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有诸内必形于外”,就是人体内的脏腑和官窍是相互联系、影响依赖的。
脏腑,即五脏“心、肝、肺、脾、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官窍,即五官“舌、鼻、口、目、耳”,和九窍“两眼、两鼻孔、两耳、口、尿道、肛门”。
如果我们体内的脏腑出现了异常,都会在我们的身体外表现出来的。
中医有一句话极为精妙:“肝郁多泪、脾虚多痰、肾亏多尿”。
或许很多人会疑问:他们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肝与眼的紧密联系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肝主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泪为肝之液。”想要保持眼睛明亮,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肝血来濡养。如果你常感焦虑、易怒或饮食不节,会导致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便可能出现眼睛干涩甚至频繁流泪的情况。此外,还可能伴有四肢乏力、手麻脚麻、腹部胀满、情绪波动时双胁胀痛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说到痰多,人们往往误认为是肺功能不佳,而忽略了脾胃的重要性。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承担着运化水谷精微与协调气血的重任。若脾胃虚弱,体内水湿积聚,便易生寒痰。
这样的患者会常感觉喉咙中痰液难以咳出,并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反胃和腹泻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纳气、主二便、主膀胱”。从这一观点可看出,肾的功能与排尿息息相关。肾精亏损、阳气不足时,膀胱的蒸腾气化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夜尿频繁、尿液浑浊。还可能出现早衰、易水肿、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症状。今天就跟大家推荐出自一个著名国医大师干祖望先生的名方——三仙汤。该方能疏肝、温肾、益脾兼顾、药少但力专。三仙汤,由三味中药组成,分别是仙鹤草,仙茅和淫羊藿。淫羊藿的别名又叫“仙灵脾”,正好就是三仙了。
又称淫羊藿、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等,性温,味辛,入肝、肾经。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淫羊藿 “主阴痿绝伤,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记载仙灵脾 “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现代人认为仙灵脾有益气安神之效。福建地区民间习俗遇劳累过度,体倦乏力,常自购仙灵脾100~200克,或加墨鱼,煎调红酒服,服后体力多能恢复。
始载于《海药本草》,其叶似茅,根状茎久服益精补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称。性温,味甘、辛,入肾肝二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湿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肿之能。治神经衰弱、肾虚阳痿、遗精、脾虚食少、步行无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慢性肾炎等。《海药本草》说它“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久服轻身益颜色,治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不倦。”《生草药性备要》记载仙茅“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又名脱力草,性味苦涩而平,功能主要是收敛止血,通常广泛应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身体各部分出血之症,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另外,仙鹤草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强壮扶正补虚,在辨治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正如干祖望所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等,土语称‘脱力’。于是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分量的)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两次,服用,一般轻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复精神。”现代著名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在其编著的《现代实用中药》中概括仙鹤草的功能“为强壮性收敛止血剂,兼有强心作用。”诸药合用,共奏奇效。疏肝、温肾、益脾,三脏调养好了,泪多、痰多、尿多的问题自然就好了。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