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5年·AI我家相册②丨我家住在南湖边

政务   2024-10-02 16:00   浙江  


AI还原珍贵瞬间

烫着波浪卷短发的徐雯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静又温柔,怀里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女儿,母女俩在南湖畔烟雨楼下合影。

紧靠新改造的南湖天地湖畔,南湖无限风景映入眼帘,时髦奶奶徐雯牵着孙女正在参加红船少年的活动。

一本相册,折射了N个城市的蝶变跃升,翻看着家里的宝贝相册,尤其是在南湖边的几张照片,南湖区南湖街道新湖绿都居民徐雯心中又是感叹又是赞美,如今的环南湖这一片,不管是南湖天地还是里面的鸳湖里弄、嘉绢印象、南湖书院都已成为嘉兴新晋地标和“流量王”。

而更让徐雯高兴的是,她所在的南湖社区现在也是嘉兴市明星社区、未来社区, “我退休后基本每天泡在社区里,社区活动琳琅满目,和以前有事才去社区真的太不同了。” 徐雯说,现在只要一有空,自己就会去社区的邻里中心坐坐,那里既能办事,又有老年大学教学点、智慧书屋、舞蹈室、社区食堂等,大大丰富了居民们的生活。

我们这样幸福走来

“奶奶,今天散步吗?”“南湖天地又新开了家网红餐饮店。”“现在健身达人真多,都在绕南湖跑步。”……每天晚饭后,徐雯的孙女都会缠着她漫步南湖,享受茶余饭后的“最美时光”。

南湖东畔,灰砖青瓦,鸳湖里弄、嘉绢印象、南湖书院、南堰新景四大主题街区纵横交错……谈起这20多年来南湖畔的变化,徐雯感慨万分,变化真的大,从原来的南湖乡,搬到如今的南湖街道,徐雯笑着说自己一辈子都是“南湖人”。

“我当时是在嘉兴毛纺织厂上班,这里是原来的县委大礼堂。”回忆起昔日南湖附近,徐雯依然历历在目。她说以前这一片还是很荒凉的,都是农田,也没有什么建筑,晚上也没有路灯,每次夜班回家都要打手电筒。而她记忆最深刻的是铁路道口,每到上班高峰期,大家都会赶着过,经常是道口上的道闸放下来了,还有人钻过去。
后来,因为人流量实在大,南湖这边就建了立交桥,南湖渡口以前是在南湖路上,徐雯告诉小布,当时上班天天要经过南湖渡口,也就是天天遥望湖心岛,一到节假日南渡口堵车一塌糊涂,人都走不过。现在好了,南湖渡口迁移到南湖路盐仓桥堍大多了,也规定车辆不能进入,只能步行,节假日不再拥堵了,现在的南湖天地就是以前的一条盐仓老街,原来两边没啥东西很萧条,一走就走了数十年。
随着城市的有机更新,南湖这一片开始慢慢蝶变。一个个景观提升工程、一批批惠民项目朝这里汇聚,现代时尚又保留了江南特色的南湖天地、被赞为全国网红打卡地的嘉兴火车站、便捷的城市有轨电车……一切都变了,变得那么不同,漂亮现代更富有活力。
徐雯告诉小布,以前去趟南湖对岸都要坐船,如今环南湖打通,走上一圈也用不了一个小时,再加上附近的嘉兴火车站、有轨电车,如今去哪里都非常的便利。
“我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我们从毛纺新村搬进了现在的新湖绿都。”徐雯说,最早的南湖社区叫过毛纺社区也叫过新湖社区,社区办公是在小区里面的,条件简陋,一间屋子、两张桌子、五六个人、没有文化活动室,居民参与率也不高。哪里像现在的小区,通过外立面改造,整个色调和南湖的气质很搭,小区车位也多了,还有统一的充电装置,整个小区智慧化了。不仅如此,居民更是可以在社区图书室里读书,在舞蹈室里跳舞,在书画室里写字画画,在康复室里做康复训练……生活环境舒适,社区服务贴心,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能够最直接、最敏锐地感知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每天都在感受着身边的变化,老人可以在社区享受服务,孩子在假期可以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年轻人在社区就能得到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就业机会……”徐雯说,居住在南湖社区的居民,透过社区管理服务的一个个细节,实实在在地感受着城市发展,也见证着城市的美好变化。

阅读推荐

走,和小布翻一翻老街相册!

穿越75年·AI我家相册①丨一个博士生家庭的“宝贝”

来源|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何金妹

AI制作|何金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来源于读嘉图库

责编|覃小芸

审核|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哦。

南湖发布
宣传南湖区,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