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银行频现重要的人事变动。
这背后,是否有近年来,业绩不理想的缘故?亦或者是应对IPO的需要?
1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布广州银行多位董事任职资格。广州银行三个董事任职资格获批,分别是独立董事徐蓓蓓,股东董事马智彬、汪震东。
公开资料显示,马智彬现任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汪震东为广州金控旗下立根融资租赁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周之前,广州银行发布了《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
公告显示,2024年11月6日,广州银行董事会收到丘斌提交的辞职信,丘斌根据组织安排,正式辞去广州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自其辞职信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丘斌生于1964年,如今已年满60岁,到了退休的年纪。资料显示,2017年10月,丘斌出任广州银行任党委副书记,2020年10月起担任广州银行董事长。
同年,在丘斌的领导下,广州银行首次向IPO发起冲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广州银行的上市之路未能成功。虽然在这期间规模上持续扩张。但从近年来的经营业绩来看,广州银行似乎陷入了瓶颈期。
截至目前,广州银行的IPO审核仍处在“中止”状态。这一状态于今年3月因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过期,首次出现。在6月重新提交材料后审核恢复,8月又因负责IPO项目的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以至于广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再次变为“中止”。到了9月30日,因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广州银行IPO年内第三次被按下“暂停键”。
丘斌辞任后,李大龙被任命为广州银行新任董事长。11月13日,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市政府任免工作人员信息,李大龙被任命为广州银行新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李大龙生于1972年,2009 年9月起任农行深圳分行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2014年2月起任农行深圳前海分行(二级分行)行长,后出任农行澳门分行副行长。2021年10月20日,李大龙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获核准,同时其还兼任广州市分行行长,具有丰富的银行管理经验。
此次“换帅”也就意味着,新任董事长李大龙将面临推动广州银行IPO进程、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等挑战。
作为一线城市中,尚未上市的城商行,广州银行于1996年9月成立,前身是广州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7月更名为广州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更为广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时任广州银行董事长姚建军公开表明上市意图,高喊出“三年上市”的口号。
其实,早在2009年,广州银行就将上市作为目标,但直到2018年年报中,才明确“将全面启动A股上市工作”。
2020年6月,广州银行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同年11月广州银行IPO获证监会反馈,需要对规范性、信息披露、财务会计等方面共计51项问题进行回复,此后上市进程仍旧缓慢。
2023年3月,随着A股市场改革深化,注册制实施,广州银行平移至深交所创业板,其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
目前,从喊出三年上市到现在已走过15年之久,但仍未有实质性进展。除了今年内的三度中止审核,广州银行近年来疲软的经营业绩或也是其IPO路上的“绊脚石”。
企查查数据显示,在今年广州银行的成绩同样不算理想。根据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报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广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8320.83亿元,较年初增长了3.56亿元,增幅为0.04%;负债总额为7755.32亿元,较年初下降了8.06亿元,降幅为0.10%。资产规模有所扩增,负债端也有所收窄。
在业绩上,广州银行在三季度报中仅披露了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前三季度,广州银行仅实现107.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54%。
广州银行在三季度报中并未披露当期净利润、不知这是否与近年来业绩的萎靡有关系?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银行的实现营业收入160.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71%。净利润“三连降”至30.17亿元。2021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41.01亿元、33.39亿元和30.1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7.93%、18.59%和9.64%,2023年更是陷入营收、净利“双降”的漩涡。
此外,《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截至目前,广州省内同期有四家银行排队IPO,包括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上述银行目前都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处在“中止”状态。但相比广州银行,其余三家银行均在三季度报中披露了详细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更为积极和透明,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广州银行在IPO进程中的竞争力。
一般来说,在资本市场中,透明度是投资者评估投资风险和做出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成绩无论是否“拿得出手”,起码要“看得到”,而广州银行这种不完整的信息披露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广州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评估,进一步影响其IPO进展。
除了财务资料更新和经营业绩的挑战,资产质量的管控或也是广州银行IPO路上的关键考量。
关于资产质量方面,广州银行的三季度报中同样是未进行披露。
而根据此前的数据来看,广州银行的不良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截至2021年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7%、2.16%和2.05%,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60.84亿元、97.10亿元和95.11亿元。
虽然,2023年广州银行的不良指标有所回落,但2.05%的不良水平在同业银行中仍然垫底,这一数据不仅远高于A股上市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1.59%,也远高于同省内其余三家IPO排队银行。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的公司贷款余额为2804.22 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8%。个人贷款余额为1709.30亿元,不良率为3.39%。其中主要包括信用卡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4.88%、1.86%、2.49%和2.07%。
此外,广州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规模为280.13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02%,不良贷款率为0.50%。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23.9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6.96%,不良贷款率为2.07%。
在投资资产方面,广州银行也持有一部分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资产。截至2023年末,该行投资的底层资产中,涉及房地产业的金额达到62.44亿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公司发行的债券以及最终融资方为房地产企业的非标准化产品上。在这些投资中,直接关联到房地产业的非标准化产品的投资额为60.27亿元。
除了业绩上的不理想,广州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商讯·公司金融》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广州银行相关机构和相关负责人共计收到来自金融监督管理局的8张罚单,共计罚金679.71亿元。
最近的一张罚单公布时间在11月20日,处罚信息显示,广州银行佛山分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罚金40万元,广州银行佛山南海支行行长黄有彩被予以警告。
在经营风险方面,《商讯·公司金融》注意到,广州银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及分支机构作为原告和申请人,且单笔涉案争议金额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终结的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一共有95件,涉诉金额合计约为97.58亿元。
其中,纳入表内的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共34件,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75.94亿元,资产损失准备共计提22.50亿元;不纳入表内重大诉讼和仲裁案件共61件,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21.64亿元。
从纳入表内的未终结的34件重大诉讼案件来看,其案由主要涉及金融借款纠纷。其中,涉及本金最大的一笔是与深圳深业物流集团相关的案件,涉及本金高达25.99亿元。
这笔贷款最初发放于2018年,由宝能集团及多家关联方通过抵质押提供担保。而目前,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近年来深陷财务困境,企查查数据显示,深业物流截至目前共17条限高纪录,涉案金额为48.18亿元;35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金额为216.56亿元;17起终本案件的未履行总金额为13.25亿元,未履行比例为58.08%。
奇怪的是,在招股书中,广州银行将深业物流的这笔25.99亿元的债务划分为“正常类”贷款,仅计提了6.33亿元的资产损失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