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丹阳外国语学校2024-2025第一学期推门听课意见反馈(第二期)

文摘   2024-09-29 18:53   安徽  



推门听课意见反馈




卷首语

一节好课

      秋天的韵律,在于它的色彩斑斓与硕果累累,在于秋高气爽与满心喜悦;教科研的韵律,在于它的实践探索与互动研讨,在于教学相长与个体提升;一节好课的韵律,在于散发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智慧,在于启发学生淳朴雅致的童真童趣;在于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增强学生基本素养的教学效果。所以,一节好课一要看教师,二要看学生,三要看效果。

       一、看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能力这四个维度去衡量教师的一节课。 

      1.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是不是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应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 

      3.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否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能让学生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应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4.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才能更好低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应对课堂突发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语言表达清晰,板书书写整洁规范,仪表仪态大方得体等。   

       二、看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吸引学生。 

       2.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差异。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品、性格特点都不相同。如果以相同的标准衡量学生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生间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实现课堂的和谐。 

       3.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所以,教师要听取不同的声音,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反思性。从而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三、看效果,效果是一节课的重心。

       一堂好课要看是不是学有所得,效果是不是很明显,即在情感、方法、知识与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1.以生为本的课堂。在课堂上,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关爱和尊重学生。 

       2.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只有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创新能力。 

       3.具备反思精神的课堂。反思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促进教学。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反思,比如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留有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教师自己则要反思讲授中的不足,并与学生相互分享。 

       4.培养个性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在教学中体现个性,更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展开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学得好,学得扎实。 


冯晓伟(副校长 主管初中部)

《有理数的乘方》评课稿

       本大周推门听课听了何友军老师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首先,何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拉面的根数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乘方,同时也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何老师也准备了教具形似拉面的长长的布条。从而学生才更加能理解这节课的新概念——乘方,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才显得更加之“亲切”,从而欣然接受。

       在本节课讲授内容上,何老师很好做到了不多不漏,恰当而至。在讲了本节课几个明显的概念(如乘方、幂、指数、底数)、符号法则的同时,何老师也不忘向学生补充了这节课重要的一点:乘法与乘方的结果、读法的区别。在讲述这一教学重点时,何老师针对学生刚建立起乘方的概念,只处于接受阶段,学生还不处于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最佳时刻这一具体学情,缓慢引入,学生接受新知效果良好。

       个人的几点建议:1.教学乘方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探究,老师加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乘方的概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一般,老师不要直接给出概念;2.学生课堂展示较少,比如练一练的几道计算题,可以单独提问学生回答方法及答案,让学生一起讲的话,教师不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3.巩固练习设置不太合理,没有梯度,例2在中间,此题较难,出现较早,后面又设置了较简单的几道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无完美,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一定会有越来越好的课堂。

王世兵(学校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

《有理数的乘方》评课   

       9月23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听取了崔老师精心准备的《有理数乘方》一课,本节课以新颖的故事设疑方式引入有理数乘方的概念,通过阿凡提和巴依老爷之间的数学故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概念讲解清晰:

      崔老师通过类比猜想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乘方的定义、意义及底数和指数的概念。这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色彩明丽的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也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三、引导探究学习:

      采用引导探究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课堂上,杜老师适时引导、讲解和强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

 四、师生互动与课堂氛围

      崔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学生讲解与评价:

      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是“小老师”讲解、评价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并进行讲解和评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处理涉及到负数的问题时,坡度把握不够好,部分学生容易混淆时间的正负性。此外,在法则的形成环节中显得有些牵强和盲从,学生只知道法则而不知其来源。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问题的铺垫和引导以及法则的推导过程。 

戎绍平(初中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一堂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听了李老师一节《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言文的一节常态课,李老师的教学流程较完整。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是李老师一言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的集体朗读,也有评价,不过“比较好”这样的评价不具体,其实学生的朗读节奏确实比较好,但情感缺乏,老师可及时指导,具体建议如下:

       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教学离不开诵读。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次诵读课文,从初读时把握字音、读准字句,到再读时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节奏,最后到能够流畅地背诵课文。通过诵读,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意,还能培养古文的语感。

