个“拦路虎”是专利。“国外公司把专利池布得很齐,这让我们国内公司的国产替代之路走的很艰难。”马增龙告诉新材料在线®,专利关是所有材料领域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有时甚至是不可逾越的难题。但他相信:“原创中国”会越来越多。鉴于此,光大同创调整了方向,采取“先专利再研发”的方式。马增龙解释称,这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方式,解决了先前因专利问题而无法销售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年,光大同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联合研发等方式,逐步完丰富了公司的专利池。来自这家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光大同创目前拥有160余项专利(含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认证等。 图4:碳纤维医疗外骨骼
光大同创也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布局专利、投资研发的好处。比如:获客领域变广了,原本专注于PC领域客户,如今延伸到了手机、新能源、医疗外骨骼、精密结构件等多个领域。另外,通过研发生产一款结合碳纤维和塑胶双特性的产品,光大同创解决了客户独家供应商的难题。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光大同创透露,公司碳纤维相关产品初期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外壳,目前逐步在折叠屏手机结构件领域实现量产交付,未来公司将持续发掘客户需求,把握市场机遇,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的碳纤维应用领域,如低空经济和智能穿戴设备等市场。后来,光大同创的创新坚守迎来了回报。2023年4月18日,光大同创正式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1387),标志着集团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在布局轻量化的同时,光大同创也将目光转向了“绿色环保”。走环保路线不仅意味着在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投入更多,同时也预示着公司需要摒弃一些已经成熟的产品。这背后不仅仅是成本的难题,还存在新产品多久能投入市场,以及是否能投入市场的风险。这样的风险,马增龙不是不知晓。但他给出了最直白的方案:自我革命,摒弃一次性塑料的投入使用,从设计、工艺、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良,生产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产品。“我们已经看到了绿色环保是未来的方向,所以要非常笃定的往这个方向走,这也是基于客户对我们的需求。”马增龙表示。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落实到制造业领域的企业身上,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正在成为企业推进“双碳”战略的主要方式。“环保这个方向,我们不会涉及所有概念,更想在一个方向上,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马增龙称。
图5:竹纤维精品礼盒 此外,近年来,ESG表现逐步成为投资者评估一家企业的重要指标,该领域也不再只是公司的形象工程,而逐渐演变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甚至有人认为,ESG是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不过,ESG的投资是巨大的。仅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转型机遇》报告称,若大湾区要在2060年前或更早实现碳减排目标,需要大约1.84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这约占2020年-2060年累计国内生产总值的1%。
图7:海洋热塑
“在ESG这方面,我们希望花大力气,把它做到更好。”马增龙介绍称,近三年来,光大同创在企业ESG方面累计投入已接近4000万元,研发累计投入约1.29 亿元。目前,该公司已与高校联合成立数字化ESG中心。并将于2024年完成SBTi科学碳目标承诺,对温室气体排放和产品碳足迹进行科学管理,制定能源管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光大同创
将再度携新产品亮相于2025年10月28-30日举办的
光大同创已提前入驻2025国际新材料展·云展会(线上展会)展览展示光大同创云展会“展位”
欲了解更多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光大同创新品发布会页面,点击页面下方“报名”按钮,提前约见光大同创洽谈合作,了解更多新产品方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