       注重翻译方法指导:在翻译文言文时,教师应教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留、补、换、加”等翻译技巧,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字词含义,疏通文意。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深入剖析人物对话,揭示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思想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对话,理解友人的粗鲁无礼和陈元方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总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应注重诵读、翻译、剖析人物对话、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面。通过全面而深入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唐火林(初中数学学科教研组长)

推门听课意见反馈

      本大周听了杨茂蓉老师的习题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特色:

      1.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活跃,对知识点能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与学生互动积极,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环节衔接流畅,由易到难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4.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加强知识点巩固,巩固了知识点,也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建议:

     1.提供更多的学生自主空间,可以考虑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他们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节奏应该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适当调整讲课速度和时间安排,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难点,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节课的课堂氛围活跃,对知识点能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徐有富(初中英语学科教研组长)

思维导图的巧妙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总感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离我们比较远,所以一直没有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实施。

       吴芳老师的一节英语公开课,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流畅的教学环节,精妙的板书设计,轻松的课堂氛围,独特的PPT制作,让人慨叹不已。

       本节课主要为Trip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这样一条主线,通过事件发生的五要素:When、 who、 Where、What、How 向四周分散教学。吴老师的思维导图在本节课上运用的恰如其分,课堂一下子因导图活了起来。学生在导图的指导下课文脉络清晰明了,学生借助导图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明显的深刻。最后再运用黑板上的导图,让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大大减轻了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的难度,因为导图让他们觉得有纲可循,有话可说。虽然学生的底子比较薄,但是在这节课上他们的理解、概括和整理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用好思维导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吴老师敢于尝试创新,为我们未来的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路径。

       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上的作用也功不可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最后环节的设计,把两人一组编对话,改成让学生再借助导图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并简单的写一写,放手给学生,学生的输出就会多一些,这样导图就又得到了再次的利用,应该是一节很好的新授课。

夏青(初中政史地学科教研组长)

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

        本大周我听取了刘艳梅老师历史课《古代日本》,受益颇多。

       首先,刘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带我们穿越回了古代日本,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从日本早期的形成,到大化改新的历史变革,再到幕府统治时期的武士道精神,整个课程的脉络非常清晰,让我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刘老师在课堂上引入的史料和图片,这些直观的资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还让我们对古代日本的文化、社会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比如,通过刘老师展示的古代日本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图片,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另外,我觉得刘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助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我也有一些小小的建议。我觉得刘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及时解答我们的疑问和困惑。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课外拓展的内容,让我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节“古代日本”的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希望刘老师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朱晶晶(理化生学科教研组组长)

评陶志超老师的《音调》教学

       教学过程简介:

      本课主要内容共分三大块:音调、响度、音色,每块内容分别交由4个小组合作处理,有的小组负责讲解,有的小组负责做实验,有的小组负责反馈,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实验课。

      优点:

      1.学生的讲解基本到位。学生能积极配合回答讲课者的提问;

      2.及时以题目的形式对所有知识进行反馈;

      3.在老师指导下做好演示实验。

      4.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不足:

      1.反馈题重数量,但处理质量不高;

      2.个别反馈题不能紧跟所讲内容;

      3.小组合作有待加强,五、六、七组间有重复现象。

      建议:

      1.加强预习和课下的辅导,对较难的内容如演示实验,给学生提出指导性建议;

      2.老师可参与准备一些反馈习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预习。

费杨(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

从七年级英语课堂说开去

       第二大周推门听课主要仍以七年级的课堂为主。七年级的新教材使用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英语的听说读写看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人对于英语的情感需求。

       听课过程中,我校七年级的三名英语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能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围绕教材的设计使用更新过的PPT,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参与师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反应较好。同时,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跟踪,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习效率,但是个别情境的创设存在刻意性,针对部分的课堂,教师强行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过于复杂,反而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好的课堂体验,导致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偏差,影响教学的效率。

       个人觉得,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还是以贴近生活的简单经历为主,教师在备课时要积极思考如何化繁为简,提高效率和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是否会沉浸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从而影响后续学习节奏问题,学生能学会、学好、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教师课堂效果的真正体现。

 张祖金(学校督学)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听课反馈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单元位置例题2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同时,学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执教教师朱红。

       听了朱红老师的这节课感触颇多,下面择要将朱红老师课堂上一些有效做法推介给大家。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合理。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节课知识不多,内容也比较简单,而朱红老师在看似简单的问题面前不马虎、不懈怠,仍能根据教学目标把简单问题也认认真真地去上,且上出了一定的深度。

       二、教学中师生交流、生生互评生动有效。课堂教学中朱老师善于和学生一道互动,在合作交流探究体验的环节中,采用了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面对面地积极互动,有机会互相解释所学的知识,有机会互相帮助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各抒己见,直接交流各自的意见,交换各自的学法。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可以使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变得思路清晰,不严谨的同学变得严谨,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课堂巩固训练扎实有序,效果明显。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朱红老师在把握目标的基础上,做到练习的层次性,坚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二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新知识的系统性,也要注意练习的系统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讲究练习的多样性、趣味性,把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四、课前准备充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作用,效果是好的。听课结束后顺便查看了朱红老师的备课,发现朱老师的备课是认真的,备了的课还会再备课,就连教科书的边边角角也写满了、画满了.....“备好课,上好课”!朱红老师做到了。

刘 凯(主任,分管小学部)

《站立式起跑》听课意见反馈

       本大周我听了朱荣靖老师一节七年级《50米站立式起跑》的课。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语言诱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能通过情景热身活动“听数抱团”达到热身效果,利用不同动作做热身操充分活动各关节。

       教学环节:在站立式起跑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情景把每个教学环节串起来,使教学情境达到贯穿课堂的效果。学生反应能力锻炼:在热身游戏“听数抱团”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教学站立式起跑时,用前移重心的动作体会起跑的加速跑。

        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的基木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整堂课围绕《站立式起跑》口诀进行学习,教师动作要领讲解细致到位,有效的抓住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纠错。

       课堂组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组织教学和语言,调动学生对这节课内容感兴趣,让他们感意去学,愿意去练。

       教学目标:木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站立式起跑,学生能学会不同姿势起跑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良好意志,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木理念。

       不足之处:本堂课的练习密度不够,生理负荷没有达到要求,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

 庾青春(小学语文学科教研组长)

《蝴蝶的家》听课意见反馈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在教学中,孔老师遵循着教学目标,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美,在教学过程中,整堂课都是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悟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在教学时,孔老师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并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悟情,让学生围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这一问题,让他们交流讨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在教授这节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总结如下:

      1.教的过程中对于“喧嚷”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欠缺。对于课上解释词语,我们不要太生搬硬套,可以直接问孩子,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时候我们体会过“喧嚷”的状态,谁大声喧嚷过?结合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学生们说了自习课上、体育课上等的大声喧嚷的事情,来体会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好的从密集的喧嚷体会到雨的狂暴,体会到天低、电闪、雷鸣、雨骤的恶劣环境,从而感悟到作者为蝴蝶担忧与焦急。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因而,在本文的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文中的主要内容及蕴涵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我有一点个人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提高个人思想觉悟。

汪晶晶(小学数学学科教研组长)

《毫米的认识》听课反馈

       本大周我听取了朱婷婷老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的本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但鉴于学生年龄较小,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朱老师调整了教学内容,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只要“认识毫米”,减缓了学习坡度,降低了学习难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回顾课堂,朱老师在设计上对学生对学生认识长度单位这类抽象的知识引导地很细致,这样的教学更容易让学生建立一个空间模型,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毫米的概念。 

       1.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计量单位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朱老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对毫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联系生活,深化概念,对于学生的后阶段的学习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十分注重对细节的引导。如在引导出1毫米后,教师问:“1毫米有多长呢?”问题抛出后,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再和同桌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在通过独立思考找到1毫米之后,在进行同桌交流,最后再组织全体讨论,对1毫米的概念认识十分到位。 

       3.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朱老师举了很多例子:1分硬币、电身份证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还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加深印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 

       4.环节设计扎实有效。特别是在教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8毫米的线段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充分利用直尺上的5毫米线,既教给知识,又培养技能。

      总体而言,这节课教学流程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教学效果较好。

 沈阳阳(小学英语学科教研组长)

推门听课意见反馈

      本周,我观摩了一位老师的课堂,话题为My birthday 。本课主要内容为练讲“课时作业本”,范围为第13页到第14页,对应Unit3 Listen and say, Look and learn及Ask and answer板块。

      在正式开启讲解前,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对单元的核心词汇及重点课文进行了语音语调的复习。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单元内容,更再次规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之后,老师给学生们划定了需完成的习题范围,并设定了完成时间。整个课程是先练后讲的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多次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完成进度,并表以随时答疑的状态。整体来说,在这节练讲课中,学生能认真完成习题,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老师也会将答题机会普遍到每位学生的手中。整体来说,课堂的教与学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

       但从学科的时间总量来看,如果将每道题都进行练讲的话,时间一久,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侯等正确答案而不去主动思考的现象。而对于水平靠前的学生,可能也会因为觉得部分题目过于简单而逐渐想当然、注意力分散。这就会影响到学科整体学习的效率。

听《与朱元思书》,给朱老师的建议

夏能彬(主管教科室)

       听了新来的朱晓雨老师执教的《与朱元思书》,这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一篇典型的骈四俪六的骈体文,其作者是南梁文学家吴均。听完以后让我深深地感到后生可畏。首先教师教学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其次教学上既有创新,又很务实,充分突出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的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看法: 

       一、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的教学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比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这是本节课最让我心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有合理的教学程序  

       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执教者在备课上下了不少功夫。

      (一)教学思路设计较比清晰 

       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以西湖风景导入——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较比清晰,脉落清楚,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方法、策略恰当得体 

       1.导课:教师以西湖美景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用简练的方式进入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作者及文体简介:主要简介“骈体文”,本文就是南朝时盛行的一篇写景小品文,简介作者,教师着重介绍了作者“编撰出书,触及当朝皇帝痛处,被毁书罢官”,主要交待作者背景与处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意图以及作者心情埋下了伏笔。 

       3.重视课文朗读: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点拔字、词、句方面的疏通,让学生注重朗读技巧,如:读字、词,让学生注意发音准确,朗读要注意语速,注意停顿,注意重音,划出节奏,同时还注意朗读的方式方法,并让学生找出骈句,让学生去品读,同时还放录音,倾听有节奏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体会,掌握朗读的技巧,习得方法,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4.疏通文意,欣赏课文:朱老师要求学生利用课文后面的注释,疏通意思,理解文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字、词及修辞手法、通假字等。让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分析,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①富春江的水“异”在哪里?作者如何写“奇山”的?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②教师还选择了典型的句子进行赏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课文的主旨,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突破了本节课的人文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效果不错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三、有扎实的基本素养 

       教师语言规范,简练,思维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 能娴熟的掌握多媒体技术,使用自制课件,收集材料,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胆质疑。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年轻教师的课堂更是如此。下面就这节课给朱老师一些建议: 

       1.本节课教师比较重视朗读,但读得形式单调,像这样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安排多种形式的读:除了齐读、个别读以外,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等等,这些都可以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本节课教学流程虽然流畅,但每个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以后在这些方面还要多去思考,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巧妙地过渡。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中合作、探究都没有明显体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学习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师精讲的内容太多,几乎包含了全部,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应该讲一部分后小结学习的方法,然后留下部分内容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适当去点拨。记住教学不能平均用力! 

       5.应多花点时间讲清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联系,这对理解作者在什么处境下,写出了此等文章是有好处的。

      6.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单一,以后尽可能多用一些有针对性的,肯定或激励性评价语言。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板书。每节课应该有简约合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能显示文章脉络框架。 

撩开写满记忆的夜幕,

点点繁星似乎都在和我诉说着每一件往事。

在人生的旅途中,

有一种陪伴,

为我写下了生命的成长;

有一种关爱,

让我感受到了挚爱的真情;

有一种影响,

镌刻了我思想的印迹;

有一些人,

他们有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

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老师”一个光辉的代名词,

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 END ·






编审|夏能彬





马鞍山丹阳外国语学校
宣传学校发展动态,展示丹外师生风采,构建家校联系新平台
 最新文章